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三年,山东昌安。
春大旱,田禾槁枯,至夏雨无涓滴,井泉竭,赤地千里,七月大蝗,岁大饥,死者累山,人相食,逃死者十之七八,村落废墟……鄱阳湖中,一艘贩运药材的船只缓缓前行。
药材向来注重产地,东北的人参、河北的连翘、西川的花椒、河南的怀药,皆因各地气候、水土不同,故而各具特色,遵循着天地西季的变化规律,这便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物。
湖光旖旎,柔风拂柳。
中年男子褚余中步出船舱,放眼望去,千里湖面浩渺无垠,不禁慨然长叹:“芦荻渐稀无人踪,鄱阳湖畔水接天。
如此湖天一色之景,当真罕见!
长安,快出来瞧瞧!
船中少年名叫褚长安,此次随父同行。
褚余中幼年家贫,未曾读书。
早年间在药铺当杂役伙计,多年辗转,才定居武昌做起了贩运药材的生意。
这十几年来,褚余中走南闯北,饱经风霜雨雪,于市井荒野历经诸多起落。
未能读书入仕,始终是他心中的遗憾。
常言道:父母之志,子女承之!
世人皆羡入仕为官为人生之正途。
可这对于褚长安而言,读经书如同吃苦药般难受。
若不是褚余中督促,那些书卷怕是要闲置蒙尘。
不过累年的督促和栽培,也使得百家之言时萦绕耳畔。
褚长安望着眼前的美景,满是欢喜畅快。
忽然瞧见前方东南方向有条船。
靠近些时,褚长安心生疑惑:“着实奇怪,何人将船泊在此处?
难道也是为赏这迷人景色?
但这湖面宽广,边行船边赏景岂不更好?”
突然,前方船上有人落水,褚长安大惊,高呼:“有人落水了!”
众人闻声奔出,只见水花西溅。
一位船家说道:“那人不通水性,此番怕是凶多吉少!”
父子二人赶忙让船家加速前行。
众人中忽有人高喊:“快看,起火了!”
只见前方船上火焰熊熊,火势迅速蔓延,黑烟滚滚升腾。
听到褚余中父子急切的催促,船家说道:“那火势凶猛,此刻靠近,恐怕会引火烧身,难以逃脱!”
褚长安急切地看向父亲,想听他拿主意。
褚余中说道:“我刚看到船后舱有竹筏,不如乘竹筏过去救人,再做打算。”
褚长安未等父亲说完,便纵身跃入湖中,朝着落水之人奋力游去。
原来,武昌城外有许多大池塘。
每到炎夏,褚长安常与几个同龄少年去池塘游泳,时间一长,水性越发娴熟,众孩童比赛总是拔得头筹。
船家阻拦不及,只能紧紧盯着前方的火势。
褚余中己从后舱搬出竹筏,固定好后抛入湖中,自己跳了上去,朝着褚长安划去。
尚未靠近前方的船,便感觉到一股热气扑面而来。
此时,褚长安己经抓住落水之人,回头看到父亲独自划着竹筏过来,便拼命朝着父亲游去。
褚余中把船篙伸向褚长安,褚长安一手拖着那人腋下,一手拨水抓住竿子,被父亲拉上了竹筏。
两人没想到,落水之人竟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
只听她一阵猛咳,一口气未顺,被水呛晕了过去。
褚余中连忙抱起小女孩,将她头朝下,用膝盖抵住她的肚子,双手推她的背部。
不一会儿,女孩吐出了水,慢慢苏醒过来。
看着面前的两人,哭道:“我爹爹和二姐还有阿宏哥还在船上…”话还没说完,突然听到船上传来一声惨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