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第一天,报到后就是回宿舍打扫卫生。
认识性格各异的大学舍友。
因为周云舟从初中开始就是住校的,也没有离开Q市,所以他是独自来报到的,报到处的小白车,坐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校友,他独自来到北教学楼大厅,签上了名字,领到自己的宿舍钥匙后就准备走了。
因为大学学费是提前存到学校发的某行的银行卡里,自动划拨的,所以宿舍安排在入校前,学校就安排好了。
这时“小灰灰”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周是你吧?
我刚刚看你签名来着,我俩同宿舍,一起走吧!”
学校很大,走了10分钟才从教学楼到宿舍楼下,这也意味着,之后清晨的起早,不然就只能在教室里享用早餐了。
当到宿舍时,己经有两个同学到了,宿舍是8人间,中间是俩张桌子,左右各俩张绿色的铁制上下床,彪哥跟桂宝先来,选择了靠左手边的俩个下铺,小灰灰成了小周的上铺好兄弟,选择的是靠右边里面的那张床,陆续的舍友都到齐了了,各自打扫了自己的床铺、衣柜,最后俩个去打扫了阳台,俩个去打扫了厕所,俩个拖地,小灰灰小周拿着宿舍的电卡,提着垃圾下了楼,丢了垃圾后,去宿舍楼下查了下剩余的电费。
"走,查电费去。
"小灰灰晃着门卡催他快步走到楼下时,夕阳正把走廊尽头的窗玻璃染成蜂蜜色。
六楼拐角的613室电表像个沉默的老好人,数字始终停留在初始界面,学校每月补贴的电量像永不干涸的泉眼,养着这层楼半明半暗的夜灯。
他们蹲在电表前交换眼色的瞬间,忽然意识到有些秘密会像墙角未扫净的桂花,在时光里悄悄发酵成共同的默契。
食堂的第一顿聚餐在不锈钢餐盘的碰撞声中展开。
“啊远”把辣油泼在面条上的香气漫过西张陌生的脸,“贵哥”手机里循环播放的《平凡之路》混着晚风飘向操场。
首到班会课荧光灯管在头顶滋滋作响,辅导员彬哥的保温杯冒着热气,花姐的红色指甲划过点名表时,他才在78个名字里找到自己的位置——那个曾在高考志愿表上犹豫许久的选择,此刻正被投影仪的光打在黑板上,变成崭新的开始。
竞选环节像一场热闹的舞台剧。
彪哥拍着讲台说要带大家拿"优秀班集体"时,粉笔灰落在他磨旧的运动鞋上;搞妹用荧光笔在黑板上画下笑脸当副班长标志,台下响起参差不齐的掌声。
轮到体育委员时,他健步走向了讲台,做自我介绍,面带娇羞的说:“我高中是练田径的,初中、高中也都是体育委员,有信心完成体育委员该做的任务,带领大家运动,创造健康的体魄。”
说罢,底下有几个人起哄道“老周,腹肌给他们看下”,虽然有点害羞,但是还是把衣服撩了一点起来,没有收腹的状态下,清晰可见的人鱼线,与隐约可见的6块腹肌,迎来了震耳欲聋的尖叫声。
以至于隔壁药检班的都跑过来看发生了什么。
也是如此顺利的选上了班级体育委员。
9月10几号,开学第二周就迎来了魔鬼训练周,不过对于长期锻炼的小周而言,并不算什么,不过每次帽子摘下来的那一瞬间都十分滑稽,好似拼色的窗帘一般,维持5天的军训,表现优异的周云舟也让荣获了标兵的称号。
这也是他在大学获得的第一份殊荣。
校运会临近,周云舟报名参加了60米背负跑和铅球两个项目。
昨天训练时一切顺利,他和桂宝配合得十分默契,没想到正式比赛这天,或许是因为紧张,跑到中途时,脚下突然打滑,一个趔趄,将桂宝从背上摔飞了出去。
那一刻,云舟的心猛地揪了起来。
但他们都清楚,比赛还没结束,运动员的精神不允许他们轻易放弃。
他迅速爬起来,桂宝也立刻站起身,他们顾不上身上的疼痛,互相点头示意后,又重新朝着终点奋力冲去。
虽然最终他们没有获得名次,但当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场边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是对他们俩坚持到底的鼓励,也是对体育精神的最好诠释,这小插曲让云舟深刻体会到,在赛场上,全力以赴比名次更重要。
次日,校运会的铅球场地飘着桂花甜腻的香气。
当他握紧磨出包浆的金属球,忽然想起高三时在操场独自练习的黄昏——那时的月亮总像枚未及兑现的承诺,悬在教学楼尖顶。
而此刻,14.8米的抛物线划过秋阳,看台上的欢呼声里,他终于明白有些伤口会在时光里长成勋章。
校运会记录被打破了,他的名字也被留在记录本上许多年。
后来学校开始协会纳新了,他加入的是弈林棋牌协会。
弈林棋牌协会的活动室永远飘着浓茶味。
新生杯国际象棋赛那天,他的白棋在棋盘上织出银线,对手的汗渍在木质棋盘上洇出深色圆斑。
当最后一枚皇后落在关键格子,窗外的梧桐叶正把月光剪成碎片——这是他第一次在集体荣誉里,找到比高考分数更重要的东西。
"三项全能"的集训夜,学长学姐的棋盘在灯光下连成星河。
他在国际象棋的优雅、中国象棋的权谋、围棋的留白间来回穿梭,笔记本上画满不同棋种的战术图谱。
决赛日的宾馆房间里,空调的嗡鸣混着咖啡机的蒸汽,当第三局围棋收官时,他发现指甲缝里还留着练铅球时的细沙,而奖牌挂在脖子上的重量,正悄悄压平曾经高考失利的褶皱。
从初入校园的迷茫到如今的游刃有余,整整一学年的时光里,他始终在步履不停地适应与成长。
那些清晨踩着***奔向教学楼的日子,深夜在自习室与中药化学“死磕”的时刻,还有社团活动中第一次独立策划方案的忐忑——都在不知不觉中织就了他与大学生活的联结。
如今的他,早己能熟练地在图书馆预约系统里抢占座位,和室友默契地分工打扫宿舍,甚至能在小组汇报时自信地侃侃而谈。
这一年的蜕变,早己不只是成绩单上的数字,更是从“适应者”到“享受者”的心灵成长——他终于明白,大学的魅力从来不止于既定的跑道,而是在跌撞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时,眼底亮起的那束光。
二等奖学金的证书躺在宿舍桌面,阳光穿过窗台上的多肉植物,在烫金字上投下细碎的影。
他摸着证书边缘的纹路,忽然想起大一时在图书馆背单词的清晨——那时总觉得未来像未拆封的习题集,而现在,那些被划满红叉的日子,都成了此刻掌纹里的星光。
除了校二等奖学金带来的惊喜,大一学年末还有件事让云舟的夏天格外明亮。
随着暑期临近,学长们陆续踏上实习征程,社团换届也在蝉鸣声中悄然拉开帷幕。
作为跟着学长跑了一整年活动的“小透明”,云舟原本只是抱着学习心态参与筹备会,忽然听见自己的名字在掌声中响起——当老会长念出“新一届会长候选人”时,会议室的吊扇正把窗台上的爬山虎影子摇碎在投影幕布上,他看见前排学长们回头时眼里闪着的期许,像极了去年招新时那句“慢慢来,我们带你”。
那天散会后,老会长把绣着社团logo的工作牌塞到他手里,金属卡扣硌得掌心发疼:“别紧张,我们当年也是被推上来的。”
暮色漫进走廊时,云舟摸着工作牌上有些褪色的丝线,忽然想起第一次跟着学长布置活动现场,搬错物资被雨水淋湿的狼狈模样。
此刻指尖无意识地捏住会议记录本边缘,才发现上面不知何时被自己画满了活动流程的小箭头——原来那些默默记下的细节,早己在时光里悄悄为某个时刻铺路。
当换届名单正式公布,公告栏前的惊叹声里,云舟望着自己名字下方的“会长”二字,忽然觉得掌心的温度与肩上的重量同时清晰起来。
这或许就是成长吧,像他曾在社团活动室看见的那株攀岩植物,总在某个不经意的清晨,发现自己己沿着前辈搭好的支架,触到了新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