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昭纳家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我炒八十八掺斗食魔

第1章

发表时间: 2025-10-23

第一章老巷摊冷同门散,食魔挖墙断根基郑州顺河路老巷的梧桐叶,落了楚凡满店的台阶,

像铺了层没人扫的“枯叶地毯”。傍晚六点,

本该是“楚记炒八掺”忙到颠勺都要带风的时候,可今天铸铁锅冷得能当镜子照,

灶台上的搪瓷盆里,凉皮蔫得贴了盆壁,连平时总来蹭面汤的流浪猫“大黄”,

都蹲在巷尾食魔集团的灯箱下,尾巴甩得跟电动马达似的,

连眼角都不往楚凡这边瞟——合着猫都知道哪边热闹。楚凡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

指尖摩挲着师父传的紫铜勺,勺柄上的包浆是师父几十年颠勺磨出来的,

现在却沾着点没擦干净的面渣,活像个落魄的“老古董”。他刚炒好一份八掺,

油香飘出去没两步,就被巷尾传来的大喇叭声盖了过去:“速食炒八掺!扫码加好友,

免费送冰红茶!三分钟出餐,不用等!”那声音脆得像咬了口冰碴,听得楚凡牙酸。“凡哥!

我给你带了肉包子!”巷口突然传来熟悉的喊声,小林揣着个油纸包跑进来,额头上冒着汗,

棉袄拉链都没拉好。他是楚凡的发小,打小跟着楚凡和师父学炒面,后来因为家里穷,

去工地打了半年工,前两天刚回来,一听说楚凡的店难,天天往这儿跑。

小林把油纸包往桌上一放,掰开个包子递到楚凡嘴边:“快吃,刚从巷口王记买的,

热乎着呢!我早上路过食魔集团的店,他们经理拽着我问‘要不要来上班,月薪八千,

还配全自动炒炉’,我直接怼回去了——‘我凡哥的铁锅比你们的破炉子香十倍,

给我一万我都不去’!”楚凡看着递到嘴边的包子,鼻尖突然有点酸。小林比他小五岁,

当年跟着师父学炒面时,总跟在他***后面“凡哥凡哥”地喊,

师父还笑着说“你们俩跟亲兄弟似的,以后这店就交给你们俩守”。现在师兄弟全走了,

倒是这个没正式拜师的发小,还愿意陪着他。“凡哥,你别愁啊。”小林见楚凡没动,

把包子塞进他手里,自己拿起抹布擦起了灶台,擦得比自己家的桌子还认真,

“当年咱俩跟师父学颠勺,你总把鸡蛋炒飞,还是我帮你捡回来的;师父熬酱熬到半夜,

也是咱俩轮流守着锅,怕火灭了。那时候多难都过来了,现在这点事算啥?”他边擦边念叨,

还掏出手机给楚凡看:“我昨天在朋友圈发了咱店的照片,我工地上的兄弟都说,

等周末就来捧场,还说要带工友一起来,让食魔集团的人看看,咱手工炒的才是真东西!

”说着就拿起个空碗,盛了勺楚凡刚炒的八掺,尝了一口,当场拍桌:“绝了!凡哥,

你这手艺比以前更厉害了,那些人去吃预制料包,是他们没口福!”正说着,

张大爷端着免费面汤来了,一看见小林就笑:“小林回来了?正好,你劝劝凡子,

别总耷拉着个脸。以前你们俩在这儿闹,整条巷都听得见,现在冷得跟没人似的,

我都不习惯。”小林立马接话:“张大爷您放心!有我在,肯定让咱店火起来!

明天我就去巷口发传单,写上‘楚记八掺,三十年老味,拒绝预制料包’,

保准能把老客都拉回来!”他说得眉飞色舞,还拿起楚凡的紫铜勺,

模仿着楚凡平时颠勺的样子,虽然没颠起来,

却逗得楚凡忍不住笑了——这还是师兄弟们被食魔集团挖走后,他第一次笑。

巷尾的大喇叭还在喊,排队的人越来越多,可楚凡看着身边忙前忙后的小林,

手里攥着热乎的包子,突然觉得没那么难了。他摸了摸小林的头,像小时候那样:“行,

明天咱一起发传单,一起守着这店。”小林用力点头,眼睛亮得像星星:“凡哥,我跟你说,

咱肯定能熬过去!等以后店火了,咱就把师父的照片挂在墙上,让他看看,

他的徒弟没给他丢脸!”说着就拿起扫帚,去扫台阶上的落叶,大黄也从巷尾跑回来,

蹲在小林脚边,跟着他一起“忙活”。楚凡坐在小马扎上,看着小林的背影,

手里的包子咬下去,肉香混着暖意,从嘴里一直暖到心里。第二章铁锅锅把藏秘诀,

十八掺香震老巷第二天,楚凡独自守着冷清的店面,蹲在灶台前擦铁锅,擦得胳膊都酸了,

锅底的黑垢还是没掉——这口锅跟着师父三十年,以前天天颠勺,锅底亮得能照见人,

现在闲置久了,黑垢都快成“保护壳”了。他拿着钢丝球使劲蹭,突然“咔嚓”一声,

锅把竟然断了!锅也“哐啷”一声掉在地上。楚凡心里一阵恍惚:“难道真的没活路了?

”顺手给锅把也扔在地上,他深深的低下头,不知所措,良久。

再抬起头的时候已经不知道过了多久,碰巧锅把的断面正朝向他,里边似乎有东西?

“这啥玩意儿?”楚凡好奇地伸手掏,指尖触到张硬邦邦的纸,拽出来一看,

是本泛黄的小册子,封面上用毛笔写着《掺炒要诀》,是师父的笔迹!册子边角都卷了毛,

还沾着点点油星,一看就是师父当年炒面时不小心溅上的。翻开第一页,

师父的字迹歪歪扭扭却有力:“掺炒的根,在选料,不在偷工;在融味,不在凑数。

”楚凡的心一下子热了,接着往下翻,

里面竟详细写着“十八掺”的做法:主食得用郑州碱水面、许昌烩面片、洛阳浆面条三种,

碱水面要醒够两小时,烩面片得手擀才筋道,浆面条得用老浆水发酵;配菜更讲究,

焦作山药丁得切得跟指甲盖一样大,开封菊花瓣要晒到半干留着花香,

周口黄花菜得用温水泡软,还有十三香、八角、桂皮慢炖四小时的“三合酱”,缺一不可。

“这哪是食谱,这是师父给我留的救命符啊!”楚凡赶紧按方子准备食材,忙到半夜,

连大黄都蹲在灶台边,尾巴翘得老高,盯着锅里的山药丁直舔嘴。第二天一早,

第一锅十八掺下锅,菜籽油刚冒烟,山药丁、菊花瓣倒进去,香味“嗡”地一下就炸了,

顺着窗户飘出去,把巷口卖豆浆的王婶都勾了过来:“凡子,你这炒的啥?

香得我豆浆都忘了卖!”张大爷踩着小马扎刚到门口,闻着味就喊:“好家伙!

这味儿比你师父当年炒的还冲!给我来一碗,我先尝尝!

”楚凡把刚炒好的十八掺盛进粗瓷碗,张大爷夹了一筷子,嚼了两口,当场拍着桌子站起来,

声音大得整个巷子都能听见:“绝了!这碱水面筋道,浆面条带劲,三合酱还透着股菊花香,

比我年轻时吃的‘全家福面’还好吃!”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没过几天,老客全回来了。

以前来插队加价的北京大哥,这次特意提前两小时来排队,

还跟后面的人说:“上次我加500没排上,这次说啥也得吃着!”有个阿姨为了抢第一锅,

连菜篮子都放错了摊位,买了别人的萝卜回来,还笑着说:“没事,萝卜配十八掺,

越吃越香!”楚凡忙得脚不沾地,颠勺颠得胳膊都麻了,发小小林也过来帮厨,

手里拿着个小本本,笑得一脸憨厚:“凡哥,你熬酱汁的时候我来烧火,你歇会儿!

”小林嘴甜,还主动给排队的人递纸巾,帮张大爷搬小马扎,楚凡看他这么勤快,

心里一阵感动:“还是兄弟好。”楚凡的店又火了,排队的人从店门口绕到巷尾,

跟食魔集团的店正好对着干。二师兄穿着西装路过,站在队尾盯着锅里的十八掺,

眼神直勾勾的,还凑过来问:“凡子,你这炒的啥?咋这么多人排?”楚凡忙着颠勺,

没工夫理他,张大爷在旁边接话:“这是十八掺!比你那预制料包香十倍,

你要不要排队尝尝?”二师兄脸一红,灰溜溜地走了。晚上收摊,楚凡数着钱,

笑得合不拢嘴,小林帮他收拾灶台,还递过来一瓶冰红茶:“凡哥,今天累坏了吧?

喝点水歇会儿。”楚凡接过冰红茶,心里暖暖的,想着总算有人能帮自己了。

只有大黄似乎不怎么开心,它蹲在旁边一直盯着小林,时不时“喵”一声,

像是在表达什么不满。第三章卧底偷艺开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