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暴雨夜的异常死亡六月的江城像被泡在蒸笼里,连傍晚的风都裹着黏腻的热气。
直到夜里十点,一场暴雨突然砸下来,噼里啪啦的雨声才算冲散了些许闷热。
林晓撑着伞站在 “幸福里小区” 3 栋楼下,裤脚已经被溅湿大半。作为社区网格员,
她负责这片老小区的 237 户居民,其中独居老人占了近三成。
暴雨天巡查独居老人是惯例 —— 怕他们忘关窗户,更怕突发意外没人发现。“王奶奶?
在家吗?” 她抬手敲 302 的门,指节碰到冰凉的防盗门时,心里莫名咯噔一下。
王奶奶叫王秀兰,82 岁,儿女都在外地,平时最规律,每晚八点准会坐在阳台看新闻,
灯亮到十点半。可今天,302 的客厅没亮灯,
连门口常放的那盆绿萝都被暴雨淋得蔫蔫的。林晓又敲了三下,
雨声里隐约传来屋内微弱的 “咚” 声。她心一紧,
摸出社区留存的应急钥匙 —— 这是征得老人同意,专门应对突***况的。
钥匙***锁孔转了两圈,门 “咔嗒” 开了。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混着潮湿空气涌出来,
林晓按亮玄关灯,喊了声 “王奶奶”,没人应。客厅地板上积了一小滩水,
是从没关严的窗户飘进来的。而王奶奶就倒在沙发边,身体蜷着,
右手还攥着个没喝完的玻璃瓶装 “安神营养液”,瓶身滚落在地,褐色液体洒了一地。
“王奶奶!” 林晓冲过去蹲下身,手指探向老人的颈动脉 —— 冰凉,没有跳动。
她慌得手都抖了,赶紧摸手机打 120,又拨通了王奶奶儿子的电话。四十分钟后,
120 医护人员确认王奶奶已经去世,初步判断是 “突发心梗”。
王奶奶的儿子李建国赶过来时,一身酒气,看到母亲的遗体先是愣了几秒,接着蹲在地上哭,
嘴里反复念叨:“都怪我,上周就该回来陪她的……”邻居们也围过来,七嘴八舌地劝。
有人说前几天还看到王奶奶去超市买鸡蛋,精神头挺好;有人叹独居老人太可怜,
走了都没人知道。林晓站在人群外,看着地上那瓶 “安神营养液”,心里总觉得不对劲。
她记得王奶奶有糖尿病,平时连含糖的水果都很少吃,怎么会喝这种一看就甜腻的营养液?
而且瓶身上的 “仁心健康管理公司” 标签,她好像在哪户居民家见过,
也是个老人买的 “保健品”。“李哥,” 林晓走过去,声音有点轻,
“王奶奶最近有没有说过身体不舒服?或者…… 买过什么药、保健品之类的?
”李建国抹了把脸,不耐烦地挥挥手:“老人嘛,总爱买些没用的。
前阵子跟我说买了什么‘能治糖尿病’的营养液,我还骂了她一顿,让她别乱花钱。
谁知道……” 他又哽咽起来,“肯定是心梗,我妈有冠心病史,老毛病了。”说着,
他就开始招呼亲戚收拾遗物,说要尽快把人火化,赶在 “头七” 前送回老家下葬。
林晓看着他把那瓶 “安神营养液” 扔进垃圾桶,又看着他翻出王奶奶的手机,
随手塞进口袋,心里的疑团像被暴雨泡过的棉絮,越来越沉。她总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第 2 章 没人在意的 “小事”第二天一早,暴雨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小区里,
空气里满是泥土味。林晓却没心思感受这份清爽,一到社区办公室就坐在电脑前,
翻找 “仁心健康管理公司” 的信息。“晓姐,发什么呆呢?
” 同事小张端着豆浆走过来,“昨天 3 栋的王奶奶…… 唉,太突然了。
李建国那边说今天就去办火化手续,让咱们社区开个证明。”林晓抬头,接过证明表格,
手指捏着笔却没动:“小张,你还记得吗?去年咱们社区搞反诈宣传,
是不是有老人说过‘仁心公司’的保健品?”小张想了想,点头:“好像有,
是 6 栋的张爷爷吧?说人家免费送鸡蛋,还上门体检,结果他买了三千多的‘降压药’,
后来被儿子发现是三无产品,找去公司退钱,还被人家赶出来了。
”林晓的心猛地一沉:“那公司还在?”“在啊,就在市中心的写字楼里,听说规模还不小,
经常在咱们周边小区搞活动。” 小张喝了口豆浆,不在意地说,“这种公司多了去了,
专骗老人钱,咱们也管不了,只能多提醒。”林晓没再说话,拿着证明表格去找主任签字。
主任听完她的疑虑,皱了皱眉:“小林,你的心思细是好事,但王奶奶已经确诊心梗了,
家属都没意见,咱们别多事。万一人家觉得咱们咒老人,闹起来不好看。”“可是主任,
王奶奶有糖尿病,却喝含糖的营养液,而且那公司之前有诈骗投诉……”“那又怎么样?
” 主任打断她,“老人自己愿意买,家属都不管,咱们一个网格员,能管到人家家里去?
赶紧把证明开了,别耽误人家办事。”林晓捏着表格走出主任办公室,心里堵得慌。
她知道主任说得没错,网格员的工作边界就在这 —— 管社区琐事,
却管不了居民的 “家事”,更管不了 “死人的事”。可她忘不了王奶奶平时的样子。
老人总坐在小区长椅上晒太阳,看到她就喊 “小林姑娘”,
塞给她自己种的小番茄;忘不了昨天夜里,老人倒在地上,
手里攥着那瓶可疑的营养液;更忘不了李建国随手扔掉证据的样子。
她决定再去 3 栋看看。王奶奶家的门没关严,里面传来收拾东西的动静。林晓敲了敲门,
李建国的媳妇开门,脸色不太好:“小林啊,还有事吗?证明不是已经开了吗?
”“我想…… 再看看王奶奶的遗物,” 林晓尽量让语气平和,
“比如她的药盒、病历本之类的,万一后续需要用到……”“不用了不用了,
” 李建国从屋里走出来,手里抱着个纸箱,“病历本我收好了,药都过期了,扔了。
你要是没事就先走吧,我们忙着收拾,下午还要去殡仪馆。”他说话的时候,手机响了,
屏幕亮起来,林晓瞥见来电显示是 “李顾问”。她心里一动,问:“李哥,
这是王奶奶的手机吧?‘李顾问’是谁啊?”李建国愣了一下,赶紧按掉电话,
把手机揣进兜里:“不知道,可能是卖保健品的骚扰电话吧。我妈手机里这种电话多了去了。
”说完,他就推着林晓往外走:“小林,谢谢你啊,后续有需要我再找你。
”门 “砰” 地一声关上,林晓站在门外,耳边还响着手机屏幕亮起时,
她瞥见的聊天记录片段 ——“王阿姨,明天记得带身份证和银行卡,
咱们去办‘保障协议’,以后你看病都不用花钱……”保障协议?身份证?银行卡?
林晓掏出手机,拨通了辖区派出所的电话。她觉得,就算没人在意这些 “小事”,
她也得问清楚。第 3 章 不被待见的 “业余线索”派出所的接待室里,
风扇嗡嗡地转着,吹不散空气里的闷热。林晓坐在椅子上,
公司” 的诈骗投诉、手机里的 “李顾问” 和 “保障协议”、李建国急于火化的态度。
民警听完,拿出笔记本记了几笔,然后抬头看着她,语气有些敷衍:“林同志,你说的这些,
都只是你的猜测。首先,120 已经确诊王奶奶是心梗死亡;其次,家属没有异议,
也不愿意做尸检;最后,你说的‘保障协议’‘李顾问’,没有任何实质证据。
我们总不能因为你的猜测,就去调查一家公司,还拦着人家家属办后事吧?
”“可万一王奶奶的死和那公司有关呢?” 林晓急了,
“那个‘李顾问’一直在跟王奶奶联系,还让她带银行卡,说不定是诈骗,
甚至……”“甚至什么?” 民警打断她,“甚至是他杀?林同志,办案要讲证据,
不能靠想象。你是网格员,做好社区工作就行,这种刑侦的事,不是你该管的。
”林晓还想再说,手机响了,是社区主任打来的,催她赶紧回去处理居民纠纷。她挂了电话,
看着民警合上笔记本,知道再说下去也没用。走出派出所,阳光刺眼,林晓觉得鼻子有点酸。
她不是想多管闲事,只是觉得王奶奶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走了。
可她一个没受过专业训练的网格员,没证据,没人信,连说话的分量都没有。“算了,
别想了。” 她拍了拍自己的脸,准备回社区,却在门口碰到了一个穿着警服的男人。
男人大概四十多岁,身材挺拔,脸上带着疲惫,手里拿着个文件袋,眉头皱得很紧。
他经过林晓身边时,脚步顿了一下,看了她一眼,没说话,径直走进了派出所。“张警官,
您怎么来了?” 值班民警看到男人,立刻站起来,语气恭敬。“昨天那起独居老人死亡案,
材料我看看。” 男人的声音低沉,带着不容置疑的语气。林晓心里一动,停住脚步,
站在门口听着。“就是幸福里小区的王秀兰,心梗死亡,家属已经确认了,准备火化。
” 值班民警把材料递过去,“没什么问题,就是社区的网格员过来反映了点情况,
都是些没根据的猜测。”男人翻开材料,
目光落在 “初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那行字上,
手指在纸面上顿了顿:“家属没要求尸检?”“没有,说老人有冠心病史,不想折腾。
”男人沉默了几秒,又翻到王奶奶的身份信息页,突然抬头问:“这个老人,
有没有购买过‘仁心健康管理公司’的产品?”值班民警愣了:“张警官,您怎么知道?
”“去年有个案子,跟这家公司有关,也是骗老人买保健品,后来老人***了,
家属说是被公司逼的,但没证据,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男人的声音沉了下来,
“那个案子,我办错了。”林晓站在门口,心脏猛地跳起来。她推开门,看着男人:“警官,
您是说…… 王奶奶的死,可能和那家公司有关?”男人抬头看向她,目光锐利,
上下打量了她一番:“你就是那个网格员?把你知道的,再跟我说一遍。”他叫张磊,
是市刑侦支队的老刑警。林晓后来才知道,他因为去年办错了那起保健品诈骗案,
一直耿耿于怀,只要看到类似的线索,就会格外留意。这一次,终于有人愿意听她说话了。
第 4 章 一丝微弱的希望张磊的办公室很小,堆满了文件和卷宗,
墙上贴着几张案件分析图。林晓坐在椅子上,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细节都讲了一遍,
包括王奶奶的生活习惯、李建国的态度、手机里的聊天记录片段,
甚至连那瓶 “安神营养液” 的包装细节都没放过。张磊坐在对面,手里拿着笔,
一边听一边记,偶尔打断她问几个问题:“王奶奶买营养液花了多少钱?
”“‘李顾问’有没有上门过?”“你说的快递,大概是什么时候收到的?
”林晓有些答不上来,比如具体金额、上门时间,她都没问过。张磊也没怪她,
只是说:“这些细节很重要,以后再发现类似情况,尽量多问几句。”“张警官,
那现在能调查吗?” 林晓问,眼里带着期待。张磊放下笔,揉了揉眉心:“现在很难。
第一,没有尸检报告,无法确定王奶奶的死因是否真的只是心梗,有没有其他因素;第二,
关键证据都被家属处理了,那瓶营养液扔了,手机在李建国手里,我们没有理由去要;第三,
‘仁心公司’那边,没有实质证据,不能随便调查,容易打草惊蛇。
”林晓的眼神暗了下去:“那…… 就只能看着王奶奶白死了?”“也不是。
” 张磊拿出手机,拨通了一个电话,“陈曦,你现在有空吗?
去幸福里小区 3 栋 302,看看能不能找到点东西,比如…… 残留的营养液痕迹,
或者其他异常物品。”挂了电话,他对林晓说:“陈曦是实习法医,虽然经验不多,但细心。
让她去现场看看,说不定能发现点我们忽略的东西。另外,你能不能再去跟李建国谈谈,
争取让他同意做尸检?如果能确定死因有问题,我们就能正式立案。
”林晓立刻点头:“我去!我现在就去找他!”她冲出办公室,打车去了李建国家。
李建国正在收拾最后一批东西,看到她来,脸色更差了:“小林,你怎么又来了?我说了,
后事我们自己处理,不用你管!”“李哥,我不是来管闲事的。” 林晓深吸一口气,
尽量让自己冷静,“我是想跟你说,王奶奶的死可能有问题,说不定和她买的保健品有关。
如果能做个尸检,查清楚死因,万一真的是公司的问题,还能帮王奶奶讨个说法,
也能让其他老人不再受骗。”李建国愣了一下,随即冷笑:“***?我妈就是心梗,
做什么尸检?折腾她的尸体有意思吗?你是不是想讹钱?我告诉你,别想打这种主意!
”“我不是想讹钱!” 林晓急了,“我只是想查清楚真相!王奶奶那么疼你,
你就不想知道她到底是怎么死的吗?”“我妈怎么死的,我比你清楚!
” 李建国提高了音量,“你要是再胡搅蛮缠,我就去社区投诉你!”说着,
他就把林晓往外推,这次力气很大,林晓踉跄着差点摔倒。
她看着李建国 “砰” 地关上门,心里又酸又涩。她不明白,
为什么亲生儿子宁愿相信 “心梗”,也不愿意查清楚母亲的死因。
就在她蹲在楼下难过的时候,手机响了,是陈曦打来的:“林姐,我在 302,
你能过来一下吗?我好像发现了点东西。”林晓赶紧站起来,跑上楼。
第 5 章 垃圾桶里的关键线索302 房间里,陈曦穿着白色的防护服,
戴着口罩和手套,正蹲在客厅的垃圾桶旁边,手里拿着个镊子,小心翼翼地夹着什么。
“陈法医,怎么了?” 林晓走过去,压低声音问。
陈曦指了指垃圾桶里的一个塑料瓶:“这是‘安神营养液’的空瓶,应该是昨天扔的,
还没被收走。我刚才在瓶口发现了一点残留液体,已经取样了,准备回去化验。另外,
” 她又指了指沙发底下,“那里有个纸团,好像是快递单。”林晓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
沙发底下果然有个皱巴巴的纸团。陈曦用镊子把纸团夹出来,展开一看,
是一张被撕过的快递单,上面的收件人信息被撕没了,
件人地址还能看清 ——“江城市中心广场 A 座 1508 室 仁心健康管理公司”,
寄件人电话被涂抹了,但旁边的便利店标识很清晰,应该是在公司楼下的便利店寄的。
“仁心公司!” 林晓的眼睛亮了,“这说明王奶奶的营养液,就是这家公司寄来的!
”陈曦点点头,把快递单放进证物袋:“我再看看其他地方。”她在房间里仔细检查,
从卧室的抽屉里找到一个药盒,里面装着王奶奶平时吃的降糖药和冠心病药,
药瓶上的日期显示,最近一周的药都没动过。“林姐,王奶奶最近是不是没吃降糖药?
” 陈曦问,“药瓶里的药还是满的,而且过期了。”林晓愣住了:“不可能啊,
王奶奶很按时吃药的,她还跟我说过,要是忘了吃药,就会头晕。
”陈曦皱了皱眉:“这就奇怪了。如果她没吃降糖药,血糖会很高,再加上喝含糖的营养液,
很可能诱发并发症。但 120 诊断的是心梗,这两者之间有没有关联,
还需要化验结果和尸检报告。”林晓的心又提了起来:“可李建国不同意尸检怎么办?
”陈曦站起身,摘下手套:“我刚才给张警官打电话说了情况,他说会再跟家属沟通。
如果家属还是不同意,我们只能先化验营养液的成分,看看有没有问题。另外,
张警官让我把这个快递单带回队里,查一下寄件人的信息,还有这家公司的注册情况。
”林晓看着陈曦把证物袋收好,心里涌起一丝希望。虽然现在还没有确凿证据,
但至少找到了方向 —— 那瓶营养液,那个快递单,还有王奶奶没吃的药,这些都是线索。
陈曦收拾好东西,准备走的时候,突然想起什么,对林晓说:“林姐,
你以后跟这家公司接触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张警官说,去年那起案子里,
有个老人的子女去公司闹事,后来被人打伤了,监控还‘坏了’,最后没抓到人。
”林晓点点头:“我知道了,谢谢你,陈法医。”陈曦走后,林晓站在空荡荡的房间里,
看着墙上王奶奶和儿女的合影,心里默默说:“王奶奶,你放心,我一定会查清楚真相的。
”她掏出手机,给张磊发了条信息:“张警官,快递单找到了,陈法医已经带走了。
李建国那边我再试试沟通,有消息我跟你说。”没过多久,张磊回复:“好,注意安全。
另外,我查了‘仁心公司’的注册信息,法人叫周明远,有过诈骗前科,去年刚出狱。
”林晓看着 “周明远” 这个名字,又看了看快递单上的公司地址,心里的疑团越来越大。
这个周明远,到底是什么人?他的公司,为什么专门盯着独居老人?而王奶奶的死,
真的和他有关吗?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留下长长的影子。林晓知道,
这只是开始,接下来的路,可能会更难走。但她不会放弃,因为她不仅是社区网格员,
更是王奶奶口中的 “小林姑娘”—— 那个会听她说话,会帮她解决麻烦的姑娘。
她攥紧手机,转身走出 302 房间,准备再去找李建国谈谈。这一次,
她一定要让他同意尸检,为了王奶奶,也为了更多可能被欺骗的老人。
第二幕・线索追踪第 6 章 暗访:温柔陷阱里的獠牙周三上午的江城中心广场,
写字楼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眼的阳光。林晓跟着张磊站在 “仁心健康管理公司” 门口,
手心全是汗 —— 她穿了件借来的米色连衣裙,刻意梳了低马尾,
假装是社区负责 “老人活动对接” 的工作人员,
可一想到要和那个有诈骗前科的周明远面对面,腿就有点发颤。“别紧张,跟着我来,
少说话,多观察。” 张磊压低声音,把一个微型录音笔塞到她口袋里,
“要是问起老人的情况,就说想先了解公司资质,再组织居民参加活动。”林晓点点头,
跟着张磊推开门。前台装修得像高档医院,暖黄色的灯光,
墙上挂满了 “爱心企业”“健康公益示范单位” 的牌匾,
几个穿白大褂的 “健康顾问” 正围着老人说话,手里拿着彩色的宣传册,笑得格外亲切。
“两位您好,请问有预约吗?” 前台小姐迎上来,语气温柔。“我是市刑侦支队的张磊,
这位是幸福里社区的林晓,想找周明远先生了解点情况。” 张磊亮了下证件,语气平淡,
没说具体事由。前台愣了一下,赶紧拨通内线:“周总,
刑侦支队的张警官和社区的林小姐找您。”没过多久,
一个穿着灰色西装的男人从里间走出来,四十岁左右,戴金丝眼镜,笑容温和,
手里还拿着个保温杯:“张警官,林小姐,快请进。我是周明远,
咱们公司一直配合警方工作,不知道今天有什么事?”他的办公室更大,
书架上摆着各种医学类书籍,还有和一些退休干部的合影。周明远给他们倒了水,
递过宣传册:“林小姐,听说您想组织社区老人参加活动?
咱们最近在搞‘关爱独居老人健康计划’,免费体检,还送蛋白粉,很多社区都合作过了。
”林晓接过宣传册,手指捏着纸页,紧张得没敢看内容:“周总,我们社区老人比较多,
想先确认下公司的资质,比如…… 保健品的审批文号,还有健康顾问的执业证书。
”周明远笑了笑,从抽屉里拿出一叠文件,推到她面前:“林小姐放心,咱们是正规公司,
所有产品都有国家审批,顾问都是持证上岗的。你看,这是‘安神营养液’的质检报告,
里面含有的中药成分,专门调理老人睡眠,很多老人喝了都说好。”林晓扫了眼报告,
上面的公章模糊不清,日期还是去年的。她正想再问,张磊突然开口:“周总,
去年有位老人因为购买贵公司产品,后来***了,这事你还记得吗?
”周明远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叹了口气:“张警官,那事我知道。那位老人本身有抑郁症,
跟咱们产品没关系,后来家属也接受了赔偿,这事已经了结了。咱们做老人生意,
最看重口碑,怎么可能做违法的事?”他说着,指了指墙上的照片:“您看,
上个月咱们还给幸福里社区的养老院捐了物资,林小姐,你们社区主任应该知道吧?
”林晓心里一紧 —— 确实有这事,主任还在会上夸过仁心公司。她没接话,
目光落在周明远办公桌的角落里,那里有个红色的登记本,上面记着老人的名字、电话,
还有 “黄金级”“白银级” 的标注,王奶奶的名字赫然在列,后面写着 “已签意向,
下周跟进房产”。“林小姐?” 周明远注意到她的目光,赶紧把登记本合上,
“这是咱们的客户档案,方便后续跟进服务。要是你们社区愿意合作,
我可以给老人争取更多优惠,比如买一年的营养液,送半年的体检。
”张磊站起身:“多谢周总的配合,我们了解得差不多了,后续有需要再联系。”走出公司,
林晓才松了口气,后背的衣服都湿了:“张警官,他的资质有问题,报告是假的,
还有那个登记本,王奶奶后面写着‘跟进房产’,肯定是想骗她抵押房子!”“我看到了。
” 张磊皱着眉,“这家伙很狡猾,表面功夫做足了,还跟社区打好了关系,没有实质证据,
根本动不了他。而且刚才我注意到,他办公室的监控对着门口,咱们说的话,
可能都被录下来了。”林晓心里一沉:“那怎么办?总不能看着他继续骗老人吧?”“别急。
” 张磊拿出手机,“我让陈曦查了公司的资金流向,最近有几笔大额转账,
都是转到外地的个人账户,说不定是在转移赃款。你回去后,继续走访社区老人,
看看还有谁买了他们的产品,尤其是登记本上标着‘黄金级’的,这些人可能是重点目标。
”林晓点点头,看着写字楼里进出的老人,心里像压了块石头。周明远的笑容还在眼前,
可她知道,那温柔的面具下,藏着吃人的獠牙。
第 7 章 网格走访:藏在家长里短的危机接下来的两天,林晓几乎泡在社区里,
拿着之前记的 “独居老人名单”,挨家挨户敲门。她没直接提仁心公司,
只是像平时那样拉家常,问老人最近的身体状况、有没有人上门推销产品。
大多数老人都很热情,给她端茶倒水,说着家里的琐事。直到她走到 6 栋 201 室,
敲开张爷爷的门,才发现了第一个线索。张爷爷今年 78 岁,儿女在外地做生意,
平时一个人住。林晓进去时,他正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个空的 “安神营养液” 瓶子,
脸色不太好。“张爷爷,您也喝这个啊?” 林晓指了指瓶子,尽量让语气自然。
张爷爷叹了口气,把瓶子扔到垃圾桶里:“别提了,上个月‘李顾问’上门,说我血压高,
喝这个能降压,还送了我两盒鸡蛋,我就买了三个月的,花了六千多。结果喝了半个月,
头晕得更厉害,去医院检查,医生说这玩意儿含糖量高,我有糖尿病,根本不能喝!
”“那您没找他们退钱吗?” 林晓问。“找了啊,” 张爷爷越说越气,
“那‘李顾问’说我没按说明喝,还说我身体不好,怪不了产品。后来我儿子回来,
想去公司闹,结果人家说我儿子‘无理取闹’,还叫了保安把我们赶出来了。
”林晓心里一紧,这不就是小张之前说的情况吗?她赶紧记下来:“张爷爷,
那个‘李顾问’有没有让您签什么协议,或者要您的身份证、银行卡?”“协议没签,
但他问过我有没有房子,说可以帮我‘以房养老’,每个月能拿五千块,还能免费治病。
” 张爷爷摇摇头,“我儿子不让我信,说都是骗人的,我就没敢答应。”从张爷爷家出来,
林晓又去了 8 栋 102 室的刘奶奶家。刘奶奶更惨,不仅买了一万多的保健品,
还被 “李顾问” 说动,准备把房子抵押给 “仁心公司合作的金融机构”,
说能拿到更高的 “养老补贴”,幸好她女儿回来发现,及时拦了下来。“小林啊,
你不知道,那‘李顾问’嘴多甜,天天给我打电话,问我吃饭了没、身体怎么样,
比我女儿还贴心。” 刘奶奶抹着眼泪,“我还以为遇到好人了,差点把房子都卖了,
要是真那样,我都没脸见我女儿了。”林晓安慰了刘奶奶半天,
又问了几个细节 ——“李顾问” 大概三十多岁,戴黑框眼镜,
每次上门都带着个黑色的计算器,会把老人的退休金到账日、存款金额记在小本子上,
还会说 “这些信息只有我们知道,不会告诉别人”。这些细节像拼图一样,
在林晓脑子里慢慢成型:“李顾问” 不是一个人,而是团伙的 “一线业务员”,
他们通过 “情感操控” 获取老人信任,再用 “健康恐吓”“利益诱惑” 让老人掏钱,
最后瞄准老人的房产,进行二次诈骗。最让她揪心的是 9 栋 301 室的赵爷爷。
赵爷爷上个月摔断了腿,卧床在家,儿子赵强不仅没怀疑 “仁心公司”,
反而觉得 “以房养老” 是个好办法,正准备带赵爷爷去签抵押协议。“小林,你别劝了,
” 赵强坐在床边,语气不耐烦,“我爸腿不好,需要钱治病,仁心公司说了,
抵押房子能拿到五十万,还不用每个月还款,等我爸百年之后再处理房子就行,
这有什么不好的?”“赵哥,那是诈骗!” 林晓急了,
“张爷爷喝了他们的营养液差点出事,刘奶奶差点抵押房子,你怎么还信?
”“那是他们自己不懂,” 赵强哼了一声,“我去公司问过,人家有正规合同,
还有律师在场,怎么会是诈骗?你就是个网格员,懂什么?别耽误我爸治病!
”林晓看着躺在床上,眼神浑浊的赵爷爷,心里又酸又急。她知道,赵强不是坏,
只是急着给父亲治病,被 “免费治病”“高额补贴” 冲昏了头。可她怎么才能让他明白,
那看似诱人的 “馅饼”,其实是致命的 “陷阱”?离开赵爷爷家时,天色已经黑了。
林晓拿出手机,给张磊发了条信息,把今天走访的情况一一说明,
最后加了一句:“赵强明天要带赵爷爷去签抵押协议,我们得想办法拦住他。”没过多久,
张磊回复:“明天我带队去仁心公司附近蹲点,你想办法拖住赵强,别让他签合同。
注意安全,要是有情况,立刻给我打电话。”林晓握着手机,站在路灯下,
看着社区里亮着灯的窗户。她知道,明天又是一场硬仗,可只要能拦住赵强,
保住赵爷爷的房子,再难她也得上。
第 8 章 红鲱鱼:会计坠楼的 “意外”周四早上八点,林晓提前到了赵爷爷家楼下。
她没上去,只是在单元门口等着,心里盘算着怎么拖住赵强。没过多久,
赵强扶着拄着拐杖的赵爷爷走了出来,
后面还跟着个穿白大褂的 “健康顾问”—— 正是张爷爷和刘奶奶提到的 “李顾问”。
“赵哥,等一下!” 林晓赶紧跑过去,“我昨天跟社区医院的王医生说了赵爷爷的情况,
他说今天可以免费给赵爷爷做体检,还能安排专家会诊,比去公司签协议重要多了!
”“免费体检?” 赵强愣了一下,有点心动。“李顾问” 立刻笑了:“林小姐,
我们公司也有专家体检,还能安排住院治疗,比社区医院专业多了。再说,
签协议也就半小时,不耽误体检。”“可王医生已经在社区医院等着了,
而且赵爷爷的腿刚恢复,来回跑太麻烦了。” 林晓故意提高声音,
“要是因为签协议耽误了治疗,万一腿留下后遗症,怎么办?”赵爷爷皱了皱眉,
拉了拉赵强的胳膊:“儿子,要不先去体检吧,协议的事,再等等也行。”赵强犹豫了,
看着父亲的腿,又看了看 “李顾问”:“那…… 今天就先不签了,等体检完再说。
”“李顾问” 脸色有点难看,但还是笑着说:“行,那我明天再联系您。赵爷爷,您放心,
我们肯定会帮您把病治好的。”看着 “李顾问” 离开,林晓才松了口气。
她陪着赵强和赵爷爷去了社区医院,王医生早就等着了,一边给赵爷爷做检查,
一边说:“赵大爷,您这腿得好好养,可不能随便折腾。还有,
那些说能‘免费治病’的公司,大多是骗人的,您可别信。”赵强听着,脸色慢慢变了,
没再反驳。林晓在医院待了一上午,直到赵爷爷做完检查,才拿出手机想给张磊报平安。
可刚点开微信,就看到张磊发来的紧急信息:“仁心公司的会计坠楼了,
现在在市中心医院抢救,你赶紧过来。”林晓心里一沉,打车直奔市中心医院。急诊室门口,
张磊正和几个警察说话,脸色严肃。看到林晓来,他拉着她走到一边:“会计叫孙涛,
早上九点从公司写字楼的 10 楼坠下来,被清洁工发现,送到医院时还有气,
但还在抢救。”“是意外吗?” 林晓问。“不像。” 张磊皱着眉,“我们查了监控,
孙涛坠楼前,有个穿黑色衣服的男人跟他在天台见面,之后那个男人就走了,
孙涛没过多久就坠楼了。天台的监控坏了,没拍到具体情况。”“会不会是周明远干的?
” 林晓急了,“孙涛是会计,肯定知道公司的资金情况,说不定周明远怕他泄露秘密,
就杀人灭口!”“有可能,但现在没有证据。” 张磊叹了口气,“我们去公司调查,
周明远说孙涛最近压力大,有抑郁症,可能是***。还拿出了孙涛的病历,
说他一直在吃抗抑郁药。”林晓愣住了:“病历是真的吗?”“还在查,但就算是真的,
也不能排除他杀的可能。” 张磊看着急诊室的门,“孙涛是关键人物,
他手里肯定有公司诈骗的证据,比如资金流水、客户名单。要是他醒不过来,
我们的线索就断了。”就在这时,急诊室的门开了,医生走出来,摇了摇头:“对不起,
我们尽力了,病人失血过多,抢救无效。”张磊和林晓都僵住了。林晓看着医生疲惫的脸,
心里一阵发凉 —— 孙涛死了,那个穿黑衣服的男人是谁?周明远到底藏了多少秘密?
“张警官,” 一个警察跑过来,手里拿着个手机,“这是在孙涛的口袋里找到的,
屏幕碎了,但还能开机,技术队正在恢复数据。另外,我们在孙涛的家里找到了一个保险柜,
需要钥匙才能打开。”张磊接过手机,递给身边的技术人员:“尽快恢复数据,
尤其是转账记录和聊天记录。另外,查孙涛的社会关系,看看他最近跟谁有联系,
特别是那个穿黑衣服的男人。”林晓站在一边,看着来来往往的医护人员,
心里乱得像一团麻。她想起昨天走访的老人,想起王奶奶的死,想起赵爷爷差点抵押的房子,
突然觉得,周明远的团伙比她想象的更残忍、更可怕。“别担心,” 张磊拍了拍她的肩膀,
“孙涛的手机里肯定有线索,而且我们已经盯上了公司的资金链,
只要找到他们转移赃款的证据,就能把这个团伙一网打尽。你回去后,
继续留意社区里的老人,别让他们再上当。”林晓点点头,可心里的不安却越来越强烈。
她总觉得,孙涛的死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周明远肯定还会有下一步动作,而她和张磊,
必须比他更快。第 9 章 小白高光:日历上的秘密孙涛死后的两天,案件陷入了僵局。
技术队虽然恢复了孙涛手机里的数据,但大部分重要信息都被删除了,
只找到几笔小额转账记录,指向几个外地的个人账户,没什么关键线索。保险柜也打开了,
里面只有一些普通的财务报表,没有客户名单和资金流水。
张磊带着队里的人天天蹲在仁心公司附近,可周明远像没事人一样,每天按时上下班,
还照样组织 “健康讲座”,甚至在电视上打了广告,说要 “扩大关爱老人计划”,
吸引了更多老人报名。林晓也没闲着,她在社区里贴了反诈宣传海报,
还组织了几场小型宣讲会,用张爷爷和刘奶奶的例子提醒老人。
可还是有老人偷偷去参加仁心公司的活动,回来还跟她说 “周总人好,不像骗子”。
“小林,你是不是跟仁心公司有仇啊?” 有老人私下问她,“人家免费送东西,
还帮我们治病,你怎么总说人家是骗子?”林晓听着,心里又委屈又着急。她知道,
老人不是傻,而是太孤独,太需要关心,周明远的团伙正是抓住了这一点,
才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掏钱。周五下午,林晓又去了王奶奶家。李建国已经把房子租出去了,
新租户还没搬进来,房间里空荡荡的。她想再找找有没有遗漏的线索,
比如王奶奶的日记、笔记之类的,说不定能找到和 “李顾问” 有关的信息。
她打开王奶奶的衣柜,里面还挂着几件旧衣服,抽屉里放着老花镜、梳子,
还有一个红色的日历本 —— 是去年的,已经翻得卷了边。林晓拿起日历本,
一页一页地翻。王奶奶的字很工整,每天都会记点小事,比如 “今天买了白菜,
五毛钱一斤”“小林姑娘来送春联,真好看”。翻到今年五月,
她突然停住了 —— 五月十日那天,日历上画着一个圈,旁边写着 “李顾问来,
带计算器,记退休金”;五月二十日,又一个圈,写着 “李顾问说,房子能换钱,
治病不用愁”;六月一日,圈里画了个叉,写着 “不想签协议,李顾问不高兴”。
六月一日,正是王奶奶去世前一周!林晓的心脏猛地跳起来,
她赶紧翻到六月五日 —— 王奶奶去世的前一天,日历上只有一个圈,没有字,
但圈的旁边,有个淡淡的墨水印,像是 “身份证” 三个字的一半。
“身份证……” 林晓突然想起之前在王奶奶手机里看到的聊天记录 ——“王阿姨,
明天记得带身份证和银行卡,咱们去办‘保障协议’”。原来,
“李顾问” 在王奶奶去世前,一直劝她签协议,还让她带身份证和银行卡!
而王奶奶不愿意,“李顾问” 就不高兴了,会不会因此对王奶奶做了什么?
林晓拿着日历本,手都在抖。她赶紧拍照发给张磊,然后坐在地上,
把日历上的信息一条一条整理出来:五月十日:李顾问首次上门,
记录退休金到账日王奶奶的退休金每月十日到账。
五月二十日:李顾问提议 “以房养老”,诱惑王奶奶抵押房子。
六月一日:王奶奶拒绝签协议,李顾问态度变差。
六月五日:李顾问约王奶奶办 “保障协议”,让她带身份证和银行卡。
六月六日:王奶奶去世,手里攥着 “安神营养液”。这些日期串联起来,
正好是 “李顾问” 从 “讨好” 到 “施压” 的过程!而王奶奶的死,
很可能和她拒绝签协议有关 ——“李顾问” 会不会在营养液里加了什么,
让王奶奶 “突发心梗”?林晓立刻给张磊打电话,声音都在发颤:“张警官,
我找到王奶奶的日历本了,上面记着‘李顾问’的来访时间,还有他劝王奶奶抵押房子的事!
王奶奶不愿意签协议,‘李顾问’不高兴,她去世前一天,
‘李顾问’还让她带身份证和银行卡去办协议!”电话那头,
张磊的声音也变得严肃:“你现在在哪里?我马上过去!把日历本收好,别弄丢了,
这是重要证据!”挂了电话,林晓看着日历本上王奶奶的字迹,心里一阵难过。
老人用最简单的方式,记录下了自己被欺骗、被施压的过程,而这些,
都是她留给警方的线索。她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的社区。阳光正好,
老人们坐在长椅上聊天,孩子们在广场上奔跑。她知道,王奶奶肯定也希望看到这样的画面,
希望社区里的老人都能平平安安,不受欺骗。而她,一定要拿着这份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