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昭纳家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烽火与炊烟我们的七零年代

第1章

发表时间: 2025-10-26

第一章 初遇在槐花飘香时一九七五年的初夏,空气里弥漫着槐花清甜的香气。

付晴雪背着一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包,挤在摇摇晃晃的绿皮火车上,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

她要去几百公里外的驻军部队探亲,看望在那里当兵的表哥。火车哐当哐当地前进,

车厢里人挤人,空气中混杂着汗味、泡面味和劣质烟草的味道。付晴雪紧紧护着包,

里面是母亲连夜烙的煎饼和给表哥带的几双布鞋。她穿着一件浅蓝色的的确良衬衫,

齐耳的短发被汗水濡湿了几缕,贴在脸颊上,眼神清澈,带着几分对陌生世界的好奇和拘谨。

车到站时,已经是下午。这是个小站,站台简陋,风一吹就扬起尘土。

付晴雪跟着人流往外走,正琢磨着怎么去表哥所在的部队家属院,

就听到一阵急促的哨声和整齐的脚步声。她下意识地停下脚步,循声望去。

只见一队穿着绿色军装的士兵正列队跑步经过,步伐铿锵有力,口号声洪亮。

阳光照在他们挺拔的身影上,军帽的帽檐下,是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脸庞。付晴雪的目光,

不由自主地落在了队伍最前面那个领队的年轻军官身上。他身姿笔挺,

像一棵迎风而立的白杨,面容俊朗,眉宇间带着一股军人特有的英气和果敢。

他的眼神锐利如鹰,扫视过周围时,与付晴雪的目光不经意地撞在了一起。

那目光只停留了一瞬,却像一颗小石子投入了付晴雪的心湖,漾起圈圈涟漪。她慌忙低下头,

脸颊微微发烫,心跳也漏了一拍。“让一让,让一让!”旁边有人喊道。原来,

是一位老大娘不小心摔倒了,手里的篮子掉在地上,里面的鸡蛋碎了好几个。

付晴雪立刻上前,蹲下身想扶老大娘起来。这时,一个身影比她更快地蹲了下来。

正是刚才那个年轻军官。“大娘,您没事吧?”他的声音低沉有力,带着关切。

他小心翼翼地扶起老大娘,又帮着收拾地上的狼藉。他的动作利落而稳重,

丝毫没有因为这意外而慌乱。“没事,没事,谢谢你啊,***同志。”老大娘感激地说。

“不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年轻军官说完,又抬头看了一眼付晴雪,

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和,“你是来探亲的?”付晴雪愣了一下,才点头:“嗯,

我找我表哥,他在这边部队。”“哪个营的?”“好像是……三营。”付晴雪不太确定地说。

“我带你过去吧,正好顺路。”年轻军官说着,对着队伍里的一个士兵交代了几句,

然后就接过付晴雪手里的帆布包,“走吧。”付晴雪有些不好意思,

想把包拿回来:“不用麻烦您了,我自己找就行。”“没事,举手之劳。

”他不由分说地背着包往前走,步伐稳健。付晴雪只好跟在他身后,心里有些忐忑,

又有些莫名的悸动。她偷偷打量着他的背影,军装笔挺,肩宽腰窄,充满了力量感。

“我叫霍逍遥,是这里的连长。”他似乎察觉到了她的拘谨,主动开口介绍自己。

“我叫付晴雪。”她小声地回应,声音细若蚊蚋。“付晴雪……”霍逍遥念了一遍这个名字,

觉得像这初夏的槐花一样,清新悦耳。他侧过头看了她一眼,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落在她的脸上,她的皮肤白皙,眼睛像含着水的黑葡萄,带着几分羞涩,

却又透着一股沉静的韧劲。他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两人一路走着,

霍逍遥偶尔会问起她家里的情况,付晴雪都一一回答。她发现,这个看起来严肃的军官,

其实并不难相处,说话虽然简洁,却很真诚。到了三营的家属院门口,

霍逍遥把包递给她:“到了。”“谢谢你,霍连长。”付晴雪接过包,真诚地道谢。

“不客气。”霍逍遥看着她,想说些什么,最终却只是点了点头,“进去吧。

”付晴雪走进家属院,回头看了一眼,霍逍遥还站在原地,见她看来,便朝她挥了挥手。

她也连忙挥手,然后转过身,心跳又开始加速。这个叫霍逍遥的军官,就这样,

在她心里留下了一道深刻的印记。第二章 大院里的情愫暗生付晴雪在表哥家待了几天,

帮着表嫂做些家务,也渐渐熟悉了部队大院的环境。这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

家属们大多热情淳朴,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打闹,军号声每天准时响起,

提醒着人们这里的纪律和秩序。几天后,表嫂告诉她,大院里的服务社缺一个临时帮忙的人,

问她愿不愿意试试。付晴雪想着在家也没事,能挣点工分也好,便答应了。服务社不大,

卖些油盐酱醋、针头线脑之类的日用品。付晴雪手脚麻利,待人热情,

很快就赢得了大家的喜欢。在这里,她又遇到了霍逍遥。他偶尔会来服务社买些东西,

有时是一条牙膏,有时是几枚邮票。每次来,他都会和付晴雪聊上几句,

问问她工作习惯不习惯,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付晴雪发现,

霍逍遥虽然是高干子弟——她后来从别人的闲聊中得知,他的父亲是军区的领导,

但他身上却没有丝毫骄矜之气,对谁都很随和,训练结束后,

还会帮着家属院的老人挑水、修东西。大院里经常会组织一些活动,

比如篮球赛、文艺汇演什么的。霍逍遥是篮球赛的主力,每次他上场,

场边都会围满看热闹的家属和孩子,付晴雪也会挤在人群里,

目光追随着他在球场上奔跑、跳跃的身影,看着他投进球后扬起的笑容,

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样甜。有一次,大院里组织文艺汇演,付晴雪被表嫂拉着,

和几个家属一起排练了一个女声小合唱。演出那天,她有些紧张,站在台上,

目光下意识地在台下寻找,很快就看到了霍逍遥。他就坐在第一排,正专注地看着她,

眼神里带着鼓励。付晴雪的心一下子就安定了下来,她跟着节奏,认真地唱了起来。

演出结束后,霍逍遥走到后台,递给她一瓶水:“唱得很好听。”付晴雪接过水,

脸又红了:“谢谢。”“很有天赋。”霍逍遥笑着说,“以后可以多参加这样的活动。

”两人站在后台的角落里,灯光有些昏暗,却掩盖不住彼此眼中的情愫。

周围的喧闹仿佛都静止了,只剩下他们之间淡淡的、温馨的氛围。然而,他们之间的亲近,

却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大院里有个叫李梅的女孩,父亲是部队的参谋,她一直喜欢霍逍遥,

看到霍逍遥对付晴雪另眼相看,心里很不舒服。“晴雪,我跟你说,

霍连长可是咱们大院里的金龟婿,多少人盯着呢。”一次,

李梅假装无意地对正在整理货物的付晴雪说,“听说他家里早就给他物色好了对象,

都是军区领导家的女儿,门当户对。”付晴雪的手顿了一下,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

她知道自己和霍逍遥的差距,一个是普通人家的女孩,一个是高干子弟,确实不太相配。

她默默地低下头,没有说话。李梅见她不吭声,又说:“不是我说你,付晴雪,

人贵有自知之明,有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还是不要肖想的好。”这话像一把冷水,

浇在了付晴雪的心上。她强忍着心里的委屈,抬起头,平静地看着李梅:“李同志,

我和霍连长只是普通朋友,你想多了。”说完,她继续整理货物,不再理会李梅。

但李梅的话,却像一根刺,扎在了她的心里。她开始刻意地避开霍逍遥,他来服务社买东西,

她也只是低着头,匆匆算完账就转过身去。霍逍遥察觉到了她的疏远,心里有些不解。一天,

他趁服务社没人,拉住了正要走开的付晴雪:“晴雪,你最近怎么了?

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好,惹你生气了?”付晴雪看着他真诚的眼睛,

心里的委屈一下子涌了上来,但她还是摇了摇头:“没有,霍连长,

我只是……只是觉得我们还是保持距离比较好。”“为什么?”霍逍遥追问。

“我们……不合适。”付晴雪咬着嘴唇,艰难地说出这句话,“你是高干子弟,

我只是个普通人,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霍逍遥皱起了眉头:“晴雪,在我心里,

从来没有什么高干子弟和普通人的区别。我喜欢你,不是因为你的出身,而是因为你这个人,

你的善良,你的坚韧,你的真诚。”他的话直接而热烈,像一团火,

点燃了付晴雪心中的犹豫和不安。她抬起头,看着他,

眼里闪烁着泪光:“可是……别人会说闲话的。”“别人怎么说是别人的事,我们的感情,

我们自己做主。”霍逍遥看着她的眼睛,语气坚定,“晴雪,给我一个机会,

也给你自己一个机会,好吗?”付晴雪看着他坚毅的脸庞,感受着他话语里的力量,

心里的防线渐渐瓦解了。她点了点头,泪水滑落下来,这一次,是喜悦的泪水。

第三章 风雨中的分离与坚守霍逍遥和付晴雪的感情,在大院里渐渐公开了。

虽然依旧有人不看好,甚至背后说些风凉话,但他们都不在意,只是默默地珍惜着彼此。

霍逍遥一有空就会来找付晴雪,有时是陪她一起在服务社整理货物,

有时是带着她去大院后面的山坡上散步,聊工作,聊生活,聊未来的憧憬。

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们身上,一切都那么美好。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这天,

霍逍遥接到了紧急命令,边境局势紧张,他们连队要立刻开赴边境,执行作战任务。

接到命令的那天晚上,霍逍遥找到了付晴雪。月光下,他的脸色有些凝重。“晴雪,

我要走了。”他声音低沉地说。付晴雪的心猛地一沉:“去哪里?什么时候回来?”“边境,

执行任务。”霍逍遥握住她的手,她的手冰凉,“归期不定。

”付晴雪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上来。她知道,边境作战意味着什么,那是生与死的考验。

“你……一定要小心。”她哽咽着说,紧紧地抓住他的手。“放心,我会的。

”霍逍遥看着她,眼神温柔而坚定,“等我回来,我们就结婚。”付晴雪用力地点头,

泪水模糊了视线。第二天一早,军号声格外响亮。霍逍遥和他的战友们列队站在操场上,

准备出发。付晴雪站在人群中,看着那个熟悉的身影,心里充满了不舍和担忧。

霍逍遥也看到了她,他朝她用力地挥了挥手,眼神里带着鼓励和承诺。火车缓缓开动,

载着战士们奔向遥远的边境。付晴雪站在站台上,看着火车消失在视线里,

泪水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霍逍遥走后,付晴雪的生活仿佛一下子失去了色彩。

她每天除了在服务社工作,就是默默地等待着他的消息。大院里的生活并不总是平静的。

李梅见霍逍遥走了,对付晴雪的态度更加不好,经常故意找茬。有一次,

服务社进了一批紧俏的雪花膏,李梅想多要几盒,付晴雪按照规定,说每个人只能买一盒。

李梅立刻就火了:“付晴雪,你算个什么东西?不就是个临时工吗?还敢管起我来了?

我告诉你,霍连长走了,看谁还能护着你!”付晴雪忍着气,平静地说:“李同志,

这是规定,谁都不能例外。”“规定?我看你是故意针对我!”李梅说着,

就伸手去抢货架上的雪花膏,推搡之间,付晴雪被推得撞在了货架上,额头磕出了一个包。

周围的人连忙拉住李梅,劝她不要闹事。付晴雪强忍着疼痛和委屈,没有哭,

只是默默地整理好被弄乱的货物。晚上回到表哥家,表嫂看到她额头上的伤,

心疼地问她怎么回事。付晴雪不想让他们担心,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自己不小心撞的。

但她心里的苦,只有自己知道。她想念霍逍遥,担心他的安全,还要承受着别人的刁难。

很多个夜晚,她都会坐在灯下,看着霍逍遥临走前送给她的那枚五角星徽章,默默地流泪。

可她知道,自己不能倒下。霍逍遥在前线浴血奋战,她要在这里好好地等他回来。她要坚强,

要让他没有后顾之忧。于是,她更加努力地工作,把服务社打理得井井有条。

她还主动帮着大院里有困难的家属做事,谁家的孩子没人带,

她就帮忙照看;谁家的水管坏了,她就找人来修。渐渐地,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这个善良坚韧的姑娘,那些闲言碎语也少了很多。

她还坚持给霍逍遥写信,告诉他大院里的趣事,告诉她自己的生活,鼓励他安心作战,

保重身体。虽然不知道这些信他能不能收到,但这是她唯一能为他做的事情。

前线的消息断断续续地传来,有时是打了胜仗的喜讯,有时是有战士牺牲的噩耗。

每一次听到消息,付晴雪的心都会揪紧。她祈祷着,祈祷着霍逍遥能够平安。直到有一天,

她收到了部队寄来的一封信,信封上的字迹不是霍逍遥的,而是他们连队的文书写的。

付晴雪的手颤抖着打开信封,里面的内容让她眼前一黑——霍逍遥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

正在后方医院抢救。第四章 重逢后的誓言收到信的那一刻,付晴雪感觉整个世界都崩塌了。

她拿着信纸,浑身发抖,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表嫂看到她的样子,

连忙问她怎么了。付晴雪把信递给表嫂,泣不成声:“表嫂,霍逍遥他……他受伤了,

很严重……”表嫂看完信,也很担心,但还是强作镇定地安慰她:“晴雪,你别太担心,

医生一定会尽力的。霍连长那么坚强,他一定会没事的。”可付晴雪怎么能不担心?

她恨不得立刻飞到霍逍遥身边,守着他。接下来的日子,付晴雪度日如年。她每天都在祈祷,

盼着能收到霍逍遥平安的消息。服务社的工作也有些心不在焉,好几次都算错了账。

半个月后,她终于收到了霍逍遥的信。信是他在医院里写的,字迹有些潦草,

看来恢复得还不太好。信里,霍逍遥告诉她,他只是腿部受了伤,已经没有大碍了,

让她不要担心。他还说,收到了她写的信,每次看到她的信,都觉得充满了力量。他想念她,

等伤好了,就立刻回来见她。看到信,付晴雪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她抱着信,失声痛哭,

这一次,是喜极而泣。又过了一个多月,霍逍遥伤愈归队的消息传来了。那天,

付晴雪正在服务社整理货物,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欢呼声。她连忙跑出去,

只见一辆军用吉普车停在大院门口,霍逍遥从车上走了下来。他瘦了,黑了,

脸上还带着一道浅浅的疤痕,但眼神依旧明亮,身姿依旧挺拔。付晴雪看着他,

眼泪一下子就涌了上来。她不顾一切地冲了过去,扑进了他的怀里。霍逍遥紧紧地抱着她,

仿佛要将她揉进自己的骨血里。“晴雪,我回来了。”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

充满了失而复得的喜悦和激动。“你回来了,你终于回来了。”付晴雪在他怀里哽咽着,

感受着他真实的体温和心跳,觉得无比安心。周围的人都笑着为他们鼓掌,

表哥和表嫂也站在人群里,欣慰地看着他们。霍逍遥回来后,需要在家休养一段时间。

付晴雪每天都会去照顾他,给他洗衣服、做饭,陪他说话。经历过生死离别,

他们更加珍惜彼此。霍逍遥把她介绍给了自己的父母。霍父霍母都是通情达理的人,

他们看到付晴雪温柔善良,对霍逍遥又真心实意,虽然她的出身普通,但他们并没有反对,

反而很喜欢这个未来的儿媳妇。然而,还是有人不看好他们。李梅的父母就找过霍家,

说付晴雪配不上霍逍遥,劝他们再考虑考虑。但霍逍遥态度坚决:“我这辈子,

非付晴雪不娶。”霍父拍了拍他的肩膀:“儿子,既然你认定了,爸支持你。

婚姻是你自己的事,只要你幸福就好。”得到了父母的支持,霍逍遥和付晴雪决定尽快结婚。

他们的婚礼很简单,就在部队的食堂里摆了几桌酒席,请了些亲朋好友和战友。

付晴雪穿着一件红色的的确良衬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上带着羞涩而幸福的笑容。

霍逍遥穿着崭新的军装,胸前佩戴着军功章,英姿飒爽。霍父霍母特意从军区赶来参加婚礼,

看着一对新人,脸上满是欣慰。霍母拉着付晴雪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