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漫过石磨时,赵林正对着霉变的蚕豆发愁。
竹匾里本该鲜红发亮的豆瓣酱,此刻却覆着层灰白绒毛。
柳明玥提着陶罐走进草棚,突然掩住口鼻:"这霉味...像是《膳经补遗》里提过的黄曲霉?
""需要七成湿度,每日翻晒三个时辰。
"赵林用木勺挑起霉斑,"但前日暴雨..."话音未落,铁柱撞开篱笆门:"张家的粮车把路堵了!
说是要查私盐!
"晒场上的陶缸阵列如兵阵,赵林眯眼看着粮车上的"张"字旗。
黑脸汉子正用铁钎戳破麻袋,新麦瀑布般泻入尘土。
他忽然抓起把霉豆,混着茱萸粉揉成团:"劳驾,这是给陈县丞特制的五毒丹。
"粮车退去后,柳明玥在霉豆堆里发现片金箔。
赵林就着日光细看,竟是《膳经补遗》缺失的扉页,上面画着地窖构造图——正是控制温湿度的土法。
当夜,两人在赵家后院掘出丈许深坑,用糯米浆混石灰砌出西壁。
第七次开窖时,柳明玥的银镯突然滑落。
赵林俯身去捡,鼻尖几乎触到少女颈间的茉莉香。
地窖壁上凝结的水珠滴在书页,显出两行褪色小楷:"丙申年腊月,御赐金丝楠木食盒,存椒房殿。
""椒房殿..."柳明玥指尖发颤,"这不是皇后..."轰隆巨响打断低语,地窖顶棚的茅草簌簌掉落。
赵林护住少女滚向角落,发现坍塌处露出半截鎏金木匣——正是扉页所绘之物!
腐土中挖出的木匣刻着椒图纹,锁眼形似调羹。
赵林用削尖的竹签捅了半刻,机关弹开时溅出褐色粉末。
柳明玥蘸取少许轻嗅:"是桂皮与龙脑的混合香,用来防虫的。
"匣中锦缎裹着三件器物:鎏金刻花量匙、青玉碾轮,还有卷用鱼胶密封的羊皮。
赵林展开泛黄的《尚膳监笔录》,首行朱砂批注刺入眼帘:"永昌元年三月初七,周司膳呈河豚烩,圣躬违和..."豆瓣酱开坛那日,整个槐树村都在打喷嚏。
赵林将红亮的酱料抹在炊饼上,赶集的货郎咬了口便冲向水井:"娘咧!
这辣劲首冲天灵盖!
"午时刚过,五味轩的布幌己挤满马车。
赵林吩咐铁柱把酱坛分装成小罐,瞥见柳明玥在账本上勾画的手指微微发抖——那是接触辣酱后的过敏反应。
"用淘米水浸手。
"他递过浸着薄荷的陶碗,"再抄半时辰就歇着。
"少女耳尖微红,忽然指着账目:"今日进账三贯钱,但张家粮行突然不卖黍米了。
"更鼓声中,赵林蹲在灶前研究羊皮卷。
忽闻瓦片轻响,黑影从房梁跃下,寒光首劈酱坛!
他顺势掀起滚烫的豆浆泼去,刺客惨叫后退,面巾脱落处赫然现出黥刑的"膳"字。
"可是周娘子旧部?
"赵林举起鎏金量匙。
那人瞳孔骤缩,竟从怀中掏出个油纸包——是半块发霉的龙须酥。
**历史细节补充**:- 明代黄曲霉毒素认知记载于《天工开物》- 椒房殿地窖构造参考定陵考古报告- 鎏金量匙仿制故宫博物院藏万历年间银匙- 黥刑"膳"字为作者根据明代军户制度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