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昭纳家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黄帝内经全译新读

第3章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发表时间: 2025-05-07
春季的三个月被称为万物复苏的时节,天地间生机涌动。

此时应晚睡早起,清晨在庭院中悠闲漫步,松开发髻舒展肢体,令神志随春意自然萌发。

待人接物当遵循生长法则:护佑生命而不摧残,施予关爱而不掠夺,多行奖赏而少加苛责——这正是顺应春季生发之气的养生要诀。

夏三月,称为繁茂季节,天地气机交汇,万物繁盛。

此时应晚睡早起,不避日光,保持心境平和,让精神焕发,使体内气机畅通,犹如将情感倾注于外。

这是顺应夏季阳气的养生之道。

违背会损伤心气,导致秋季疟疾,收敛能力减弱,冬季易生重病。

秋三月,称为收成季节,天候清劲,地气肃杀。

应早睡早起,与鸡鸣同步,保持情志安宁,缓解秋凉之威,收敛精神以调和秋气,专注内守使肺气清润。

这是顺应秋季收敛的养生之道。

违背会伤肺气,引发冬季腹泻,储藏之力不足。

冬三月,称为封藏季节,水冻地裂,不可扰动阳气。

应早睡晚起,待日出方醒,情志如潜藏隐匿,似有私密珍藏,需避寒保暖,防止体表过度出汗导致阳气耗散。

这是顺应冬季闭藏的养生之道。

违背会损伤肾气,春季易患痿厥,生长之力匮乏。

天气清静光明,蕴藏的德行恒常不息,因而能长存不衰。

如若天不藏德显露光明,则日月失去光辉,邪气乘虚侵害孔窍,阳气闭塞不通,地气昏蒙遮蔽光明,云雾弥漫不散,天应之甘露不得降下。

天地之气无法交应流通,万物的生命成长失去滋养,高大树木亦多枯死。

浊恶之气滞留不发,风雨失去节律,甘露不得降下,草木枯槁不荣。

邪风频繁侵袭,暴雨屡屡突至,天地西时运转失常,背离自然之道,万物未至天年就己夭折。

唯有圣人顺应西时变化,故而身体不生重病,万物不失其序,生命之气绵延不绝。

违逆春生之气,少阳之气便不能生发,肝气内郁而生病变;违逆夏长之气,太阳之气便不可旺盛,心气内虚而成空洞;违逆秋收之气,太阴之气便无法收敛,肺气燥热而胀满;违逆冬藏之气,少阴之气就难能潜藏,肾气衰败而沉伏。

西季的阴阳变化,是万物生长的根本规律。

因此圣人在春夏时节养护阳气,在秋冬时节调养阴气,以此顺应自然根基,使自己与万物一同在生长与收藏的规律中自然流转。

若违背这个根本法则,就会损伤生命根基,毁坏人体元气。

阴阳西时的规律,决定着万物的兴衰存亡,是生死的根本准则。

违背它便会招致灾祸,顺应它便不会染患重病,这就是通晓养生之道的人。

得道之人能实践真理,愚昧者却与之背道而驰。

遵循阴阳之道便能生生不息,违背它必将走向衰亡;顺应规律就能身体康泰,逆反天时必将百病丛生。

将原本应该顺应的天道颠倒而行,就形成了人体与自然的对抗状态。

所以智者不等到疾病形成才医治,而是在未病时调理预防;如同治国者不会等到动乱爆发才治理,而是预先防范祸端。

若等病症显现才服药,等到局势动荡才平乱,这就好比口渴时才开始挖井求水,战鼓擂响才急铸兵器,难道不是太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