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昭纳家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云直上九千里

第2章 老周的茶

发表时间: 2025-11-10
郁刊拿着那块硬邦邦的抹布,站在哗哗流水的水池前,有点发愣。

水龙头里流出的水带着明显的铁锈色,冲在白色的陶瓷池壁上,留下淡黄色的痕迹。

他等了一会儿,看着那水流渐渐变得清澈了些,才把抹布凑过去浸湿。

冰凉的触感透过干硬的布料传到手上,他用力揉搓了几下,把抹布彻底泡软,然后拧干,走回办公室。

他开始擦拭自己的办公桌。

灰尘比看起来要多,湿抹布擦过,留下一道清晰的痕迹,露出下面暗红色的木头本色。

他擦得很仔细,桌面上、抽屉里、甚至连桌腿都擦了一遍。

做完这些,他又去找拖把。

拖把靠在门后的角落里,布条己经磨损得很厉害,颜色也变成了灰黑色。

他提着拖把去水房冲洗,来回换了几次水,才勉强觉得那拖把算是干净了。

回到办公室,他弯下腰,开始拖地。

水磨石的地面并不平整,有些地方积了顽固的污渍,很难拖干净。

他用力地来回拖着,尽量不发出太大的声音,避免影响还在工作的王主任和林副镇长。

王大海依旧在批阅文件,偶尔端起那个搪瓷缸子喝一口水,对郁刊的动静似乎充耳不闻。

林峰己经整理好了他的表格,正拿着电话,声音洪亮地和那头的人说着什么,听起来像是在协调某个村子修路占用农田的事情。

而角落里的那个男人,不知什么时候己经醒了。

他没有看书,也没有做任何事,只是那么静静地坐着,双手交叉放在微微隆起的肚子上,眼神放空,望着窗外,仿佛办公室里的一切忙碌、声响都与他无关。

郁刊拖地拖到他附近时,刻意放轻了动作,绕开了他脚边的那块区域。

地拖完了,郁刊把拖把放回原处,看着变得干净些的地面,轻轻舒了口气。

他回到自己的座位,发现桌子上多了一摞文件。

最上面是一本蓝色封皮的《盘水镇基本情况汇编》,下面则是近几个月的一些通知、简报和工作总结。

他抬头看向王主任,王大海正好放下笔,看向他。

“这些都是近期的材料,你先把这本基本情况汇编仔细看一遍,了解一下我们镇有多少个村、多少人口、主要产业、历年的一些经济数据。”

王大海的语气一如既往的平稳,“其他的文件也翻一翻,知道我们最近都在忙些什么。

有什么看不懂的,可以先记下来。”

“好的,主任。”

郁刊拿起那本《基本情况汇编》,封皮摸起来有点凉。

他翻开第一页,是目录,后面跟着密密麻麻的文字和表格。

他定了定神,开始阅读。

盘水镇下辖二十三个行政村,一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约三万八千人,其中农业人口占百分之八十五以上。

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种植,以水稻、玉米为主,近年来尝试发展了一些果树种植和中药材,但规模都不大。

镇上有两家小型的农产品加工厂,效益一般。

财政收入主要靠上级转移支付和少量的工商税收……数据很枯燥,地名也很陌生,大湾村、小坪村、石门寨……他强迫自己看下去,努力记住这些名字和数字。

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林峰偶尔讲电话的声音和王大海翻动纸张的沙沙声。

看了一会儿,郁刊觉得眼睛有些发涩,他抬起头,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子。

目光不由自主地又飘向了角落里那个男人。

那人还是原来的姿势,好像一尊雕像。

郁刊心里有些好奇,这个人是谁?

为什么好像完全不用做事?

似乎察觉到了郁刊的目光,那个男人忽然动了。

他慢慢地转过头,视线和郁刊对了个正着。

郁刊心里一跳,赶紧想移开目光,却见那男人脸上并没有什么不悦的表情,反而嘴角微微扯动了一下,像是在笑,又不像。

他冲郁刊招了招手,动作很慢。

郁刊愣了一下,确认对方是在叫自己,他犹豫地看了一眼王主任,王大海正专注地看着文件,没有注意这边。

郁刊只好站起身,有些拘谨地走了过去。

走近了,郁刊才看清这个男人的样貌。

他大概五十岁上下,头发稀疏,脸庞圆润,皮肤有些松弛,穿着一件灰色的旧夹克,领口有些油渍。

他的桌子上除了一個泡着浓茶的玻璃杯和一个笔记本,几乎没什么别的东西。

“新来的?”

男人开口了,声音有些沙哑,带着浓重的本地口音。

“嗯,您好,我叫郁刊,今天刚报到。”

郁刊赶紧回答。

“坐。”

男人指了指旁边一张空着的椅子。

那是林峰的座位,林峰此时正背对着他们,在文件柜里翻找着什么。

郁刊迟疑了一下,还是小心翼翼地在那张椅子的边缘坐了下来。

男人拿起桌上的玻璃杯,吹开浮在上面的茶叶,喝了一大口,然后满足地咂了咂嘴。

“我叫周福贵,办公室的人都叫我老周。

你叫我老周就行。”

“周……周叔您好。”

郁刊觉得首接叫老周不太礼貌。

老周无所谓地摆摆手,“随便叫啥都行。

怎么样,第一天来,感觉如何?”

郁刊斟酌着词句:“还在熟悉环境,很多都不懂,要慢慢学。”

“呵呵,”老周笑了笑,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不急,慢慢来。

这地方,日子长着呢。”

他又喝了一口茶,看着郁刊,“大学生?

哪个学校毕业的?”

“江东大学的。”

“哦,好学校啊。”

老周点点头,但脸上并没有多少惊讶或者羡慕的神色,仿佛在说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学啥的?”

“行政管理。”

“对口,对口。”

老周又是点头,然后话锋一转,“不过啊,小郁,我跟你讲,学校里学的那套,在这里,”他用手指敲了敲桌面,“用处不大。”

郁刊心里有些不服气,但脸上没表现出来,只是安静地听着。

“你看那些文件,”老周用下巴指了指郁刊桌上那摞材料,“写的天花乱坠,什么思路、什么规划、什么展望,都是虚的。

真正干活,靠的不是那些。”

他顿了顿,压低了一点声音,虽然办公室里另外两人显然都能听到,“靠的是这个。”

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又补充道,“还有这个。”

他拿起茶杯,又喝了一口。

郁刊不太明白他具体指的是什么,是脑子?

还是茶?

“看到没?”

老周用眼神示意了一下正在伏案工作的王大海,“王主任,做事认真,讲规矩,一丝不苟。

跟着他,能学到不少东西,至少不出错。”

他又瞥了一眼还在文件柜前忙碌的林峰,“林镇长,有冲劲,想干事,天天往下面村里跑。

年轻人,像他这样,不容易。”

他像是在给郁刊介绍情况,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不过啊,有时候,跑得太快,容易摔跤。”

老周说完这句,就不再看林峰,转而专心致志地研究起自己杯子里上下沉浮的茶叶。

郁刊听得云里雾里,感觉老周的话里似乎有话,但又抓不住重点。

他只能附和着点点头。

“你呢,刚来,眼睛放亮一点,手脚勤快一点,少说话,多观察。”

老周终于把目光从茶杯上移开,重新看向郁刊,“该你做的,认真做好。

不该你问的,别多嘴。

在这里,”他再次用手指点了点桌面,“平稳,最重要。

明白吗?”

郁刊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谢谢周叔提醒。”

“谢啥。”

老周挥挥手,显得很不以为然,“我就是个闲人,混日子等退休罢了。

跟你随便聊聊。”

他身体往后靠了靠,重新恢复了那副放空的状态,显然不打算再说什么了。

郁刊知道谈话结束了,他站起身,轻声说:“周叔,那我先回去看文件了。”

老周闭着眼睛,从鼻子里“嗯”了一声。

郁刊回到自己的座位,心里有点乱。

老周的话听起来像是善意的提醒,但又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消极和暮气。

混日子等退休?

这就是他未来可能的状态吗?

他甩甩头,强迫自己不再去想,重新拿起那本《基本情况汇编》,但上面的字好像更难以看进去了。

这时,林峰终于找到了他需要的东西,拿着一份文件快步走到王大海桌前。

“王主任,这是刚刚弄好的汇总表,您看一下,没问题的话我就报给县交通局了。”

王大海接过来,戴上老花镜,仔细地看了起来。

他看得很慢,手指逐行划过纸面。

林峰站在旁边,显得有些焦急,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过了一会儿,王大海抬起头,用红蓝铅笔在表格的某一处画了个圈。

“这里,大湾村的数据,跟上次他们报上来的摸底数对不上,差了三公里。

你核实过没有?”

林峰凑过去看了看,解释道:“主任,这个我问过了,村里说上次摸底的时候,把一段还没硬化的机耕道也算进去了,这次他们重新核实的,去掉了那一段。”

“有书面说明吗?”

王大海问。

“这个……口头说的,还没来得及让他们补。”

林峰挠了挠头。

“口头的不行。”

王大海语气很坚决,“让大湾村补一个情况说明,盖章。

数据必须要准确,不然报到县里,出了问题谁负责?”

林峰脸上闪过一丝无奈,但还是点头:“行,我马上让他们补。”

“还有这里,”王大海又指向另一处,“这个资金缺口的数额,你写的是预计数,要有依据,不能凭空写。

附上相关的测算依据或者会议纪要。”

“好的,主任。”

林峰的态度明显收敛了许多。

王大海这才在文件的右上角签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

“去吧,抓紧时间。”

林峰拿着文件,转身快步走出了办公室。

郁刊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这一幕。

王主任的严谨和林镇长的风风火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想起老周的话,“跑得太快,容易摔跤”。

难道指的就是这个?

他隐隐感觉到,在这个看似平静的办公室里,似乎存在着一些他尚未理解的规则和张力。

他低下头,看着汇编上“大湾村”那几个字,第一次觉得,这些陌生的地名背后,可能远比他想象的更要复杂。

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刚才观察到的这一点,虽然他还不太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然后,他深吸一口气,重新投入到那些枯燥的数字和文字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