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还在暗赞天幕之人虔诚孝顺淳厚文雅的古人们像被点了穴一般,齐齐僵住了。
“……”
先秦时空,秦王政脸也木了。
好么,自己这边刚刚才再说要如何建坟,马上就有人说起什么“盗墓”挖坟,这是故意要做吧?
他旁边的秦国大臣等等更是怒不可遏。这倒不纯粹是为自己的君上气愤,多半还是为了自己。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都基本算是贵族,这时候又普遍流行厚葬,就是平民也要想办法将坟墓修整的气派一些,更不要说是他们这些人了。
如今听到有人要盗墓挖坟,自然同仇敌忾。
众人一时间连仔细打量天幕女子都忘了。
“说到盗墓,在咱们国家也算是源远流长,大约有多久的土葬史,就有多久的盗墓史。你看《庄子》里头为了讽刺儒家,就描写了儒生盗墓……”
虽然还处在被天幕的神奇震慑而心神不宁之中,各时空的儒者依然闻言纷纷大怒。
“一派胡言!我儒家何曾有此不肖之人!”
“可恶道家!居然无中生有中伤我等!誓不与汝等两立!”
后世儒家为天下共尊,天幕上的话虽然让许多读书人接收到许多异样的眼光,但早有人解说了一番:
“天幕所说的《庄子》描绘儒生盗墓一事,应当是指《庄子·外物》之中的那一段:‘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曰:“《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於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接其鬓,压其顪,儒以金椎挖其颐,徐别其颊,无伤口中珠。’”
“大意是两位儒家弟子用诗礼盗墓。大儒生传话说:‘东方亮了,事办得怎样了?’小儒生说:‘衣裙还没有脱下来,口中含有珍珠。古诗中有一首说:‘青青的麦苗,生在山坡上。活时不接济别人,死后何必含珍珠!’拖住他的鬓发,按住他的胡须,用铁锤敲他的下巴,慢慢地别开他的两颊,不要损伤口中的珍珠!”
解说的人自己也是个儒者,但心胸颇为开阔,自己说着也笑了:
“那是先秦道家和儒家争锋之时故意造作出来污蔑之词,不过是庄子一贯尖酸刻薄的常有口吻,倒也不必为此过于生气。”
可未必人人都有他的好脾气。
此时天幕上,也将这几句话的来龙去脉解说了一番。
先秦时空,正在兴致勃勃看着天幕的孔子停止了捋须,手有些发抖,倒不是生气,而是孔夫子心里头有些狐疑,莫非自己的后代学生中居然真有这样行为不正的人么?他虽然一生讲求仁义,但此生周游天下,人性之恶早已深有体会,实在不敢完全保证三千弟子不会出这等不义之辈。
若真的如此,这可是自己这位老师未曾尽到教导之责了……
孔子正在自省,旁边的学生,脾气最为火爆的子路可已经是指着天幕怒骂:
“道家安敢如此造谣生事!吾@#¥%*¥%%……!”
看他那紧握宝剑,青筋毕露的模样,如果这会儿身边真有几个道家人士在,八成要血溅当场。
好在被老师及时制止:“由,何必如此。虽然此言是捏造污蔑,但天幕既然有此说法,我等为儒者,日后传授学问教导弟子,正该引以为戒。”
子路和众弟子忙躬身接受夫子告诫。
天幕还在继续:
“当然,庄子那时候诸子百家争鸣,他说的儒生盗墓多半也是虚构的,只不过是用惯用的寓言方式来讽刺某些儒家学者的虚伪。不过,仅仅就盗墓这一行为来说,在咱们国家却确实是源远流长……”
“普通人的墓葬就先不说,单单回想一下数千年历史中的那些帝王将相,除了像秦始皇嬴政的骊山陵墓、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等少数不好挖的,多半历史名人的坟墓都不得安宁……”
秦始皇嬴政?
唐高宗李治?
相关时空,众人纷纷瞩目天幕提到的这几人,而被提到的人也纷纷色变。
就连刚刚成为大王的秦王政,虽然自天幕开始以来表现出人意料地大气稳重,此刻也难以维持脸上的平静,心里暗自思索:秦始皇,嬴政,莫非真的是我么?
可惜天幕不给大家充分的思考时间,还继续抛出重磅消息:
“大家最熟悉的,像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那样的雄主,过世没多久就被盗墓的挖了坟偷走随葬宝物,更惨的像汉武帝,坟头还被盗墓贼挖了不止一次……”
什么?!
未央宫中,刚刚即位的刘彻脸色大变。
大明宫中,正与群臣商议天幕之变的李世民更是觉得脑海一阵眩晕,身形摇摇欲坠。
然而,还没等其他帝王对自己的“同行”生起怜悯同情,就听天幕继续道:
“其实单单偷点东西也不算特别大的事儿,元代杨琏真伽盗墓那才叫狠!直接把宋徽宗、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宋理宗、宋度宗等南宋皇帝和妃嫔皇后皇室大臣等等一百一十多座的陵墓挖开盗走珍宝就不说了,还那些南宋皇帝的尸体挫骨扬起灰掺进兽骨做成了佛塔……”
“当然,最惨最倒霉的应该算是宋理宗,头骨直接被做成了酒杯,一百多年后才被明太祖让人寻回后安葬……倒霉的程度大概只有清高宗乾隆了,坟头被挖了,尸骨被乱扔,最后只找回来个脑袋,其他部分都是和其他人一起拼凑的……”
宋之前各时空,听闻这几句话的所有人帝王都不由吸了一口凉气。
狠!确实狠!
那什么南宋的皇帝们可真是太惨了哇!那什么清高宗也够倒霉啊!
就连刚才还在为自己身后事忧愁的刘彻和李世民都一时忘了担忧,只想着同情这不认识的“同行”了!
兔死狐悲之感让他们不约而同对那胆敢冒犯皇家尊严的盗墓者深恶痛绝!
虽然这会儿忙着观看天幕,好几个时空,依然立刻有宦官从宫门飞奔而出接二连三向各处传达召见大臣的命令。
那些性急的皇帝要马上下诏布置严厉打击偷盗墓葬犯罪活动的工作了!
宋之后的时空,各位帝王虽然早就知道这些,还是不由感同身受。
明太祖朱元璋既为自己的“德政”居然被天幕提及而有些自得,又对自己的身后安排暗自斟酌:前车之鉴太多,自己那陵墓可得好好规划一下。
至于宋代各时空,则能不断听到有宫中太监高喊:“陛下晕过去了,快传太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