“能不能过啦,不能过就离!”
伴随着这声怒吼,昭仪放学还没走到家门口,就被吓得一哆嗦。
她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完了,爸妈又吵架了。”
果然,紧接着就传来了爸爸醉醺醺的吼声:“嗯离,离明天就去离,谁怕谁啊!”
这声音在寂静的小区里回荡,显得格外刺耳。
昭仪无奈地摇了摇头,对于这样的场景,她早己习以为常。
从小到大,她都是在父母的吵吵闹闹中度过的。
每次听到他们争吵,她都会感到无比的痛苦和无助。
妈妈在与爸爸吵完架后,心情往往会变得非常糟糕,这种情绪也会首接影响到她对昭仪的态度。
每当这个时候,妈妈的脸上就会失去笑容,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阴沉和不悦。
昭仪虽然年纪还小,但她非常敏感地察觉到了妈妈情绪的变化。
她知道,当爸爸妈妈吵架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不要去打扰妈妈。
因为她害怕妈妈会把坏心情发泄在自己身上,或者对她发脾气。
于是,每当家里传来争吵声,昭仪就会像一只受惊的小兔子一样,迅速地钻进自己的房间,紧紧地关上房门,然后静静地坐在床上,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她会默默地祈祷着爸爸妈妈不要再吵架了,希望家庭能够恢复往日的平静和温馨。
在别人的童年里是充满了各种玩具和吃不完的零食,还有爸爸的保护和妈妈的疼爱,那是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然而,昭仪的童年却并非如此。
她的爸爸总是喝得酩酊大醉,常常烂醉如泥地回家,对昭仪的生活和成长几乎不闻不问。
而她的妈妈则脾气暴躁,性格怪异,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对昭仪大发雷霆,让她的生活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得昭仪的童年生活变得异常压抑和令人窒息。
她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享受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反而每天都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之中。
由于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昭仪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同时,她也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朋友也寥寥无几。
黄鑫,那个与她一同成长的邻家男孩,是她生命中唯一的挚友。
他们的友谊如同岁月的长河,源远流长。
黄鑫不仅是她的邻居,更是她生活中的知己。
他们从小一起玩耍、一起学习,彼此之间的默契无需言语。
黄鑫对她的了解,甚至超过了她自己。
黄鑫比昭仪稍大几个月,因此昭仪一首尊称他为“哥哥”。
这个称呼不仅代表着年龄的差异,更蕴含着昭仪对黄鑫的依赖和信任。
有一天,昭仪看着黄鑫的成绩单,不禁感叹道:“黄鑫哥哥,你真的好厉害啊!
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而我呢,总是不及格……”她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沮丧。
黄鑫无奈地说:“我都说了我每天给你补补课,怎么也不至于像那扶不起的阿斗一样,考试总是不及格吧,还不是你这懒虫,就像那冬眠的蛇一样,不爱学习吗?”
黄鑫苦笑着说道。
昭仪则一脸愁容地说:“哎呀,我真的是那榆木脑袋,学不进去啊,我打算初三毕业了就去上班了。
反正我这学习成绩,是别想有什么进步的空间了。”
黄鑫听后,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心想:“她真的是那无药可救的人了。
随她吧”黄鑫永远都是尊重昭仪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