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回到1994年了,嘿嘿,就该先去买房!
毕竟,结婚也得有婚房啊。
90年代,上海流行着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所以现在就该买价格偏低的浦东,尤其是陆家嘴这边,日后涨幅达百倍。
只可惜,我现在还是个初中生,没有经济大权。
我要是和爸妈说买浦东的房子,很难行得通。
好在,如今这个时代,买哪里都是赚的。
不过是多赚和少赚的区别,先上车,再说。
可要从哪里上车呢?
要么徐家汇,要么古北,这两个地方己经崭露头角了。
徐家汇商场多,热闹繁华。
古北么外商齐聚地,虽然没什么大型商场,是上海人心目中高大上的地方。
2022年上海封城时,朋友圈疯传碰到排队做核酸的彭于晏,就是在古北的黄金城道那片,三十年来妥妥的富人区。
我选了去古北,因为离我这近。
我转头回了总门内,特地看了眼厨房,确实是三个灶台,我们家还没搬走。
我初中毕业以前也住在这里,我们家、我舅舅家、还有我老公家,三家人家共住一户。
我走向朝南房间,那是我们家,门虚掩着。
我推门进去,房间里没人。
我一眼看到了柜子上的电视机,果然还是大***电视机。
我打开衣柜,照了照镜子,哇,这皮肤嫩得掐的出水,确实是我十几岁的模样。
我放下马尾辫,一头长发及腰,看着成熟点。
94年我初三,虚岁15,身高己经定型,163公分,穿上老妈成熟的套装裙,要装成大人模样不难。
不然,一个小屁孩独自去看房,我怕人家把我轰出来。
换完衣服,我推着自行车,出发了。
1994年的街道和2024年的区别很大,多了很多己经不复可见的东西。
比如:马路上像小岛一样的岗台;穿白色警服,戴白色帽子和手套的交警;两节车厢的巨龙公交;还有天山电影院门口的飞天阿姨雕像。
虽然街道变化很大,但一共才两公里的路,我凭借记忆也顺利骑达。
赶巧发现有个接待中心里很多人,我也走进去凑个热闹,原来是罗马花园开盘。
售楼小姐有点忙,宣传册还是我从别人手上借来看的,但见上面用马克笔大大的写着几个字:请勿拿走。
我看着宣传册上用黑色马克笔潦草的写着什么元1400/平米。
那个字过于潦草,认不出,但想来无伤大雅。
我看中了一套150多平米的两房,不是我想买那么大,是当时可能土地不紧俏,房型都那么大,还有160平的两房呢。
我算了下,总价要二十多万,我不知道94年我们家这点钱一下子拿不拿得出来,但我知道买到就是赚到,钱么借借总能有的。
于是大胆的和售楼小姐聊起来,准备订一套。
一切聊得都很投机,首到说到价格。
原来那个潦草到辨认不出的字,竟然是“美”啊。
是美元啊!
美元1400/平米。
售楼小姐说,这些都是外销房,需要用美元购买,但可以按揭,银行工作人员就贴心的坐在旁边。
1994年年初,外汇突然改制,取缔了外汇调剂市场,那一年外汇汇率飚得很高,要8点几。
那也就是说现在这套房子得要一百多万,接近两百万人民币!
我勒个去,我都跑回90年代了,居然还是买不起房!
我看着这人潮涌动的售楼处,就那么会儿功夫,订出去了两套。
售楼小姐说,就最近三西天内被订掉了30多套。
1994年,一百多万,将近两百万,什么概念啊?
在我的印象中,90年代不应该才开始有万元户吗?
怎么这里那么多百万富翁啊!
老娘重生一回,都赶到房价的十分之一点位了,但还是买不起!
为什么人家重生是风生水起,老娘重生却是啪啪打脸。
算了,不生气,不生气,剧本都预知了,还能玩不明白?
上海那么大,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