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平原边缘,新都桥镇。
临时搭建的中军帐内,牛油灯芯爆着火花,将石达开投在帐幕上的影子拉得老长。
他握着现代地理学教材改编的记忆 —— 这具身体的肌肉记忆与陈默的知识库正在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在地图上划出攀枝花的大致方位。
"翼王,斥候回报,左帅的楚军己到雅安,距离我们不足百里。
" 李副将掀开帐帘,铠甲上还沾着夜露,"另外在石棉县发现零散太平军残部,约有三千余人,打着 精忠报国 的旗号。
"石达开抬头,烛火在瞳孔里跳动:"左季高此人,虽为湘军名将,却与曾帅貌合神离。
清廷命他入川剿匪,实则是想借我等消耗他的嫡系。
" 他忽然想起陈默记忆里左帅收复新疆的壮举,语气稍缓,"派人带我的手书去见左大人,就说我军愿借道西康,北上陕甘与捻军会合,绝无窥伺川中之意。
"帐外突然传来骚动,一名灰衣汉子被亲兵架着拖进来,腰间别着柄刻有 "常胜军" 徽记的短枪。
"翼王赎罪!
这人躲在树丛里画地形图!
" 亲兵按倒汉子,从他怀里搜出半幅标注着大渡河布防的羊皮卷。
石达开接过羊皮卷,目光落在角落的墨印 —— 普鲁士鹰徽与清廷龙纹的叠加图案。
他蹲下身,指尖捏住汉子下颌强迫其抬头,只见对方左耳后方有三簇火焰刺青,正是后世记载的德意志军事顾问团标记。
"说吧,你是毛奇的人,还是克虏伯的?
" 石达开用德语问道,看着汉子骤然瞪大的双眼,心中暗喜陈默的记忆竟完整保留了这门二外,"别怕,我对你们威廉陛下的铁路计划很感兴趣。
"汉子喉咙滚动:"阁下... 为何会说我的祖国语言?
""这个问题以后再谈。
" 石达开解开披风覆在对方身上,"现在我要你带句话给你们在上海的领事:三个月后,我会派使团前往汉堡采购蒸汽机。
如果你们愿意提供德莱赛针发枪的图纸..." 他顿了顿,"价格可以翻倍。
"待汉子被护送着离开,王参军捧着账本进来:"翼王,现存粮草仅够维持十日,川西百姓久受兵灾,征粮困难。
""不征粮。
" 石达开指向地图上的金沙江流域,"从今天起,全军实行 屯田制 ,每十人设一屯,一半兵力开垦荒地,一半修筑工事。
派人去联络当地羌族土司,就说我们要在攀枝花建铁矿作坊,需要他们的马帮运送矿石。
"他忽然想起什么,从袖中摸出张草纸,上面画着改良后的火绳枪示意图:"传令铁匠营,按这个图纸改造枪管,在扳机处加装雷汞底火装置。
记住,首批改造一百支,优先装备斥候部队。
"王参军看着图纸上陌生的机械结构,面露难色:"翼王,这种机关... 怕是需要精铁打造。
""所以才要去攀枝花。
" 石达开敲了敲地图,"那里有全西川最优质的赤铁矿,还有后世... 咳,还有古书中记载的 火熔之法 可以炼铁。
" 他意识到失言,连忙转换话题,"另外,派人去重庆联络外国传教士,我需要购买《海国图志》和最新的《伦敦新闻画报》。
"子时,帐外忽然传来马蹄声。
一名浑身是血的斥候滚鞍落地:"翼王!
左大人派来密使!
"烛光下,身着青衫的中年男子递出左帅的亲笔信,蜡封处赫然盖着 "抚远大将军" 印信。
石达开拆信读罢,眼中闪过微光 —— 信中除了约定互不侵犯的三条密约,竟还附了份西川清军布防图。
"左大人说,翼王若能在川滇交界牵制滇军,楚军愿开放雅州商道供贵军购买药材。
" 密使压低声音,"另外大人还说... 当年在长沙城上,曾见翼王单骑巡城,实为天人之姿。
"石达开轻笑,想起陈默记忆里左帅与太平军的微妙关系。
历史上这位名臣曾多次私下接济反清势力,此刻借剿匪之名入川,怕是早己存了割据西南的心思。
"回复左大人,就说我军愿与楚军结为 茶马之盟 ,每年以康定虫草换取泸州海盐。
" 他提笔在密约背面画了座高炉草图,"另外转告,待攀枝花铁厂建成,定当送他百斤精钢打造的斩马刀。
"密使离开后,石达开独自走到帐外。
星空璀璨,银河横跨天际,与 21 世纪被雾霾遮蔽的夜空截然不同。
他摸了摸腰间的佩剑,忽然感受到剑身传来的细微震颤 —— 那是青铜剑的符文在共鸣,仿佛在提醒他历史修正的蝴蝶效应正在展开。
"翼王,该歇息了。
" 亲兵递来一碗热粥,"您己经三天没合眼了。
"石达开接过粥碗,突然听见远处传来铁器相撞的叮当声。
铁匠营的火光彻夜不熄,朦胧中可见有人在试验他画的雷汞底火装置。
三个月前,他还在博物馆擦拭青铜剑,此刻却握着改变历史的钥匙,在 19 世纪的夜空中划出第一道现代工业的火星。
当第一缕阳光染红川西群山时,斥候再次来报:"翼王!
石棉残部派来使者,说他们的首领曾是翼王麾下的火头军,愿率部来投!
"石达开望向东方,那里正是攀枝花的方向。
他知道,真正的挑战不是清军的围追,而是如何将这群农民军改造成掌握现代军事技术的钢铁之师。
雷汞底火只是开始,接下来要解锁的后膛炮、硝化棉炸药,都需要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传令下去,全军整肃迎接兄弟部队。
" 他翻身上马,披风在晨风中猎猎作响,"从今天起,我们不再是太平军,而是 —— 新太平军。
"马蹄声惊醒了栖息的山雀,振翅飞向初升的太阳。
大渡河畔的败军之将,此刻正握着现代与古代的接力棒,在历史的棋盘上落下关键一子。
这一步,不仅改变了石达开的命运,更将整个华夏文明的轨迹,推向了蒸汽与铁血交织的新航道。
(第一章第 2 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