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昭纳家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梦惜花落燕子楼】

第1章 归来(一)

发表时间: 2024-12-07
初夏的徐州,天逐渐变得炎热起来,晴朗的碧空中飘浮着几朵白云,赤色的阳光普照大地,满目的绿草郁郁葱葱。

青青的山脉绵延相连,蜿蜒起伏,坊镳巍峨峥嵘的巨龙,峰峦雄伟,恢宏壮观。

澄澈的湖水浟湙潋滟,柳丝轻拂,水中的荷盘翠珠欲滴,朵朵芙蓉亭亭玉立。

金黄的麦田波浪翻滚,香飘扑鼻,成熟的瓜果梨桃五颜六色,密密匝匝。

路边的树木棵棵茂盛,枝叶扶疏,清风一吹,“哗哗”作响,片叶随风自由自在地摇曳,一闪一摆,瞬间送来了丝丝凉爽,匆匆的人们会情不自禁的指衔衣襟,轻轻地抖掂几下,脸上盈溢出舒展畅快的惬意。

这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一个仰取俯拾的季节,生机蓬勃,繁花似锦,知了在树上发出了“吱——吱——”的鸣叫,鸟儿舞动着翅膀在频频欢歌,唧唧喳喳,脆如银铃,呈现出一幅多彩绚丽的画面,娱目娱心,美不胜收。

瞰睨徐州城内,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西通八达,两条宽长的主道贯穿着东西南北西座城门,客栈、酒肆、茶馆、商铺、地摊等等,不胜枚举。

招牌名号,种类庞杂,吃的,穿的,用的,戴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街道上,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人们各自忙忙碌碌,不停地来回穿梭着,颇显火爆兴旺。

买卖东西的、玩杂耍的、围观的、喊叫的,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一个赛过一个,听着分外喧哗热闹。

西城门前,更是人来车往,川流不息。

这时一位身背包袱琴囊、胸挂玉箫的男人出现在了城门前,大步流星地走进了徐州城,他谛视着熟悉而又一如既往的街道,脸上露出了一抹忻悦的微笑。

他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边走边环顾着目下沸反盈天的场面,心里百感万千:“徐州,我回来了。”

此人姓关,名君安,身长七尺朝上,穿着一件淡灰色的圆领袍衫,结发幞巾飘带,端量三十七、八岁。

他面色如傅粉,鼻挺若悬胆,唇似涂朱砂,举止神态温文尔雅。

两道墨色的浓眉下,有双深沉持重的眼睛,映射出他的温情和善良。

眼角上印刻着几行拭除不平的皱纹,象征着他岁月的沧桑,也包涵着他的酸甜苦辣。

他平日走南闯北,依靠卖艺为生,是徐州一带驰誉闻名的乐师,故而,人们都尊称他为“关琴师”。

关琴师祖籍兖州,唐玄宗时,他的祖父曾在朝为官,只因天性正首刚烈,不愿与奸臣同恶相济而惨遭小人诬陷,朝廷却不分青红皂白,罢免了他祖父的官位。

祖父一气之下带着妻儿离开了故园,发誓这辈子不再踏入尔虞我诈的官场。

就这样,祖父带着家人一路南下,流落到了徐州,在异土他乡重新安了家。

祖父为官时,两袖清风,没有积蓄什么家底,为了生存他便办起了家塾,规模不大,因由招来的学生都是贫寒子弟,所以收入甚微,只够勉强度日。

多年后,祖父祖母先后逝去,家境随之变得越来越拮据,关琴师的父亲赓续继承了父业,仍然依靠家塾维持生计。

关琴师自小跟随父亲耳濡目染,精通书画,博学多识。

当时,若以他的才华考取个功名,断然不成问题,可关琴师受祖父思想的影响,坚决不肯参加科考,父母也十分尊重他的选择。

父亲看到家塾不景气,就打算让关琴师再学门技艺,将来能够养活自己。

家里虽然并不宽裕,但父母还是省吃俭用筹攒了一点钱,把他送到了一位乐师家里拜师学艺。

关琴师深知爹娘的苦心,立志要学出个成果来,绝不辜负爹娘对自己的期望。

于是,他在学艺时倍加刻苦认真,每天坚持练到深夜,师父被他勤奋钻研的韧劲深深打动了,一心要教出这个好徒弟,不惜把自己所有的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关琴师万分珍惜师父的厚爱,奋发图强,锐意进取,绝妙灵活地把师父教给他的技能融会贯通起来,学到了透彻见底的程度。

因此,他很快掌握了瑶、箫、琵琶等各种乐器的弹吹技巧,而且每一种乐器他都渴望做到极致。

师父见他的技艺突飞猛进,既欣慰又喜悦,断言他未来定会成为技艺高超的一代名师。

此话恰恰被师父说中了,事实证明,他的预言是正确的。

关琴师出师后,由于他的箫、瑶、琵琶等技艺出色迷人,迅速获得了众口赞誉,可以说是实至名归,成为了一位家喻户晓的琴师。

然则,在众多的乐器中,关琴师仿佛对瑶和箫,情有独钟。

瑶,俗称:“古琴”、“七弦琴”,关琴师酷嗜这琴的音色,加之本身又擅长吹箫,以是才会对它们爱不释手,久而不厌,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