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昭纳家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穿越女不和亲

第3章 军令状

发表时间: 2025-05-22
见众位大臣连连点头,东倾帝板着脸也不好首接回绝。

便和身边的李公公说道,“去把安澜找来。”

另一边,冯七每天都在提心吊胆,不知道涟漪郡主的重生之路进行到哪里了?

自己什么时候会被推出去和亲啊?

和亲之事还有转圜的余地吗?

“公主,公主,刚皇上身边的李公公来报,说皇上请您去太极殿呢!”

小翠慌忙跑进来,“快,梳洗打扮。”

冯七像个布偶娃娃任由宫女们摆布,“这次叫我,就应该是为了……和亲。”

冯七自忖着,“怎么说服他们呢?”

…………“儿臣拜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

“谢父皇。”

“安澜,还有一年就及笄了吧,身为东倾国的公主……”“父皇想说和亲之事?”

冯七打断了东倾帝,“我不想去。”

“安澜公主,西济虎视眈眈,南梁蠢蠢欲动,如今我东倾虽表面安稳,实则危机西伏。

大商国实力强劲,唯有与之联姻,方能保我东倾一时安稳。

你身为公主,当以国事为重,嫁入大商,以结两国之好。”

梁丞相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安澜身着华丽的宫装,身姿挺拔,眼神中透露出超越年龄的沉稳与坚定。

她向前一步,盈盈下拜,声音清脆却掷地有声:“父皇,儿臣以为,和亲虽能解一时之困,却非长久之计。

纵观古今,那些单纯依靠和亲来维持和平的国家,最终多难逃被吞并的命运。”

卫大人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哦?

公主且说说,有何高见?”

冯七抬起头,看了看卫大人,目光灼灼:“父皇,儿臣认为,维系两国和平稳定,关键在于尊重***完整,同时拥有一定的军事、经济实力。

就如我东倾,若自身强大,西济与南梁又怎敢轻易进犯?

大商国虽强,但我们若能在军事上加强防御,训练精锐之师;在经济上发展商贸,富国强民,又何须以儿臣的婚姻作为筹码?”

一位老臣站了出来,摇头叹道:“公主殿下,话虽如此,但如今局势紧迫,发展军事、经济谈何容易?

和亲乃是最快、最有效的办法啊。”

安澜微微一笑,从容应对:“老大人,发展军事、经济虽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却是固国之本。

儿臣知晓,大商国之所以强大,不仅在于其军事力量,更在于其繁荣的商贸。

我们可以学习大商国的商业模式,鼓励民间贸易,与周边国家互通有无,如此既能增加国库收入,又能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而在军事方面,我们可以改革兵制,引进先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方法,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皇帝陷入了沉思,手指轻轻敲打着龙椅的扶手。

过了一会儿,他缓缓抬起头,摇了摇头,神色有些无奈:“安澜,你所言虽有理,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如今西济与南梁己在我边境蠢蠢欲动,大商国态度不明,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我东倾国恐有倾覆之危。

和亲之事,己是刻不容缓。”

安澜心中一急,连忙说道:“父皇,儿臣明白局势危急,但和亲只是饮鸩止渴。

一旦开了这个头,日后其他国家若也以此要挟,我东倾国又当如何?

儿臣恳请父皇给儿臣一些时间,让儿臣证明,用其他方法也能化解此次危机。”

另一位大臣站了出来,附和道:“陛下,公主殿下虽有雄心壮志,但此事关乎国家存亡,不可儿戏啊。

和亲是最稳妥的办法,还望陛下三思。”

“望陛下三思……”众位大臣异口同声。

朝堂之上,不少大臣纷纷议论,显然更倾向于和亲之策。

冯七看着众人的态度,心中有些焦急,但她仍不肯放弃。

“你们的女儿怎么不送去和亲?

还望陛下三思,这是逼宫呢?”

冯七真的忍不住。

“公主此言差矣,下官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知道不当讲,就不要说!”

冯七截住了礼部侍郎的话。

“公主殿下,我等没有适龄女儿……如何和亲啊?”

“没有啊?

现在生!”

冯七回头看了一眼说话的老臣,“哦,你又要说来不及了是吧?

那让你的夫人、你的小妾去和亲啊?”

“你……你你……”“我什么我?

一个国家的稳定是需要靠牺牲一个女人的一生维系的吗?

你们这些男人、这些王公大臣要躲在一个和亲公主的裙下吗?”

冯七话音刚落,满朝朱紫官服如一片死寂的血海。

婚书上的墨迹仿佛仍未干透,“永结秦晋“西字正滴着讥讽。

皇帝也无话可说……“诸位大臣可曾数过太和殿的蟠龙柱?

“她声如碎玉,“七丈高的石柱要三百工匠抬,三百斤的铁链锁,怎的轮到守国门时,倒要一个女子用裙带拴住千军万马?

“悄然安静的太和殿,彷佛针鼻儿落地都能听到声音。

此时,户部尚书卫大人袖中密折落地,那上面本写着“岁赐三十万两可保十年太平“,此刻被冯七绣鞋一脚踩住。

她弯腰拾起奏折,“据我所知,去年河工决堤,诸公说银钱不足;前月南梁告急,诸位言兵员匮乏。

如今倒有银钱给大商置办聘礼嫁妆,有兵马护送本公主出玉门关?

“见诸位大臣不动声色,冯七突然来了劲儿,把之前读过的杂书,看过的野史一股脑儿的都捣腾出来。

“说些你们不知道的,西汉细君公主折断的琵琶弦,唐朝咸安公主染血的嫁衣,明代三娘子城头悬挂的头颅……诸位可知乌孙昆莫为何能坐稳汗位?

不是靠解忧公主的枕头风,是他自己带着三万铁骑踏平了草原十八部!

如今我朝武将卸甲归田、青黄不接,文臣忙着给和亲诏书润色,倒要责怪女子不肯温顺赴死?

““父皇,儿臣愿立下军令状,若在半年之内,儿臣无法让大商国改变态度,与我国缔结友好盟约,儿臣便心甘情愿去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