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昭纳家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迷雾判官

第2章 奖惩机制与背后的阴影

发表时间: 2025-10-22
顾白回到自己的公寓时,天色己经完全亮了。

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将客厅照得通透明亮。

然而,他并没有感到丝毫的放松。

手机屏幕上,那个闪烁的任务提示,像是一个无形的枷锁,紧紧地束缚着他。

**当前逻辑积分:80。

****惩罚倒计时:24:00:00。

****任务西: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修复一个看似无法修复的机器,使其功能倒转。

时限:8小时。

失败惩罚:未知。

**“修复一个机器?

没有工具?”

顾白自言自语,“这听起来就像是让一个瞎子画出彩虹的颜色,或者让一个哑巴唱出动听的歌。

不,更像是让一个外科医生用嘴完成一台心脏移植手术。”

他挠了挠头,感觉自己的脑仁又开始隐隐作痛。

前三个任务,虽然难度递增,但至少都在他能理解的范畴内。

第一个是观察力与概念理解,第二个是抽象思维与维度突破,第三个是心理博弈与道德拷问。

但这个,修机器?

还是“看似无法修复”的机器?

“看似无法修复……”顾白咀嚼着这几个字。

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提示。

如果它真的无法修复,那任务就无解了。

既然有任务,就一定有解。

那么,“看似无法修复”就意味着,它能被修复,但修复的方式,绝不是常规的。

“没有工具……”这个限制,更是将常规的物理修复的可能性彻底排除。

顾白坐在沙发上,闭上眼睛,努力在脑海中构建这个任务的逻辑框架。

1. **机器的本质:** 它是什么?

它有什么功能?

2. **修复的定义:** 在“没有工具”的限制下,“修复”意味着什么?

3. **功能倒转:** 它的原始功能是什么?

倒转后又是什么?

他再次睁开眼睛,看向手机屏幕上那张模糊的机器图像。

那是一台看起来非常老旧的机器,布满了锈迹和灰尘,各种齿轮、管道、电线纠缠在一起,显得异常复杂。

它的外形有些像一台老式的打字机和一台蒸汽朋克风格的望远镜的结合体,顶部有一个巨大的、像是水晶球又像是老式真空管的透明罩子,里面隐约可见一些模糊的影像。

就在顾白盯着图像思考的时候,他客厅的中央,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嗡鸣声。

紧接着,空气中泛起一阵肉眼可见的涟漪,就像是水波荡漾开来。

顾白猛地站起身,警惕地看向声音的来源。

“我……去!”

顾白忍不住爆了一句粗口。

那正是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机器!

它比图像中看起来还要庞大,足足有顾白半人高,占据了客厅中央的一大块地方。

它通体由斑驳的黄铜和生锈的钢铁铸造,表面布满了各种复杂的刻度盘、指示灯、摇杆和按钮,还有一些细长的管道连接着不同的部件。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旧的金属味和淡淡的焦糊味。

机器的中央,那个巨大的透明罩子,此刻正发出幽蓝色的微光。

罩子里面,并非顾白之前以为的真空管,而是一团不断变幻的、模糊不清的影像。

这些影像像是破碎的图片、扭曲的文字,又像是某种能量流,混乱而无序地翻滚着,偶尔会闪过一些顾白熟悉的画面,比如他小时候的玩具,或者他大学时的课堂。

机器整体呈现出一种令人不安的“故障”状态。

它发出“咔嚓咔嚓”的机械摩擦声,时不时地喷出一小股蒸汽,一些管道还在漏着不明液体,滴落在顾白昂贵的地毯上,发出“滋啦”的腐蚀声。

“我的地毯!”

顾白的心头猛地一颤。

这台机器不仅凭空出现,还在破坏他的私人财产!

他绕着机器走了一圈,仔细观察。

机器的底部,有一个小小的铭牌,上面刻着几个模糊的字:**记忆重构仪**“记忆重构仪?”

顾白念出声来。

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科幻色彩。

如果它的功能是“记忆重构”,那“功能倒转”又是什么?

“记忆重构,应该是把破碎的记忆碎片重新组合,形成完整的记忆。”

顾白分析道,“那倒转过来,就是把完整的记忆,重新分解成破碎的记忆碎片?”

顾白再次看向任务描述:“修复一个看似无法修复的机器,使其功能倒转。”

“修复……故障……倒转……”他突然灵光一闪。

这正是这个任务的逻辑陷阱!

“修复”并非让机器恢复“正常”,而是让它恢复到“有序的倒转”状态。

顾白的心脏开始加速跳动。

他找到了这个任务的关键逻辑!

但问题是,如何“修复”一个逻辑上的故障,让它从无序走向有序,而且“没有工具”?

他伸出手,试图触摸机器。

机器表面冰冷而粗糙,一些地方甚至带着尖锐的毛刺。

他不敢贸然触碰那些漏液的管道,谁知道那是什么腐蚀性液体。

他看到机器侧面有一个巨大的仪表盘,上面布满了刻度,指针在“混乱”和“稳定”之间剧烈摇摆,大部分时间都停留在“混乱”区域。

旁边还有一个小屏幕,上面显示着一行不断跳动的乱码,偶尔会闪过一些英文单词,比如“ERROR”、“FRAGMENT”、“LOOP”。

“ERROR”、“FRAGMENT”、“LOOP”……这分明就是机器在报告它自己的故障状态!

顾白深吸一口气,开始绕着机器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

他注意到机器的每一个部件,虽然老旧,但都设计得非常精巧,充满了机械美感。

这不像是一个粗制滥造的产物,而是一个有着严谨逻辑构架的装置。

他尝试去拨动一个看起来像是主开关的摇杆,但它纹丝不动,像是被焊死了一样。

他又按了按几个按钮,毫无反应。

机器依然发出“咔嚓咔嚓”的噪音,和“滋啦滋啦”的腐蚀声。

“没有工具,意味着我不能物理地拆开它,不能更换零件,不能用扳手拧紧螺丝。”

顾白在心里默念,“那么,‘修复’就只能是……逻辑上的修复。”

他想到了之前的“无限迷宫”任务。

那个任务的解法,是跳出二维空间,引入虚数单位。

那是一种概念上的突破。

这一次,“修复”一台机器,难道也是概念上的?

顾白再次看向那个铭牌:记忆重构仪。

“重构”的逻辑,应该是寻找关联性,将碎片连接起来。

“倒转”的逻辑,应该是寻找独立性,将整体分解开来。

顾白突然想到了一个经典的计算机科学概念:死锁。

当两个或多个进程互相等待对方释放资源时,就会发生死锁,所有进程都无法继续执行。

这台“记忆重构仪”,会不会也陷入了某种逻辑上的“死锁”?

它试图重构,但又因为某种内部冲突,导致它在重构的同时又在分解,最终形成一个无意义的混乱循环。

他盯着机器透明罩子里那团混乱的影像。

他注意到,这些影像虽然混乱,但似乎总有一些特定的碎片,会反复出现,就像是某个程序中的BUG,不断地被调用,又不断地导致崩溃。

“关键在于找出那个‘BUG’,那个导致死锁的逻辑冲突点。”

顾白喃喃自语。

他开始尝试在脑海中模拟机器的运行。

如果它试图重构记忆,那么它需要一个“目标记忆”作为模板,或者一个“重构算法”来指导。

但如果这个算法本身存在缺陷,或者它没有接收到正确的指令,那它就会陷入混乱。

“功能倒转,意味着让它主动地、有序地分解记忆。”

顾白再次确认这个目标。

他拿起手机,在任务界面上,他发现了一个新的小图标。

那是一个像是“帮助”按钮的图标。

顾白犹豫了一下,点击了它。

屏幕上跳出了一段文字:**记忆重构仪:由高级文明开发,用于修复因创伤、疾病或时间流逝而受损的记忆。

其核心原理是基于“关联度”算法,通过识别记忆碎片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重新编织成完整的记忆链。

****当前状态:逻辑核心受损,关联度算法陷入自我矛盾,导致记忆碎片无法有效重构,反而被无序地分裂和腐蚀。

****功能倒转:需将“关联度”算法的核心逻辑进行反转,使其主动寻找“非关联性”,从而将完整记忆分解为独立的、无关联的碎片。

此过程需高度精确,否则将导致不可逆的记忆永久性损坏。

**顾白看着这些文字,眼睛越来越亮。

果然,他的猜测是正确的!

机器的故障,是“逻辑核心受损”,是“关联度算法陷入自我矛盾”。

而“功能倒转”,就是将“关联度”算法反转为“非关联性”算法!

“没有工具……”顾白再次看向自己的双手。

他不能拆开机器,不能修改代码。

他再次看向机器。

它的表面,除了那些锈迹和刻度盘,还有一些像是纹路又像是电路图的凹槽。

这些凹槽构成了复杂的图案,像是某种符文。

“如果我不能物理修改它,那我就必须从逻辑层面,去‘影响’它。”

顾白的心中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他想到了编程。

在编程中,当你无法首接修改源代码时,有时可以通过输入特定的数据序列,来触发程序的隐藏功能,或者利用其漏洞来改变其行为。

“这台机器,有没有可能,也存在一个‘逻辑输入端口’?”

他开始寻找机器上所有看起来像是输入或输出的接口。

他发现机器的顶部,那个透明罩子的边缘,有一个小小的、凹陷下去的方形区域。

这个区域看起来像是某种感应器,或者一个数据接口。

顾白伸出手指,轻轻地触碰那个方形区域。

没有任何反应。

他尝试用手指在上面画圈,画符号,甚至尝试用摩斯密码的节奏去敲击,但机器依然故我,发出“咔嚓咔嚓”的噪音。

“关联度算法……”顾白在心里默念。

“关联度”是什么?

在记忆重构中,它意味着时间、地点、人物、情感、逻辑顺序等各种元素之间的联系。

“非关联性”又是什么?

是打乱这些联系,让它们变得随机,变得孤立。

顾白突然想到了一个悖论:说谎者悖论。

如果我说“我正在说谎”,那么这句话是真还是假?

如果为真,则我在说谎,那么这句话就为假;如果为假,则我没有说谎,那么这句话就为真。

陷入无限循环。

这台机器的“关联度算法”,会不会也陷入了类似的“自我矛盾”?

它试图找到一个关联,但这个关联本身又否定了它自己,导致无限的内耗和混乱。

“那么,‘修复’它的方法,就是让它跳出这个自我矛盾的循环!”

顾白再次看向机器的仪表盘。

指针在“混乱”区域剧烈摇摆。

他突然注意到,在那个仪表盘的旁边,有一个非常微小的、几乎看不见的刻度,上面写着两个字:**阈值**。

阈值!

在很多算法中,阈值是判断条件的关键。

比如,当关联度达到某个阈值时,就进行连接;低于某个阈值时,就进行分离。

“如果这个阈值,本身就设置在一个矛盾的区间呢?”

顾白的心头猛地一震。

比如,阈值被设置为“当关联度大于0.5时连接,当关联度小于0.5时分离”。

这看起来很正常。

但如果阈值被设置为“当关联度大于0.5时连接,当关联度大于0.5时分离”呢?

或者,更隐蔽的,阈值被设置为一个动态变量,而这个动态变量的计算方式,本身就包含了自我矛盾。

顾白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构建一个“记忆碎片”的场景。

想象一个记忆,比如“我昨天在咖啡馆喝了一杯拿铁”。

碎片可能是:“我”、“昨天”、“咖啡馆”、“喝”、“一杯”、“拿铁”。

“关联度算法”会把这些碎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和情景。

如果算法陷入矛盾,它可能会尝试连接“我”和“拿铁”,但同时又收到指令,要求它分离“我”和“拿铁”,因为它认为它们“非关联”。

这种矛盾就会导致混乱。

而“功能倒转”,是让它主动寻找“非关联性”。

也就是说,当它接收到“我昨天在咖啡馆喝了一杯拿铁”这个完整的记忆时,它应该主动地将其分解为“我”、“昨天”、“咖啡馆”等独立的碎片。

“阈值……阈值……”顾白猛地睁开眼睛,看向那个微小的“阈值”刻度。

他注意到,那个刻度盘非常特殊。

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拨盘,而是一个可以无限旋转的环形刻度。

在环形刻度的某个点上,有一个小小的指示灯,此刻正发出微弱的红光。

“无限旋转……”顾白想到了“无限迷宫”。

他尝试用手指去触碰那个环形刻度,但它依然纹丝不动。

“没有工具,没有工具……”顾白在心里提醒自己。

他突然想到了一个物理学原理:共振。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与其固有频率相同的外部激励,其振幅会急剧增大。

这台机器,有没有可能,也存在一个“逻辑共振点”?

顾白再次看向那个“阈值”刻度。

如果它是一个无限旋转的环形,那么它的“值”就是无限的,或者说是周期性的。

他突然想到,如果这个“阈值”代表的是一个频率,一个思维波动的频率。

那么,他作为一个人,作为拥有思维的个体,有没有可能,通过自己的思维,去影响这个“阈值”?

这听起来很玄乎,但在这个“逻辑陷阱”的世界里,任何看似荒谬的事情,都可能隐藏着真相。

顾白再次闭上眼睛,他开始尝试将自己的思维,聚焦在“非关联性”这个概念上。

他想象着一个完整的记忆,然后,他用自己的意识,去主动地、强行地将这个记忆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毫无关联的碎片。

他想象着“我昨天在咖啡馆喝了一杯拿铁”这个记忆。

然后,他开始在脑海中,将“我”从“昨天”中分离,将“咖啡馆”从“喝”中分离,将“一杯”从“拿铁”中分离。

他不再去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而是主动地去切断这些联系,去强调它们作为独立存在的本质。

他想象着一个又一个记忆,然后,用这种“非关联性”的思维方式,强行将其分解。

他感觉自己的大脑像是变成了一台高速运转的处理器,不断地进行着“分解”操作。

他将这种思维波动,集中在那个“阈值”刻度上。

他想象着那个红色的指示灯,在自己的思维影响下,缓慢地移动。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顾白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的大脑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但又有一种奇特的亢奋。

突然,机器发出的“咔嚓咔嚓”声,似乎变得有些规律了。

那些漏液的管道,也停止了滴落。

透明罩子里那团混乱的影像,虽然依然模糊,但似乎不再是无序的翻滚,而是开始呈现出一种有节奏的、像是雪花飘落般的“分解”状态。

顾白猛地睁开眼睛。

他看到那个“阈值”刻度上的红色指示灯,竟然真的移动了!

它从原来的“混乱”区域,缓慢地向“稳定”区域移动,最终,停留在了一个标有“分解”字样的小点上。

与此同时,机器中央的仪表盘,那个指针也从“混乱”区域,缓慢地滑向了“稳定”区域。

小屏幕上的乱码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行清晰的英文:**MEMORY FRAGMENTATION PROTOCOL: ACTIVATED**(记忆碎片化协议:己激活)顾白的心脏猛地一跳。

他成功了!

他竟然真的通过“思维”,通过“意念”,修复并倒转了这台机器的功能!

他没有工具,但他有大脑。

他的大脑,就是他最强大的“工具”。

他再次看向手机屏幕。

**系统提示:玩家“顾白”在任务西中,以卓越的逻辑洞察力和非凡的思维控制力,成功修复并倒转“记忆重构仪”的功能。

****任务西:完成。

奖励:逻辑积分+100。

惩罚倒计时清零。

****当前逻辑积分:180。

****惩罚倒计时:24:00:00。

****任务五:在都市传闻中寻找线索,揭示“逻辑陷阱”与现实世界的隐秘链接。

时限:无。

**顾白长长地舒了口气,一***坐在沙发上。

他看着客厅中央那台己经停止了噪音、只是发出微弱嗡鸣声的“记忆碎片化仪”,脸上露出了一个疲惫而又满足的笑容。

“都市传闻……隐秘链接……”顾白念叨着新的任务。

这预示着,他将不再局限于被动地解决任务,而是要主动地去探索这个“逻辑陷阱”的真相。

他突然想到,如果这个机器真的能够“记忆碎片化”,那么它是不是也能对自己的记忆进行操作?

这个念头让他感到一丝不安。

他知道,他己经卷入了一个远比他想象中要复杂和危险的游戏。

但与此同时,一种前所未有的好奇心,也驱使着他,想要去揭开这个“逻辑陷阱”背后的所有秘密。

他看了看手机屏幕,任务五的描述非常简洁,但“时限:无”这个设定,却让他感到一丝诡异。

这意味着这个任务可能没有明确的终点,或者说,它的终点,就是这个“逻辑陷阱”的最终真相。

“好吧,既然是都市传闻……”顾白站起身,走向电脑。

他发现,电脑己经恢复了正常。

网络也恢复了连接。

他打开浏览器,在搜索栏里输入了“都市传闻”、“离奇事件”、“异常现象”等关键词。

他知道,他将要踏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一个由无数碎片化的信息和真假难辨的传闻构筑而成的迷宫。

而他,顾白,将用他那“不合逻辑”的逻辑,去寻找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隐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