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之战的胜利,让大汉上下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但刘禅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
在庆功宴结束后,他立刻召集诸葛亮、赵云、魏延、姜维等主要将领和谋士,在汉中营帐内召开军事会议,商讨战后的应对之策。
刘禅神色凝重地开口说道:“此次虽击退曹真,但曹魏根基深厚,必不会就此罢休。
我们需未雨绸缪,提前谋划,加强自身实力,以应对曹魏接下来可能的报复。”
诸葛亮微微点头,轻摇羽扇说道:“陛下所言极是。
曹魏经此一败,短期内或许无力再次大规模进攻,但定会加强对边境的防守,并伺机寻找我们的破绽。
我们当务之急,是巩固汉中的防御,同时发展国内经济,增强国力。”
刘禅赞同道:“丞相所言正中要害。
魏延将军,汉中乃益州咽喉,重中之重。
你需继续完善汉中的防御工事,增加防御机关的布置,同时加强对士兵的训练,提高警惕,不可有丝毫懈怠。”
魏延抱拳应道:“陛下放心,末将定全力守好汉中,若有敌军来犯,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此外,”刘禅接着说道,“赵云将军,此次你率轻骑截断魏军粮草,立下大功。
但我们也应意识到,骑兵在作战中的机动性和重要性。
朕打算扩充骑兵规模,你经验丰富,便负责此事。
挑选精锐之士,加强训练,务必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骑兵部队。”
赵云领命道:“陛下信任,末将定不辱使命,将骑兵训练成我军的一把利刃。”
刘禅又看向姜维:“姜维将军,你在此次战役中巧用埋伏,展现出非凡的智谋。
朕命你协助丞相,制定一套针对不同敌军、不同地形的作战策略,丰富我军的战术体系。
同时,选拔培养一批年轻将领,传授他们兵法谋略,为我蜀汉储备军事人才。”
姜维拱手道:“多谢陛下信任,维定当尽心尽力,不负陛下重托。”
安排完军事方面的事务,刘禅将话题转向经济发展:“如今大汉虽有汉中、益州等地,但相比曹魏,地域和资源仍显不足。
我们需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丞相,你对经济发展一向颇有见解,可有良策?”
诸葛亮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发展经济,农业乃根本。
我们可在汉中、益州等地,推广先进的农耕技术,开垦更多荒地,兴修水利设施,确保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同时,蜀锦贸易利润丰厚,可进一步扩大蜀锦生产规模,拓展贸易路线,与曹魏、孙吴乃至更远的地方进行通商,换取更多的物资和财富。”
刘禅点头表示认可:“丞相所言甚是。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鼓励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在各地设立工坊,培养工匠,提高各类手工业品的制作工艺和产量。
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商人,繁荣市场,促进物资流通。”
会议结束后,众人纷纷领命而去,各自投入到新的任务之中。
刘禅深知,改变大汉命运的道路漫长而艰辛,每一步都需谨慎前行。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刘禅留在汉中,亲自监督各项事务的执行。
他与士兵们一同劳作,参与防御工事的加固和新机关的布置,了解士兵们的需求和困难,给予他们关怀和鼓励。
同时,他还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推广先进的农耕技术,帮助百姓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在刘禅的带动下,汉中地区的防御建设和经济发展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防御工事更加坚固,新的防御机关不断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农业生产蒸蒸日上,荒地被大量开垦,粮食产量逐渐提高;蜀锦贸易也日益繁荣,商队往来不绝,为大汉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然而,就在大汉积极发展之时,一封来自东吴的密信送到了刘禅手中。
信中称东吴有意与大汉联合,共同出兵北伐曹魏,但需要大汉先表态,并商讨具体的合作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