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昭纳家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桃李满园

第我与恩师的乡村趣事章

发表时间: 2025-05-20
乡村趣事第一章:山村新生命在六十年代初期,那是一个物质匮乏却充满质朴希望的年代。

在风景宜人的大山深处,有一户农家,伴随着一阵响亮的啼哭,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那便是我。

我的父亲是个乡村教师,虽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每月仅有七块钱的微薄工资,却承载着一家人生活的希望。

母亲身体虚弱,却要强地操持着家中大小事务,拉扯着西个孩子。

在生产队里,大人们每日辛勤劳作挣工分,那工分便是一家人生活物资分配的重要依据。

当我只有五岁多的时候,便也开始体会到生活的艰辛。

夜晚,我要与大哥一起去守生产队的保管室。

保管室里存放着队里的粮食和一些重要物资,对于整个生产队来说至关重要。

夏日的夜晚,蚊虫肆虐,嗡嗡的叫声在耳边环绕,我们手中拿着破旧的蒲扇,有一下没一下地驱赶着。

黑暗中,保管室里的影子显得格外阴森,我紧紧地挨着大哥,心中满是恐惧。

大哥总是会安慰我,给我讲一些古老的故事,那些故事里有勇敢的英雄,也有神奇的动物,在他的讲述中,我似乎不那么害怕了,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有一次,半夜突然传来一阵奇怪的声响,像是有人在撬门。

我一下子惊醒,吓得浑身发抖,紧紧抓住大哥的胳膊。

大哥也警惕起来,他轻轻拿起身边的一根木棍,慢慢地朝门口走去。

我们屏住呼吸,大气都不敢出。

大哥透过门缝往外看,过了一会儿,他松了一口气,原来是一只流浪猫在门口找吃的,不小心碰到了门。

虚惊一场后,我和大哥相视一笑,又重新躺下,继续守护着这一方小小的天地。

第二章:求学之路六岁那年,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母亲用她粗糙却灵巧的双手,用蓝色的布缝制成了一个小书包。

那书包虽然简单,却凝聚着母亲对我的爱。

我背上这个书包,开启了我的求学之旅。

学校在离家十公里的地方,对于年幼的我来说,这是一段漫长的路程。

每天天还没亮,我就早早起床,吃着母亲准备的简单早餐,便踏上了去学校的路。

山路崎岖,蜿蜒在大山之间,有时候还会遇到一些小动物。

有一次,我在路上碰到了一只受伤的小兔子,它的腿上有血迹,一瘸一拐地走着。

我心疼极了,想要带它回家给它包扎,可是又担心上学迟到。

犹豫再三,我还是决定先去学校,放学后再来看它。

等我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那里,小兔子却不见了,我心里空落落的,难过了好久。

终于到达了学校,那是一间用土木结构建筑的教室,坐在教室里都能看到山里的风景。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教室里,给整个教室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教室里摆放着石桌子,虽然简陋,却充满了学习的氛围。

和爱可亲面带笑容的肖正明老师把我安排在一个石桌子的位置坐下,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让我原本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下来。

肖老师不仅是我的启蒙老师,更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他的关怀和教导,如同夜空中的星辰,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第三章:肖老师的关怀与智慧在校期间,我深受肖老师的关怀。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老师,不仅教学认真负责,还充满了智慧和爱心。

当时,大部分学生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肖老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出了以勤工俭学的方式来帮助困难学生。

他带领着师生在学校周边开垦荒地,大家齐心协力,用锄头一下一下地翻着土地,虽然辛苦,但是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希望的笑容。

荒地上种上了花生,栽上了很多各种蔬菜。

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花生茁壮成长,蔬菜也绿油油的一片。

等到收获的季节,我们把花生和蔬菜拿到集市上去卖,换来的钱用来交学费,解决了大家的燃眉之急。

肖老师还有很多特长,他心灵手巧,自己动手雕刻毛主席头像。

他用自制的投影箱把雕刻的毛主席头像投放在生产队的戏台上,那栩栩如生的头像,赢得了大家的赞赏。

每当放映的时候,生产队的戏台上总是围满了人,大家都被肖老师的技艺所折服,纷纷发出赞叹声。

肖老师除了搞好本职工作,还积极组织师生和各生产队的中青年开展文艺下队活动。

他带领我们排练了《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等经典剧目。

当时我只有七八岁,他也给我安排了一个节目,独唱《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为了能唱好这首歌,肖老师耐心地指导我,一句一句地教我发音、节奏。

在他的指导下,我的演唱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演出那天,我站在舞台上,虽然紧张得手心出汗,但是看到台下肖老师鼓励的眼神,我鼓起勇气,大声地唱了起来。

演唱结束后,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开心极了,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更加感激肖老师。

第西章:成长与传承时光荏苒,我在肖老师的关怀和教导下茁壮成长。

一九六九年九月,我小学五年级毕业,随后又经历了初中二年和高中一年多的学习时光。

在这期间,肖老师的教诲始终陪伴着我,激励着我不断努力。

一九七八年十月,因父亲退休,我顶班去了德阳教师进修学校培训。

在那里,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培训结束后,我回到了家乡,与我的启蒙老师肖正明一起到中心学校任教,从此,我也走上了三尺讲台。

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我心中感慨万千。

我想起了肖老师对我的教导,想起了他为学生们付出的心血,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像肖老师一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把知识传授给更多的孩子,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一干就是西十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见证了乡村教育的发展与变迁,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每当看到学生们取得进步,我心中都充满了成就感。

而肖老师的身影,始终在我心中闪耀,他的精神和品质,也一首传承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成为我永远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