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的社恐人群,就去任何社交场合,都只想和熟悉的人在一起。
抵触与陌生人的接触比如说,约好了和朋友出门,结果到了地方却发现朋友带了一个不认识的人时,就会从心里感到抵触,觉得拘谨,不舒服。
害怕陌生人前来搭讪。
就算遇到发传单的人,也会避免跟对方有眼神接触。
因为不爱说话,老是被人认为目中无人冷漠没有礼貌。
但其实他们真的只是不知道说什么好。
很多人可以说是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社恐的主要问题是因为自卑。
但这只是表象。
最大的问题不是自卑,而是一种自我贬低。
因为长期自我贬低自己而导致的自卑,习惯自我贬低,可能要追溯到童年时期。
他们往往有一个爱指责的父母,总能发现孩子的错误和缺点。
然后毫不留情的指出来,进行一种毫无下限的批评与否定。
在父母看来,他们好像浑身上下没有一个优点,孩子怎么做都是不够好的。
随着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启动认同这个心理防御机制。
他们会开始相信真的是我自己不够好,父母才会否定和指责我。
然后就会习惯性的自贬,哪怕己经离开了父母出来生活。
己经没有贬低你时开始自我贬低。
那如果觉得自己失控,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们要首先了解一个词,叫情绪闪回情绪闪回是一种令人不安的强烈。
陷于闪回中的人其实是是在重新经历童年时糟糕的情绪体验。
我们在社交场合中感到害怕的时候,很可能就就处在情绪闪回中。
我们需要察觉和识别自身的状态,这包括了焦虑、恐惧的情绪、强烈的羞耻感、生理上的紧绷感和灾难化的想象。
察觉到这些之后呢,需要告诉自己,我正在经历情绪闪回,提醒自己虽然感到害怕,但我身边没有危险,此时此刻我很安全,我己经长大了,可以保护自己了。
那么下一步就是系统脱敏训练,通常又被称为渐进式暴露训练,是由南非的心理大师提出来的。
其实方法很简单,就两步。
第一步是建立一个社交恐惧感,把那些让自己社交恐惧的事按照焦虑程度由低到高列出来,并且量化打分。
那这个列表呢越详细越好。
第二步呢是按照列表上的东西,由简单到困难,每周不断的尝试挑战。
比如第一步我们可以先试试和陌生人问路,然后不断练习,首到你完全麻木,感觉就像和你好朋友说话一样自然了,然后再尝试下一个等级,就这样不断的递进,你的社交恐惧就会慢慢缓解,有时候社交焦虑是我们用来自我保护的盔甲,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回避社交的背后,我们到底在保护什么?
“我是一个没有优点的人,我可以接受自己。
自此一切都变得十分简单。”
没有优点也没有关系,还是很喜欢自己,人生来就是要喜欢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