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铛铛铛”随着一阵铜锣的声音,这个山村里闲着的老人小孩纷纷涌向锣响的地方。
环山寨这个村子因西面环山因而得名。
因村子闭塞,一年到头也不和外面打几次交道。
只是在几个特别的日子村里才组织几个青壮出村去换一些村里的必需品。
而他们出去的路是一条索道!
而今天山外有人能够来村子里耍杂耍换东西更是平常碰不到的乐趣。
几百个村民把耍杂耍的佝偻老汉围在中间,老汉先是拿了一把铁片刀耍了一路刀法,尔后又让小猴子拿了一把木刀随便抡了几下。
小猴子嘴馋,扔下刀就追着老汉讨吃的,不给就耍赖,惹的观看的人群哄堂大笑!
小猴子拿反了锣,转圈向围观的村民讨要钱财,刚刚还热切的围观者瞬时失去了热情,走掉了一大半,零零星星的几个铜板扔了进去。
小猴子匆忙的去捡为数不多的铜板,卖艺老汉倒也不恼:“各位乡亲,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您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谢谢老少爷们了!”
说罢抱拳做了个罗圈揖。
杂耍老汉又随便的变了几个魔术,看到观众也不甚热烈,遂也失去了继续表演的动力,而是从随身的包袱里拿出一本看上去很旧的册子:“家里有什么平日里用不到的旧书籍旧物件的可以拿来换东西,我走南闯北讲究个童叟无欺!”
老汉一面说一面把那本旧册子在手里拍的“啪啪”响,“就比如这种旧书,您又用不到,撕了做引火物又有点可惜,您不如拿给我,我给您换钱换面换盐巴,绝对让您物超所值,童叟无欺!”
村子里没几个认识字的,家里又怎么可能有多少藏书!
倒是有几户人家拿铜板换回几斤盐。
老汉有点失望,在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逗弄小猴。
正在这时,族长江正家的三小小子拿了半本书往这边跑“大叔,你看看这半本行不?”
“《长春诀》”老汉心里不由得一喜,但脸上没表现出来“行是行,怎么就半本啊。”
三小子拖着两行鼻涕“一首就是这半本,本来打算拿来点炉子呢”“这样吧,给你三文钱!”
“大叔,能不能多给点?”
三小子眼巴巴的看着老汉。
“你这就半本书,我买了也没啥用啊,你在哪里找到的,你再回去找找,看能不能把书凑齐一本,或者和这书放在一起的啥东西你再仔细找找,你们这村我可不常来,万一你回头再找出来,卖给谁去?”
好半天,小孩抹的脸上横一道竖一道的,手里的拿了几块石头和一个小袋子“大叔,那半本书我没找到,不过那书当时和这些东西在一块放着来的。”
老汉不动声色“就几块石头和一个破袋子,这袋子还这么小,也装不了多少东西吧?
这样吧,给你加一个铜板”说着就给了三小子几个铜板,又顺手拿出一块糖,“这个也给你”,三小子顿时欢天喜地的走了。
看看没啥热闹了,人群也逐渐散了。
一个约摸七八岁的小孩却一首默默的跟在老汉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