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昭纳家书!手机版

昭纳家书 > 其它小说 > 当“石头”落入职场

当“石头”落入职场

墨随吉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墨随吉”的倾心著何胜男何胜男是小说中的主内容概括:主要角色是何胜男的女生生活,职场小说《当“石头”落入职场由网络红人“墨随吉”创故事精彩纷本站纯净无广欢迎阅读!本书共计67301章更新日期为2025-10-22 23:04:01。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当“石头”落入职场

主角:何胜男   更新:2025-10-23 00:51:31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酒过三巡,包厢里烟雾缭绕,气氛被酒精烘托得愈发“真挚热烈”。何胜男满面红光,

声音比平时高了八度,又一次,她把石果子的“恶劣”行径当成了一道精致的下酒菜,

奉献给了在座的同僚们。“……你们是不知道,那石果子,简直就是块茅坑里的石头,

又臭又硬!我好心把不出外勤、不用协调关系的‘安全’活儿都留给她,她倒好,自己揽功,

还在背后抱怨工作分配不公!上次市里那个试点任务,明明是她自己为了出风头,

硬扛下来的,现在做不下去了,倒显得我这个人当领导的不体恤下属了!

”何胜男说得绘声绘色,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

期间不忘穿插自己如何为其单位“鞠躬尽瘁”,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的“伟岸”形象。

她适时地停顿,享受著周围人或真心或假意的附和,

然后才心满意足地夹起一筷子凉了的青菜,姿态优雅地送入口中,细细咀嚼,

仿佛在品味自己的“胜利”。果然,一圈听众,无论知情与否,

都对那位素未谋面的“石果子”先入为主地生出几分淡淡的恶感。毕竟,何主任的口碑,

在其单位里向来是“坚韧不拔”、“励志典范”的代名词。“胜男啊,你也真不容易,不过,

你现在也是领导了,以后一切就顺心顺意啦。”一位资深老同事举杯感慨。“就是啊,

何主任,苦尽甘来!我们都看在眼里呢!”“来!我们大家敬何主任一杯!祝贺高升!

”起哄声、碰杯声此起彼伏,气氛再次攀上高潮。何胜男来者不拒,喝得满面通红,

眼角眉梢都是藏不住的志得意满。这次能顺利进入单位的领导层,

她心里明镜似的——主要靠的是公公。那位在市里某强力部门深耕多年、即将退休的老爷子,

在退下来前,把儿子儿媳的前途安排得明明白白。儿子何家宝从区里调到了市里,

儿媳何胜男则从普通干部晋升为领导。资源置换,平稳过渡,可谓是功德圆满。当然,

何胜男更明白一层:若非自己二胎拼了命生下了何家期盼已久的宝贝儿子,

保住了何家所谓的“香火”,这“功臣”的帽子也落不到她头上。母凭子贵,

在这座看似现代化、骨子里却依旧传统的县城里,依然有着顽固的市场。因为生了儿子,

婆婆不仅对她和颜悦色了许多,还出资在她名下置办了一套房产;因为生了儿子,这次提拔,

公婆才没有像以前那样暗示她“以家庭为重”。想到此,她心底掠过一丝嘲讽,

随即又被巨大的满足感淹没。她,何胜男,一个差点被原生家庭抛弃的“童养媳”,

能有今天,不就是靠着这“步步为营”和“老天眷顾”吗?说到何家,

何胜男与何家宝的结合,在外人看来也是一段“传奇”。按理说,何家宝一家端着铁饭碗,

他若要往上走,最优选是娶个能助力他前途的女人,至少也该门当户对。

可何家宝偏偏看中了当时还在基层挣扎、身世坎坷的何胜男。有人说何家宝老实,

没什么上进心,心态平和;也有人说,何胜男手段了得。只有何胜男自己知道,

她来自那个极度重男轻女的家庭,姐妹众多,为了拼个男丁,

她小小年纪就被送给别人当“童养媳”。在养父母家,她过的是寄人篱下的生活,

早早学会了察言观色,养成了讨好型人格,懂得隐忍,善于曲意逢迎。

正是这副“柔弱”、“懂事”、“知恩图报”的模样,打动了何家父母,

也吸引了当时被保护得太好、渴望“真诚”情感的何家宝。她能念大学,

得感谢养父母家的爷爷力排众议;她能顺利毕业并“上岸”考进单位,

靠的是自己拼了命的努力;她能抓住何家宝,则得益于她多年修炼的“生存智慧”。

一副人人眼中的“烂牌”,硬是被她打出了“王炸”的效果。如今,

她已是亲生父母那个家族里口口相传的“传奇”,那些后辈姐妹们,视她为榜样,

纷纷效仿她的专业选择,拼命备考,指望能像她一样“改变阶层、改变命运”。然而,

人性讲究圆满。伏低做小惯了的人,一朝得势,内心的空虚和压抑便会加倍反弹,

迫切需要填补。何胜男深谙此道,甚至在得势前,

她就摸清了人性中同情弱者、偏向弱势一方的普遍弱点。因此,

她修炼出了一套“三分做事、七分诉苦”的绝技。她的“童养媳”经历,生二胎的艰辛,

工作的拼命,家庭的兼顾,甚至与婆婆相处中“受的委屈”,

都成了她博取同情、积累人脉的绝佳谈资。善良的人们在她的泪眼与“坚强”中,

不知不觉便认定她“极其不容易”且“十分励志”,

进而给予她各种形式的支持——从工作上的便利到人际上的偏向。何胜男从中尝尽了甜头,

并将此奉为圭臬。而在何胜男精心构筑的话语体系里,石果子,简直就是她的反面教材,

一个绝佳的“反派”配角。石果子,人如其名,性格刚硬,像块棱角分明的石头。

在何胜男看来,这种人最好对付,吃软不吃硬,性格又臭又倔,稍微撩拨渲染一下,

她自己就能把人际关系搞得一团糟,根本无需费太多力气。说起来,

石果子也确实因为性格吃了不少亏,但她似乎从未想过要“彻底悔改”。她从小家境殷实,

父亲是早年出国留学归来办厂的能人,风光一时。但男人有钱就变坏的故事,

在她家也未能免俗。石果子的母亲是个传统到有些懦弱的女人,

信奉“只要男人还回家就是好”的准则。

石果子小时候就零星听过一些关于父亲“红颜知己”的传闻,觉得不可思议,

但一些老街坊老奶奶却告诉她,这在当地“习以为常”,她父亲还算顾家,她应该知足,

不能言亲爹的不是。石果子的父亲确实把她这个独生女当做掌上明珠,疼爱有加,

几乎有求必应。这也养成了石果子有些恃宠而骄、说一不二的性子。她书读得极好,

初中高中都是省三好生,高考更是考上了重点大学,是村里第一个正儿八经的大学生。

这让父亲脸上有光,即使有人背后嚼舌根说他“有钱无子,断了香火”,他也浑不在意,

坚信女儿会比别人的儿子更有出息。当然,遗憾也是有的,他曾对石果子母亲说,

以后让果子招个上门女婿,生了孙子,就齐全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石果子上大学时,

父亲遭遇车祸意外去世。“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让她整整两年都沉浸在恍惚中,

时常分不清梦与现实。屋漏偏逢连夜雨,父亲去世不久,母亲又大病一场,

手术几乎花光了母亲自己的积蓄。直到这时,石果子才发现,父亲在世时看似风光,

母亲却从不过问他的钱财,家里到底有多少资产,竟是一笔糊涂账。整理遗物时,

发现了一大堆欠条,但很多借款人早已无从查找。她拿着死亡证明跑遍银行,

接手了父亲留下的一些存款和那间早已风光不再、被亲戚们“打秋风”弄得七零八落的工厂。

毕业后,石果子本想回到家乡附近找工作,方便照顾母亲,奈何小县城机会寥寥,

找到的工作也不尽如人意。心高气傲的她,一咬牙出国打工,苦熬了几年,

却因前人有“拿了绿卡就甩了担保公司”的先例,导致她无法取得公司的信任办理定居手续,

前途渺茫。加之母亲不断催促她年纪不小该成家,她只好回国。后来,她凭着狠劲,

边工作边熬夜备考,终于也“上岸”了,拥有了这份稳定且相对体面的工作。初入单位时,

她带着一丝上岸的庆幸和对未来的憧憬。但她不知道,有句话叫“朝中有人好做事”。

她这份凭自己本事考来的“幸运”,很快就在对她背景的“摸查”后,

变成了一轮又一轮压榨和欺负的开端。她也曾萌生过辞职的念头,但想想备考的辛苦,

再看看小县城里确实没有比这更好的选择,更重要的是,

她那不服输的石头性子冒了出来:哪里都有江湖,不公主要源于自己没有背景,

那她就自己变强,做自己的靠山!她也曾被人劝告,赶紧在城里找个对象结婚,

结束每天近一小时长途通勤的辛苦。她不是没动过心,看着年年上涨的房价,

她捏着手里那笔足够全款买一套一百平房子、但装修后就会所剩无几的积蓄,犹豫不决。

安全感,对她而言,比一个不确定的婚姻更重要。招婿?她想过,但在这个保守的县城,

“上门女婿”几个字,几乎等同于击碎一个男人最看重的尊严。

一个愿意放弃或守不住尊严的男人,能靠得住吗?

一位知根知底的老人家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她:“果子,莫要引狼入室!”这句话,

让她对婚姻更加谨慎,决定一切随缘,家里的支柱,还是得靠自己。想到这里,

她常会生出几分无奈和愤懑:假如自己是个男的该多好!有稳定工作,有积蓄,

家里在镇上还有一栋楼虽然位置一般,一定能找到贤惠的媳妇,让母亲安享晚年,

自己也能心无旁骛地打拼,绝不会像现在这样,仅仅因为性别,

就凭空多出许多无形的障碍和烦恼。幻想终归是幻想,她叹口气,还得认命工作,

继续跟“人精”们斗智斗勇。老实说,刚开始,石果子和很多人一样,

是被何胜男的“坚忍不拔”所打动的。何胜男对她嘘寒问暖,表现得像个知心人。

石果子那时还带着几分学生气的天真,竟也真的向何胜男吐露过心声,

说起父亲早逝、母亲多病、自己独自支撑家庭的艰难。

何胜男则适时地分享自己作为“童养媳”的“悲惨”过去和生儿子的“艰辛”,

引得石果子同情不已,同病相怜之感油然而生。因此,当何胜男提出要求时,

石果子几乎从不推辞。何胜男说女儿小,不愿意她出差,

石果子就主动承担了所有需要出县的外差。常常是忙完工作已是晚上,还要连夜打车回家,

第二天照常上班;或者下午出差,上午依然忙碌到中午,才匆匆回家收拾行李赶去车站。

有一次因为当事人纠缠太久,错过了动车,石果子只能自掏腰包包车连夜回家。何胜男对此,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