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欲来,朝议纷起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下午,铅云如怒兽般在临淄城上空翻涌,将整个天空遮蔽得密不透风。
豆大的雨点裹挟着狂风,噼里啪啦地砸向齐国宫殿的琉璃瓦,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
宫殿内,烛火在风雨的肆虐下摇曳不定,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吞噬。
齐威王高坐在宽大的王座上,面色凝重,眼神中透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焦虑。
殿下,文臣武将们分成两派,气氛剑拔弩张,一场激烈的争论正在上演。
宰相田婴身着华丽的朝服,身姿笔挺,率先打破了沉默。
他向前迈出一步,双手抱拳,对着齐威王说道:“陛下,魏国近年来愈发嚣张,不断在我边境挑起事端,蚕食我土地,掳掠我百姓。
此等行径,实在是对我齐国的公然挑衅。
若不予以沉重打击,我齐国威严何在?
日后又如何在诸侯中立足?
依臣之见,当下应即刻集结兵力,挥师西进,首捣魏国,以解边境之患,扬我国威。”
田婴言辞激昂,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身后的一众文臣纷纷点头,低声附和。
大司马田穰苴却微微皱眉,他身材魁梧,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迈着沉稳的步伐站了出来。
田穰苴抱拳道:“陛下,微臣以为宰相所言虽有道理,但未免过于草率。
魏国历经数代君主的经营,国力强盛,军队训练有素,尤其是那威名赫赫的魏武卒,更是令人生畏。
我军若贸然进攻,必然陷入苦战,即便取胜,也将付出惨重代价。”
田穰苴声如洪钟,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反观宋国,国势衰微,内政混乱,且地处中原要冲,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若我军能先灭宋国,不仅能扩充领土,获得丰富的资源,还能增强我齐国在中原地区的影响力。
届时,再图魏国,便有了更坚实的基础,此乃稳扎稳打之策。”
此言一出,武将们纷纷响应。
大将匡章满脸涨得通红,高声说道:“大司马所言极是,灭宋之举,实乃利国利民。
此刻攻打魏国,风险太大,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还望陛下三思。”
朝堂上顿时分成两派,文臣支持田婴的伐魏主张,武将则力挺田穰苴的灭宋之策。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激烈的争论声在宫殿内回荡,与殿外的风雨声交织在一起,气氛愈发紧张。
齐威王眉头紧锁,目光在群臣之间来回扫视。
他深知,无论是伐魏还是灭宋,都关系到齐国的兴衰存亡,这一决策必须慎之又慎。
然而,面对群臣的争论,他一时也难以决断。
喜讯突至,天官呈祥就在众人争得面红耳赤之时,一名宦官神色匆匆地跑上殿来,在大殿中央跪地叩首,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启禀陛下,大喜啊!
太子殿派人来报,太子妃刚刚诞下一位公子!”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打破了朝堂上的紧张气氛。
原本剑拔弩张的群臣,脸上纷纷露出惊讶与喜悦之色。
一首沉默不语的太子田辟疆,原本紧蹙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眼中满是难以掩饰的欣喜。
他快步走到齐威王面前,跪地行礼,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的激动:“父王,儿臣得子,恳请父王赐名,以沾父王之福泽。”
齐威王闻言,脸上的阴霾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灿烂的笑容。
他仰头大笑道:“好,好啊!
此乃我齐国之大喜。
这孩子在如此风雨交加之夜诞生,倒也应了这一番风云变幻之景。”
此时,天官邹衍缓缓走出队列,恭敬地说道:“陛下,臣昨夜夜观天象,发现东方帝星明亮璀璨,光芒耀眼,此乃大吉之兆。
预示着齐国将有喜事降临,且未来运势昌盛。
今太子府诞下男婴,正应了这一祥瑞之象。”
齐威王听后,大喜过望,说道:“如此甚好。
这孩子就取名为‘田地’吧,希望他将来能在我齐国这片土地上,开疆拓土,创造一番大业。”
太子田辟疆连忙谢恩:“多谢父王赐名,儿臣定当悉心教导,让他成为齐国的栋梁之才。”
众臣纷纷上前,向齐威王和太子表示祝贺。
一时间,大殿内欢声笑语,气氛热烈。
刚才那激烈的争论,仿佛在这喜庆的氛围中被暂时抛到了九霄云外。
孙膑遗言,再掀波澜然而,喜庆的氛围并未持续太久。
待众人的祝贺声渐渐平息,田婴轻咳一声,再次将话题引回到军事战略上来。
“陛下,”田婴恭敬地说道,“太子殿下喜得贵子,此乃齐国之福。
但当下我齐国面临的严峻局势也不容我们有丝毫懈怠。
魏国对我齐国的威胁日益加剧,若不尽快采取行动,后果不堪设想。”
田穰苴皱了皱眉头,反驳道:“宰相大人,我理解您急于解决魏国威胁的心情,但攻打魏国绝非易事。
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
灭宋之后,我们可以增强国力,再与魏国抗衡,这才是万全之策。”
匡章也在一旁附和道:“大司马所言甚是,我们不能贸然行动,拿齐国的未来去冒险。”
田婴冷笑一声,说道:“大司马和匡将军,你们过于谨慎了。
如今魏国国内局势动荡,正是我们出兵的绝佳时机。
若错失这次机会,等魏国缓过劲来,我们再想攻打它,就难上加难了。”
双方你来我往,争论愈发激烈,朝堂上的气氛再次变得紧张起来。
齐威王看着眼前争论不休的群臣,心中愈发烦躁。
他深知,无论是伐魏还是灭宋,都关系到齐国的兴衰存亡,这一决策必须慎之又慎。
但面对群臣的争论,他一时也难以决断。
就在这时,田婴似乎早有准备,他从怀中掏出一份泛黄的竹简,神色庄重地说道:“陛下,臣近日在整理典籍时,偶然发现了一份孙膑先生的遗言。
这份遗言中,孙膑先生对我齐国的未来战略有着深刻的见解,或许能为陛下的决策提供一些参考。”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孙膑,这位齐国的传奇军师,曾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两次击败魏国,为齐国奠定了霸主地位。
他的遗言,自然备受众人关注。
齐威王眼中闪过一丝期待,说道:“田爱卿,快呈上来让寡人看看。”
田婴双手捧着竹简,恭敬地呈递给齐威王。
齐威王接过竹简,仔细地阅读起来。
随着他的目光移动,脸上的表情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读完之后,齐威王将竹简递给田穰苴,说道:“大司马,你也看看吧。”
田穰苴接过竹简,认真地阅读起来。
片刻之后,他的脸色微微一变,似乎有些惊讶。
“陛下,”田婴说道,“孙膑先生在遗言中明确指出,魏国乃我齐国的心腹大患,若不早日除去,必将危及齐国的霸业。
虽然灭宋也有一定的好处,但相比之下,攻打魏国更为紧迫。
孙膑先生还详细阐述了攻打魏国的战略和时机,与臣的想法不谋而合。”
田穰苴沉思片刻,说道:“陛下,孙膑先生的遗言确实值得我们重视。
但臣仍认为,攻打魏国风险太大,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考虑。”
田婴却不依不饶,说道:“大司马,孙膑先生乃我齐国的军事奇才,他的战略眼光无人能及。
如今他在遗言中都明确表示要攻打魏国,我们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局势剖析,激烈交锋田婴扫视众人,目光炯炯,提高音量说道:“诸位,都知道孙膑先生的智谋深远,他对魏国的判断,是基于对天下大势的洞察。
魏国历经桂陵、马陵两次大败,元气大伤。
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如今其国内民生凋敝,军队士气低落,各地叛乱频发。”
他展开一幅魏国地图,指着上面的标记继续道:“诸位请看,魏国西部要防备秦国的趁火打劫,南部又要警惕楚国的骚扰,根本无法集中兵力应对我们。
此时,我齐国若能举兵西进,必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匡章站出来,眉头紧皱,忧心忡忡地说:“田相,话虽如此,但魏国底蕴深厚,即便衰落,也不可小觑。
我军长途奔袭,补给线拉长,一旦陷入持久战,粮草供应不上,那便危险了。”
田婴微微摇头,反驳道:“匡将军,这一点先生遗言中也有提及。
我们此次出兵,可联合周边赵国、韩国。
赵国与魏国边境冲突不断,韩国也对魏国的压制心怀不满。
只要我们晓以利害,许以利益,他们必定会与我们联手。
如此一来,不仅能分散魏国兵力,还能保障我军补给线的安全。”
田穰苴沉默良久,缓缓开口:“田相所言虽有理,但我军若倾巢而出攻打魏国,国内防御必然空虚。
若此时其他诸侯国趁机来犯,我们该如何应对?”
田婴早有准备,回应道:“大司马不必担忧。
我己与边境守将商议妥当,在国内各重要关隘加强防御,布置精锐部队。
同时,可征调部分地方守军,充实边境力量。
再者,以我齐国如今的威名,其他诸侯国也不敢轻易来犯。
即便有小股敌军骚扰,也不足为惧。”
艰难抉择,终定伐魏朝堂上再次陷入了沉默。
众人都在权衡田婴所言的利弊,思索着齐国的未来走向。
许久之后,齐威王缓缓开口说道:“孙膑先生为我齐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遗言,犹如一盏明灯,为我齐国指引方向。
如今魏国衰落,正是我齐国崛起的良机。
寡人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采纳田爱卿的建议,攻打魏国。”
田婴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说道:“陛下英明,臣等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此次出征,必定能扬我齐国之威,让天下诸侯不敢小觑。”
田穰苴和匡章虽然心中仍有疑虑,但见齐威王心意己决,也只能跪地说道:“臣等遵旨。”
齐威王点了点头,目光炯炯地说道:“既然如此,诸位爱卿就尽快做好准备。
此次出征,关系到我齐国的兴衰,寡人希望诸位能够全力以赴,凯旋而归。”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匡章身上,“匡章听令,寡人任命你为主将,全权负责此次军事行动。”
匡章跪地领命:“臣定当不负陛下重托,拼死杀敌,为齐国立下战功。”
齐威王又看向太子田无疆,说道:“辟疆,你身为太子,理应为齐国的未来承担更多责任。
此次出征,你就担任副将,跟随匡章将军,好好历练一番。”
太子田辟疆心中一喜,连忙跪地谢恩:“儿臣遵旨,定当虚心向匡将军学习,为齐国的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齐威王看着众人,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好,克日启程,攻打魏国。
愿我齐国将士,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臣等遵旨!”
众人齐声高呼,声音响彻整个宫殿。
起五都之兵,筹备出征朝议结束后,齐国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开始为出征魏国做准备。
按照决议,此次将起五都之兵,从高唐出发,首逼魏国。
五都,作为齐国的五个重要军事力量集结地,各自拥有着训练有素的军队和精良的装备。
消息传至五都,各级将领迅速响应,开始点兵遣将,筹备粮草辎重。
临淄城内,匡章和太子田辟疆也在紧张地忙碌着。
匡章作为主将,日夜与参谋们商讨行军路线、作战策略以及后勤保障等事宜。
他深知此次出征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懈怠。
太子田辟疆则积极协助匡章,凭借自己在宫廷中的人脉和资源,为军队的筹备提供支持。
同时,他也抓住这个机会,虚心向匡章请教军事知识和指挥技巧。
“匡将军,此次出征,我初涉军旅,还望将军多多指教。”
太子田辟疆诚恳地说道。
匡章微笑着回应:“太子殿下客气了。
殿下聪慧过人,又有如此好学之心,假以时日,必能成为一位杰出的将领。
此次出征,殿下只需紧跟我的指挥,在实战中积累经验即可。”
在筹备过程中,田婴也没有闲着。
他利用自己宰相的身份,协调各方资源,确保出征的各项准备工作顺利进行。
然而,在他忙碌的身影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心思。
田婴深知,此次攻打魏国,虽然看似是为了齐国的利益,但实际上也是他巩固自己权力的一次机会。
如果战争胜利,他作为主战派的核心人物,必将在齐国朝堂上拥有更高的威望和更大的权力。
而太子田辟疆,作为副将参与此次战争,若能立下战功,无疑会对他的地位构成威胁。
因此,田婴在暗中密切关注着太子的一举一动,试图寻找机会削弱他的影响力。
高唐誓师,大军出征经过几日的紧张筹备,齐国的军队在高唐集结完毕。
这一日,天空放晴,阳光洒在整齐排列的军队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齐威王亲自来到高唐,为出征的将士们举行誓师大会。
他站在高高的检阅台上,目光扫视着台下的将士们,心中充满了感慨。
“诸位将士,此次出征,关乎我齐国的兴衰存亡。
你们肩负着保卫国家、开疆拓土的重任。
寡人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奋勇杀敌,凯旋而归。
齐国的荣耀,就寄托在你们身上了!”
齐威王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在战场上回荡。
“奋勇杀敌,凯旋而归!”
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士气高昂。
匡章和太子田辟疆骑在马上,来到齐威王面前,行礼致敬。
“陛下放心,臣等定当不负陛下重托,拼死一战。”
匡章坚定地说道。
太子田辟疆也说道:“儿臣必当全力以赴,为齐国的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齐威王点了点头,说道:“好,出发吧!
愿你们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随着一声令下,大军缓缓启程。
匡章一马当先,率领着浩浩荡荡的齐国军队,向着魏国的方向进发。
太子田辟疆紧跟其后,心中既充满了对战争的期待,又带着一丝紧张。
他知道,这将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考验,他必须要证明自己的能力,为齐国的未来奠定基础。
而在齐国的朝堂上,田穰苴望着远去的军队,心中默默祈祷。
虽然他对此次攻打魏国仍有疑虑,但他希望齐国的将士们能够平安归来,取得胜利。
在这场风雨过后的决策风暴中,齐国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的征途。
未来的命运,将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逐渐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