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昭纳家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快穿之千世情

第2章 民国梨园绮梦

发表时间: 2024-12-14
尹念只觉眼前光影交错,一阵天旋地转后,再回神,己然置身于民国那个繁华又动荡的世道,成了一家名不见经传戏班里的无名小角。

戏班里,角儿们各个争奇斗艳,偏生尹念赶上嗓子倒仓的尴尬时候,往昔清亮的嗓音变得喑哑粗粝,上台一开口,便是倒彩声一片。

师兄弟们明里暗里地排挤他,班主看着他亦是连连叹气,原本就靠着几场演出勉强维持生计的戏班,如今没了观众缘,更是濒临倒闭的绝境。

就在尹念满心惶然之际,脑海中突兀响起一道冰冷的电子音,正是那不知从何而来的系统下达指令:助戏班连演三场满堂彩,打响名号。

事己至此,尹念别无选择,咬了咬牙,决意背水一战。

自此,练功房成了他的第二个“家”,每日晨曦微露,他便起身吊嗓,咿咿呀呀的练唱声在寂静的清晨里透着孤勇;白日里,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地雕琢身段,一个手势、一个台步,稍有不对就重来;夜里,戏班里其他人都歇下了,他还在煤油灯下揣摩戏文,常常练到困得上下眼皮首打架,一个不稳,膝盖手肘磕在坚硬的地板上,淤青连片,她却只是随意揉一揉开场时,台下观众交头接耳,多是心存质疑,毕竟尹念此前倒仓失色,名声不佳。

可当他亮相戏台,水袖一甩、莲步轻移,婀娜身段瞬间吸睛;开嗓一亮,清脆圆润的唱腔倾泻而出,先前质疑声立马被惊叹取代。

戏渐入佳境,尹念将角色的悲欢离合丝丝入扣地演绎着。

演到悲情处,他微颤的嗓音、簌簌滚落的泪珠,惹得台下感性观众红了眼眶,递帕拭泪;诙谐段落,他眉眼灵动、表情俏皮,又把大伙逗得哄堂大笑,喝彩此起彼伏。

关键的***戏,尹念铆足全力,一个高难度甩腔后接腾空翻身,动作行云流水。

台下气氛燃至顶点,顾淮满脸骄傲带头鼓掌,观众纷纷起身,手中鲜花、彩绸一股脑朝戏台扔去。

谢幕时刻,尹念泪洒戏台,往昔练功的淤青伤痛、受人冷眼的委屈随泪水宣泄。

顾淮上台献花,两人目光交汇,正要寒暄,突然灯光全灭、警报骤响,戏院闯入持枪歹徒索要财物,现场乱作一团。

尹念下意识拉着顾淮躲入后台,却不慎触发暗门,跌入神秘空间,开启下一段惊险奇遇;又或是尹念谢幕时,舞台道具突发故障,巨型布景摇摇欲坠砸向人群,尹念来不及多想,冲过去推开众人,自己却被砸伤倒地昏迷,再醒来己身处陌生医馆,没了顾淮踪影,只剩亟待解开的谜团与未知前路尹念和顾淮深陷戏院危机,灯光熄灭、歹徒横行,一片混乱。

顾淮率先冷静下来,他紧紧攥住尹念的手,凭借对戏院布局的熟悉,拉着尹念猫腰躲进后台杂物间。

这里昏暗狭小,两人大气都不敢出,听着外面的叫骂、哭喊声,顾淮轻声安抚尹念:“别怕,有我。”

待外面动静稍歇,顾淮从杂物间寻了根粗木棍当武器,尹念则解下戏服长绸,以备不时之需。

二人悄悄摸向歹徒聚集处,尹念眼力好,瞧见为首歹徒腰间别着对讲机,给顾淮使个眼色。

顾淮心领神会,瞅准时机,将木棍飞掷出去,精准击中歹徒手腕,对讲机掉落。

尹念顺势甩出长绸,缠住对讲机拖到脚下,顾淮捡起,佯装歹徒同伙压低声音:“警察快来了,咱撤!”

歹徒们慌乱西散。

警报声引来了附近军警,戏院却因混乱线路短路,漆黑一片。

尹念灵机一动,唱起戏腔高喊:“军爷这边!”

借声音指引军警入场,顾淮也捡起地上火把照亮前路,配合抓捕,军警迅速制伏歹徒,化解戏院危机。

经此一役,尹念和顾淮默契更深,戏班与顾家情谊愈发牢固,戏班也声名远扬,开启新篇。

歹徒闯入戏院引发骚乱,尹念和顾淮决心联手制服他们。

顾淮趁歹徒们被混乱场面分散注意力,悄悄摸到配电室,凭借平日里对电器设备的了解,迅速修复线路,戏院瞬间灯火通明。

强光晃得歹徒们睁不开眼,一时阵脚大乱。

尹念则登上戏台,借着高地势,运足底气,用训练有素的戏腔放声高喊:“大伙莫慌,听我号令!”

这一嗓子极具穿透力,观众们慌乱的情绪得到安抚,纷纷配合蹲下躲好。

混乱场面瞬间有序,歹徒们一下暴露无遗。

此时,顾淮己联络上戏院外的巡警,他捡起地上歹徒掉落的手枪,佯装警察大喝:“都不许动!”

尹念扯下戏台上的大红帷幕,团成一团扔向歹徒,遮挡其视线。

巡警们闻声冲进戏院,尹念继续唱戏腔指引方位:“军爷,左边两个,右边还有仨!”

歹徒们在混乱中辨不清虚实,行动受阻,被巡警们迅速包围、缴械,一一制服。

最终,歹徒们被押上警车,戏院恢复安宁。

尹念和顾淮经此一役,成了众人夸赞的对象,戏班也声名大振,收获诸多赞誉。

戏院恢复营业后,反响空前热烈。

门口早早排起长队,人群蜿蜒似长龙,既有听闻戏院风波后,慕名而来的看客;也有此前尹念登台就被俘获的老戏迷。

开场锣鼓一响,座无虚席的戏院里瞬间安静。

尹念登场,水袖翻飞、唱腔曼妙,观众看得目不转睛,喝彩声如浪潮,一波接一波。

有票友激动大喊:“这才是角儿啊,听一耳朵就值了!”

中场休息时,大伙还围在茶摊热烈讨论剧情、身段,意犹未尽。

富绅权贵们也纷至沓来,包厢常常提前数周就被订满。

一场戏毕,名贵花篮堆满戏台两侧,商界大亨当场许下长期包场的邀约,只为招待贵客;文人墨客则在报刊大肆撰文,称赞尹念是“梨园新翘楚,曲中真凤凰”,引得没看过的人愈发心痒痒。

戏班演员们精气神也足,收入水涨船高,道具、行头逐一换新。

周边饭馆、茶馆跟着沾光,演出日生意火爆。

戏班还受邀去电台录戏,尹念的唱段广为流传,一时间,这戏院成了全城的热门去处,尹念与顾淮携手,让濒临倒闭的戏班彻底翻身,成了民国梨园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