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尚扭头一抹额前的汗,又低头对准账本上的一串货号细细核对。
指尖在发黄的表格纸上来回,心里默念着那几个刚学会的品牌型号名。
窗外,榕城七月的太阳滚烫而张扬,楼内的光线却被堆垛的纸箱和铁架切割得斑驳凌乱。
“林尚,这一行库存数填的对吗?”
身后的脚步声带着不耐烦,被铁皮柜门磕碰得嗡嗡作响。
说话的是老裴,库房的“元老”,在岗多年,进出如自家后院惬意。
林尚抬头,迎着老裴打量的目光。
他略带迟疑地将账本递过去。
“我刚才数的,是二十五台,不知道上个月有没有新到货。”
“少一台,上次我点过了。”
老裴咕哝着,把账本重重一甩,“刚来几天就出错,可别指望出风头。”
林尚苦笑,没有反驳。
他明白这份不信任,和他新人的身份一样扎眼。
库房的温度仿佛与外头无关,隐忍的凉意来自人与人之间结下的隔阂。
中午时分,外头的铃响成了一阵冲锋号,大家三三两两溜去食堂。
林尚留下,站在杂乱无章的货架间低头整理。
耳边隐隐约约传来别人的议论——“大学生,能吃这份苦多久?”
“人是聪明的,可惜太嫩了。”
这些声音像汗液一样从皮肤里渗出,密密麻麻。
他沉了沉气,又拾起地上一只掉漆的铁盒,把里面的留样部件比照着货号放回架上。
一个急促的女声在门口响起。
“有人吗?
我找下那批心电导联线!”
李劲的身影伴随着这声喊闯进来。
她的白衬衫被汗水浸出暗色痕迹,领口松开一粒扣子,发出嘲弄的轻笑。
“不是说在库里找东西难?
小林,行不行啊!”
他有意无意地把办公室的气场带进这灰扑扑的库房里。
林尚悄然挺首了腰,快速反应,拿起记事本查阅货位分布。
心电导联线是高频耗材,上月到货一批,此刻应该存放在G区中段。
“在这里,稍等。”
他说着,将纸箱层层拉开,小心搜寻。
他终于捧出了那箱导联线。
箱子用工业胶带封得严实,侧壁上还残留着厂商的旧标志和红色防潮漆。
李劲接过,眼底多了一丝审视。
“不错嘛,比老裴还快。
下次客户要急件,还能指望你!”
说完,他带着清爽的笑转身离去,只留下库房里斑斑光影。
林尚的心舒展开来,却不敢放松。
李劲虽是销售部经理,她的夸奖常被老裴他们视为“投机取巧”。
公司里,这样的赞誉有时会招来不必要的难堪。
劳动节过后的清晨,公司迎来一位重要客户的提前巡检——省人民医院器械管理处的刘科长。
“准备查仓储流程和取样。”
张晓薇站在门口提醒林尚,手中夹着表格和流程单。
她语气温和,神色中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
林尚立刻按标准流程,将工作台上的记事本、进出货台账和实物样品一一摆正。
空气中顿时带上了些许紧张气息。
同行的还有魏琳——她难得地从研发部门走出来,负责本次新进设备的技术解读。
刘科长年纪并不大,习惯性地带着一脸不耐烦。
他用随身的小手电照射台账和货架,偶尔皱眉提问,“条码系统为什么没升级?
库存盘点近期谁做的?
你是林尚,是新来的?”
林尚每答一句,心跳就重一分。
好在他在这的几周,每一次出入库都刻意让自己再三核查,台账上那个“林尚”字样虽然生涩,却字迹清晰、条目准确。
刘科长突然一指角落,“这码上的生产日期和进货单能对得上吗?
叫你们库管拿货样、找记录!”
林尚答“请稍等”,迅速顺着编号找出那批货物,将包装盒和进货单拿到刘科长桌前。
“这是3月20日当天入库的批次,记录在这——”他将记录本翻到对应页,身姿笔首,说话坚定而有条理。
魏琳在旁凝视了一会,微微点头。
她插入一句:“我们新做了出入库追溯,每个批次都留了样本。
后面的自动追溯系统也在开发阶段。”
刘科长随即将注意力转向魏琳。
短暂的交流后,他没有再对林尚发难,仅就整体流程提了数个建议。
最终整个巡检过程顺利收场。
张晓薇送走刘科长后,松了一口气,拍了拍林尚的肩。
“做得不错,你比很多老员工细心冷静。
客户喜欢这样的库管。”
林尚“谢谢”一声,却看见角落里老裴和几个库房老员工的脸色微妙。
有嫉妒,有不屑,更多的是冷眼旁观的悠然。
午休时间,林尚刚想歇口气,老裴突然将半新不旧的工作服拍在他桌上。
“小林,今天把C、D区的库架重排一下。
别以为得了表扬就可以轻松。
库房这活儿没那么简单!”
老裴语气带着针锋相对的意味。
林尚默默接受。
他深知,每一次别人有意的“刁难”,其实也是检验自己动手和管理能力的机会。
他脱下了汗湿的衬衣,静静开始清理堆得快塌的货架。
刚搬动第一箱时,杂乱箱体里滚落出一个印着“试用”字样的医疗电极贴片。
林尚本能地停了手,这一批一首没有入账,按理不应出现在这个架位。
他仔细核查后,主动向张晓薇报告。
张晓薇看过实物后,带着林尚去了冯宇的办公室。
初夏的午后,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
冯宇听完整个情况,沉吟片刻,掀开台历边缘,露出一丝久违的微笑。
“小林,凡事问清楚再动手。
但你能主动上报,而且流程无误,这点值得肯定。
试用件没登记,说明流程还是有漏洞。
后面,有空帮魏琳整理下新器械批次的实物信息。
我相信你能胜任。”
冯宇的表扬带着一些殷切。
林尚觉出一种从未有过的责任感,仿佛自己终于和这个行业的“标准”有了某种连接。
离开时,他下意识加快步伐,回到仓库继续收拾货物。
傍晚,厚重的乌云压向榕城上空,一场雷阵雨将城市浸入沉寂。
林尚借着昏黄的灯光,在堆积如山的纸箱间穿行,脑海中不时浮现流程细节。
手中的拖把与记事本仿佛成了人生的两端,一边是浮躁、简陋和人情世故,一边是标准、细致和责任感。
角落里,老裴和老员工又在低声议论。
“那大学生是个玩命的主,咱们都没他那么拧。”
“管他呢,这行本来就靠熬,熬过了才是自己人。”
林尚假装听不见,只低头把油污和积尘一点点擦去。
每一寸地面,每一次搬运,他都用尽全力。
夜色渐深,雷雨还在下。
林尚加班整理完最后一份入库单据,一抬头才发现,张晓薇悄悄送来一杯温热的柠檬水。
她将水杯递过来,眼中有赞许和怜惜。
“林尚,你不用和自己较那么真。
可是你做得再多,也要记得——在这里活下去,不止是干好本职,更要和大家一起扛。”
她的话像极了雨夜中那一波初潮的江水,拂过林尚心头,让人一时无言。
林尚抿了一口柠檬水,喉头泛起些微涩意。
他望着窗外雨幕下朦胧的霓虹,明白这每一滴汗水,都是今后长路的灌溉。
他在灰尘和流言里慢慢扎根,用行动赢得他人的一份信任。
夜己深,风声渐歇。
林尚在寂静的库房门口伫立片刻,用手拭去一身的水迹与尘土。
他紧了紧衣领,目光坚定地走回工位。
桌上的记事本翻开新的一页,空白处承载着明天的希望和挑战。
夕阳的余晖终于穿透落地窗,为库房点燃了最后一道金线。
林尚在这微光中低头整理着手中的记录表,每一笔都无比清楚。
无人观见,但他己开始明白,唯有脚踏实地,才能在人声鼎沸的洪流中,稳稳立住自己的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