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那天是个阴天,风里裹着些潮气,吹在苏婉露在外面的手腕上,凉丝丝的。
陈建国背着半旧的帆布包,里面装着苏婉的换洗衣物和瑶瑶的襁褓。
他一手牵着刚满一岁的磊磊,一手想去扶苏婉,却被她轻轻避开了。
“我自己能走。”
苏婉的声音很轻,却没了往日的顺从。
她怀里抱着瑶瑶,动作虽慢,却稳当,每一步都踩得很实。
陈建国的手僵在半空,看了眼她怀里熟睡的女儿,又看了眼身边攥着自己衣角、眼神怯生生的儿子,最终还是把手收了回去,只是默默放慢了脚步,跟在她身侧。
家门口的木门虚掩着,推开时“吱呀”作响。
王秀兰正坐在堂屋的小板凳上摘菜。
见他们回来,眼皮都没抬一下,手里的青菜叶被她撕得碎碎的,扔在竹篮里。
带着股子泄愤的意味。
“还知道回来?
我还以为你要在医院住到考上大学呢。”
王秀兰的声音透着冷,目光扫过苏婉怀里的瑶瑶,又飞快移开,落在苏磊身上时才缓和了些。
“磊磊过来,奶奶给你留了煮鸡蛋。”
陈磊看了看苏婉,又看了看奶奶,小手紧紧攥着陈建国的衣角,没敢动。
苏婉把瑶瑶抱进里屋,轻轻放在铺着旧棉絮的婴儿床上,掖好被角,才转身出来,正好听见王秀兰在跟李建国抱怨:“你也是个没出息的!
她要考大学你就答应?
家里俩娃谁带?
地里的活谁干?
我看她就是不想好好过日子!”
“妈,婉婉也是为了这个家……”陈建国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见。
苏婉站在里屋门口,看着丈夫低着头、像个做错事的孩子的模样,心里没了上一世的怨怼,只剩一丝清明——指望他彻底站在自己这边,还太早,她得靠自己。
“妈,饭我来做吧。”
苏婉走过去,拿起竹篮里没摘完的青菜,坐在王秀兰旁边的小板凳上,动作熟练地择菜。
王秀兰愣了愣,似乎没想到她会这么平静,一时间倒没再说出刻薄话,只是重重哼了一声,起身进了里屋,把堂屋留给了他们。
中午的饭很简单,一锅玉米糊糊,一碟炒青菜,还有两个煮鸡蛋。
王秀兰把鸡蛋剥了壳,一个给了磊磊,一个给了陈建国。
苏婉只能就着糊糊啃干硬的馒头。
这时,陈建国将碗里唯一的鸡蛋夹给了苏婉。
“婉婉,你刚生完身子虚,得吃点有营养的补补。”
“你别惯着她,才生个丫头片子,吃什么鸡蛋啊!”
王秀兰把筷子重重的砸在桌上。
苏婉没说话,将鸡蛋夹回陈建国碗中。
她默默把自己碗里的糊糊往苏磊碗里拨了些,又把馒头泡软了,喂给怀里的瑶瑶。
虽然主要靠母乳,但孩子也该试着吃点辅食了。
“女娃子哪用这么金贵?
当年建国小时候,米汤泡馒头就长大了。”
王秀兰在一旁阴阳怪气道“瑶瑶还小,脾胃弱。”
苏婉抬起头,眼神很平静。
“妈,磊磊是我儿子,瑶瑶也是我女儿,我不能偏心。”
王秀兰被噎了一下,刚要发作,陈建国赶紧打圆场:“妈,婉婉现在身子虚,您别跟她计较。”
说着,还往王秀兰碗里夹了一筷子青菜。
王秀兰瞪了他一眼,最终还是没再说话,只是吃饭的速度快了很多,碗筷碰撞着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透着股子不自在。
下午,陈建国要去厂里上班,临走前偷偷塞给苏婉五块钱,声音压得很低:“婉婉,这钱你拿着,要是想买复习资料,就去买。
妈那边……我再跟她好好说。”
苏婉捏着那五块钱,指尖能感受到纸币的褶皱,心里轻轻动了一下。
陈建国走后,王秀兰抱了磊磊去邻居家串门,屋里只剩下苏婉和瑶瑶。
苏婉把瑶瑶放在婴儿车里,推着车在堂屋里来回走了两圈,等孩子睡熟了,才想起去新华书店买复习资料的事。
她换了件干净的蓝布褂子,把五块钱仔细叠好,放在贴身的口袋里,又在桌上留了张纸条,写着“去镇上买东西,晚些回来”,才轻轻带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