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昭纳家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和离后煎茶酿酒,前夫家鸡飞狗跳

第2章 宋大哥不满宛宁婚变

发表时间: 2024-12-20
“爹,听说蕴璋过来了。”

“继祖。”

柳氏亲切地招呼道。

“继母好。”

宋继祖勉强回应,急道:“爹,蕴璋过来是做什么?

““你近些日子在做什么?

也不见过来给父母请安问好。”

宋父看几日不见的儿子开口就问女婿,顿时感到非常不快。

柳氏看宋父神色不虞,忙道:“这些日子又是下雪又是下雨的,我怕他们夫妻受凉受冻,特地嘱咐儿媳妇好好照顾继祖和几个孩子,晨昏定省就免了。”

天底下这继母和继子女的关系大抵上不和睦的多,宋家也不例外。

尤其宋家这位继子又是个别扭的性子,向来看不起柳氏的出身,从不给个好脸色,柳氏也乐的不与继子打交道。

“这几日确是连日大雪,你和王氏好好看顾孩子们。

“宋父脸色暂缓,道:“我和你继母这儿的晨昏定省可免,但你祖母那里有没有去问安?”

“额……”宋继祖一阵心虚,只能道:“祖母体恤我和王氏,只让我们好好照顾孩子,不要常去请安。”

宋父怒道:“你祖母疼爱你更胜过你大伯家的堂兄堂弟们。

不管刮风下雨,我和你继母日日向你祖母请安,未曾落下一日,每日你祖母必要向我问起你。

古人云三十而立,你读书练武皆不成,难道连对父母长辈的孝心都不成?”

宋继祖呐呐不敢言。

柳氏忙解围:“继祖也是一时疏忽了,近来天气确实不好,母亲心疼孩子们还来不及,哪里会在意这些子事?

等过阵子天气转好,咱再办个家宴,让母亲好好乐呵乐呵。”

柳氏心想,过阵子天气是否转好不可知,但张蕴璋惹出的这档子事应该要见分晓了,是该办个家宴去去晦气,一家子庆祝一下。

“爹,还没说蕴璋和小妹的事呢?”

宋继祖见继母圆场,顿时松了口气,又问起妹夫来。

“蕴璋跟我保证会处置好这事,你也不用担心。”

宋父看儿子关心小女儿,心想到底是骨肉至亲,于是和缓道。

宋继祖急道:“爹,蕴璋今年就要下场了,书院里老师同窗们都认定他这次中举十拿九稳,蕴璋读书进学,交游往来,甚至他家里的家常花用,都是咱们家资助的,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蕴璋能够蟾宫折桂考中举人甚至进士。

如今终于快到这一天了,小妹却这么闹,万一蕴璋跟咱们离了心怎好?

要我说小妹既然不能服侍好蕴璋,就该为他纳个美妾,也不至于闹出这事来。”

宋父听到儿子这没良心的话,顿时气急。

他早就后悔将小女儿嫁给张蕴璋,当初柳氏觉得张家婆母刻薄吝啬难相处,反对将女儿嫁过去,是他觉得和过世的张父是知己至交,又认为张蕴璋会读书是可造之才,一意把女儿嫁给了他。

结果宋宛宁嫁到张家这一年里受到张母无数明里暗里的刁难,末了张蕴璋还闹出这等通奸丑事,宋父早就后悔的捶胸顿足,只是碍于面子不好说出口罢了。

宋父怒喝:“住嘴,我还道你终于有点大哥的样,心疼妹妹吃苦受罪,结果你说的什么混账话,哪有一点友爱手足的样子?”

宋继祖强辩道:“我哪有说错,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小妹既然嫁给了蕴璋,就该三从西德,丈夫有点风流事她便闹得婆家和娘家鸡飞狗跳人仰马翻,这么任性善妒哪里有半点女儿家的贤惠?”

宋父连声叫嚷着要请家法来把这个冷血无情的畜生儿子打死算了,柳氏连忙阻拦道:“孩子错了好好教导,怎能动手打起来,闹大了惊动母亲如何是好?”

宋继祖见势不妙,赶忙溜之大吉。

宋父见儿子跑了,只好作罢。

柳氏心里怒急,但面上看不出丝毫异样,她很清楚,有宋家祖母在,宋父不可能真正教训宋继祖。

说来柳氏也是命苦女子,她幼时随父母逃荒,来到这人杰地灵鱼米之乡的易水县,好不容易全家在此扎根立足过起了日子,她却在婚嫁上栽了大跟头。

柳氏家贫,初嫁的唐家却是易水县的乡绅之家,唐父见柳氏花容月貌,不顾两家门第差距执意要娶柳氏为妻,结果柳氏过门后被婆婆不喜,吃尽了苦头,没过几年丈夫又见异思迁,恋上另一美貌女子,以无子的理由休了她。

那时候柳氏差点走投无路,这世上哪有被休弃女子的活路。

好在那时柳氏打理唐家事务时机缘巧合与宋父有过交集,宋父仰慕柳氏的机敏聪慧和体贴柔顺,不顾世俗偏见和流言纷纷,坚持娶柳氏做妻子,至此两人夫妻恩爱相敬如宾,成就了一段好姻缘。

要说柳氏嫁到宋家是十全十美顺心顺意,那肯定也是违心之语。

婆婆不满她再嫁之身,妯娌爱摆嫂嫂的威风,继子向来认为她不存好心,儿媳当她可有可无。

柳氏在宋家地位实在不高,好在丈夫对她颇为敬爱,也肯听劝,又诞下三个贴心可爱的女儿,这二十多年来越过越顺,日子终于有滋有味了起来。

相较于男子,这世间对女子何其苛刻,女子一生寄于父寄于夫寄于子,生存多么艰难,哪有一日能主动掌握自己的命运。

柳氏能于逆境中挣扎出一条生路,也不禁让人赞叹一句。

当时她一无所有地被唐家赶了出来,娘家也帮不上什么忙,好在宋父拿出积攒下的的几百两体几下了聘礼,柳氏置办成嫁妆带回了宋家。

宋家祖母健在,宋父和大伯子没有分家,宋父又不事生产,除了公中发下来的份例外没有其他收入。

家里由大嫂把持,柳氏即便和大嫂争抢着要当家,婆婆监视,嫂子等着抓小辫子,她又能攒下几个钱?

因此,柳氏干脆当起了甩手掌柜,只要大嫂做的不出格她便睁只眼闭只眼过去,也不在吃穿用度上计较争先。

柳氏确是个有本事的妇人,她在家计上精打细算又精通商事,婚后打理自己的嫁妆,又拉下脸到处钻营做成了好几桩生意,赚下了不菲的钱财。

再加上宋父喜欢古籍装帧、书画装裱以及拓印,柳氏鼓励他学以致用,也赚了些零用钱。

终于柳氏置办下田产房屋和店铺,建造客栈创办酒楼,尤其酒楼生意日渐兴隆,在易水县声名鹊起,到今日己成为一只下蛋的金鸡,便是宋家人也多有觊觎垂涎。

更甚,柳氏拉拔娘家兄弟侄子,送女儿去学习刺绣织锦,为女儿觅得良婿,至此柳氏有娘家可依靠,有嫁妆可倚仗,终于在宋家可以挺首腰杆,不必再看人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