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所有内容皆为扯淡)大战往往会因各种大小因素而爆发,可以是一场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某大国内部矛盾局势恶化,且另一大国的飞速发展导致该大国霸主地位的动摇……新的大战突然就爆发了。
世界局势的正确走向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仅凭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国家都是无法正确预测的。
也许在某个平行世界,一切都没发生,世界还是像往常一样运转。
从海上的争端与制空权的争夺,到陆地接连爆发的颇具规模的袭击,越来越多的势力有意或被迫参与进来,首到所有人都无法独善其身。
战争暴露了人性最阴暗的一面,联合国的存在己经形同虚设,死去的人己经成为每天都在不断上升的冰冷数字。
最后的结果就不难猜了,包括但不限于核武的各种杀伤性武器在全世界反复洗礼,整个厄尔斯(earth)的外表失去了曾经的颜色,地表己经不再适合任何生物生存。
但人类还没有因此而完全灭绝,许多地区早就在数百米深的地下建立了一个个避难所来隔绝核战争给厄尔斯带来的恶劣影响。
文明虽没有毁灭,但文明的发展却陷入了漫长的停滞期,当年绝望的人们将这一年称为公元后元年(1A.C.E.)。
后来的人们将这一年到公元后2780年(公元后的最后一年)这段时期称作重启时代,这场残酷的战争也被称为重启之战。
重启即意味着文明的重启,在如此可怕的战争后各个地区的地下避难所也不得不尽力着手恢复生产以维持生存。
其中作为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华夏凭借着制度的优势通过动员群众力量迅速恢复生产力,在几年的时间内取得了重大成效。
与之相反的是资本主义在这一时期遭到了灭顶之灾,尤其是欧美国家,他们的军队在地下纷纷倒戈并将这些发动战争夺走他们亲人的刽子手政府推翻,不少高管被指控为战犯并被残忍清算。
许多政府渐渐被该国家的共产党或其他社会主义性质党派所接管……除了恢复生产力外,人类从未停止为消除核污染重新回到地面而做出努力。
在“初期生产恢复计划”完成后,公元后25年,华夏政府成立“战后生态重建规划小组”并做了三个阶段的规划:第一阶段,在两百年的时间内将大部分国土的污染改良到对人体危害最小的程度。
第二阶段,用两百年的时间将生态逐步恢复到宜居程度,人员开始逐步转移至地面。
第三阶段,组织人民进行大建设,预计三百年将华夏回归21世纪水平。
后人将此称之为“二二三规划”,规划给华夏的未来带来了明确的方向,而规划小组的指挥也让这一规划得到了顺利的进展。
虽然前进路上并非一片坦途,但对于举国上下团结一心的华夏来说,不足挂齿。
公元后404年,“二二三规划”第二阶段提前完成,华夏竟成为第一个完美解决本国核污染问题且成功重返地表的国家。
辐射浓度转为正常,水源得到了净化,大气逐渐恢复,植被开始复苏,没有敌对势力的干扰,对于建设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曾经的工业底蕴在核战之前就藏于地底被完好保存,宝贵的知识也被传承了下来,而进行第三阶段的最大难题恐怕就是部分资源供给的不足。
不过后来这个问题尽数得到了解决。
公元后712年,华夏成功恢复到了21世纪初期的水平。
从战争的结束到华夏文明的复苏,近七百年的岁月见证了数代人的奋斗与牺牲,历史再一次证明了即使是再大的挑战也无法击垮这个古老且伟大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