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沙州密卷2021 年 9 月,锁阳城遗址考古工地被秋阳晒得发白。
苏璃蹲在瓮城基址的探方边,指尖摩挲着新出土的箭镞 —— 三棱形青铜镞身布满蚀坑,尾翼处却清晰刻着三圈梵文,像极了她在敦煌文献里见过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
"碳十四检测结果出来了。
" 陈默的白大褂沾着沙土,手里的平板电脑映出冷光,"箭杆木质纤维里混着碳化麦粒,测年显示距今 1200±50 年,正好是盛唐时期。
最奇怪的是......" 他推了推眼镜,"这些麦粒的淀粉结构和现代中原小麦高度相似,但基因序列里有段未知片段。
"苏璃的手指顿在箭镞咒文上。
三个月前在省图书馆,她偶然翻到《沙州都督府图经》残卷,泛黄纸页间 "阴兵借道" 四字突然刺目:"开元十五年秋,瓜州守军见河上有甲胄行列,青铜铸衣而无血肉,口诵梵语经声,其径趋玄奘西行故道......"对讲机里传来队员小张的惊呼:"苏老师!
西墙基发现新刻痕!
" 她起身时膝盖发麻,踩过碎陶片发出脆响。
在新暴露的生土层上,浅刻的吐蕃文蜿蜒如蛇,翻译软件逐字跳出:"血麦祭,引魂归,梵甲护河......"暮色降临前,苏璃抱着笔记本坐在临时搭建的帆布棚里。
案头摆着复制品箭镞,手机相册里存着白天拍摄的刻痕照片。
当她把咒文拓片与《沙州图经》记载重叠时,突然发现箭镞尾翼的三圈咒文,竟与文献中 "阴兵行进路线" 在地图上完全重合 —— 从锁阳城出发,沿疏勒河向西,正是玄奘取经时 "夜渡瓠芦河" 的故道。
帐篷外传来脚步声,陈默抱着检测报告掀开门帘:"更奇怪的来了。
箭杆木材的碳同位素显示,它生长在年降水量 500 毫米以上的地区 —— 这不可能,唐代瓜州年降水量不足 100 毫米。
" 他指着数据曲线,"唯一可能是,这些木材来自中原渭河流域,却出现在吐蕃箭镞上。
"苏璃的笔尖在笔记本上划出深痕。
渭河流域的木材、中原小麦成分、吐蕃箭镞、梵文咒经,还有《沙州图经》里的阴兵传说,这些碎片在她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