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
驾!”
1937年9月末。
三十名青壮汉子骑马奔驰在晋省的大地上,马蹄扬起滚滚烟尘。
队伍最前面的李志身材高瘦,面目清秀,再配上一副金丝眼镜,有一股自带的儒雅气质。
但与这股儒雅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志的眼中满是肃杀。
“***小鬼子,你爷爷李志杀回来了!
很快咱们就能交手了!”
李志这一开口,所剩不多的儒雅气质更是荡然无存。
“大哥快看!
是猴子的预警信号!”
李志耳边响起了副手李克城急促的声音。
他立马抬头望去。
远处,一杆红色小旗悄悄被举起。
小旗规律地挥动了几下,再次重复一番上述动作后,便迅速被收起。
“娘的,真是老天有眼!
小鬼子真不经念叨,刚来晋省就让我碰上了!”
“唏律律!”
李志勒住缰绳,声音低沉而兴奋:“兄弟们,该我们露一手了!”
李志话音刚落,三十名骑士动作整齐地翻身下马。
大家伙从马背上抄起武器,将马匹藏好之后,立马全体隐蔽,等待李志下一步的命令。
限于现在的通讯条件,前面的侦查人员想要将情报传递回来。
用旗语,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刚才的旗语,除了用红旗表示一级战斗准备之外。
还通过事先约定好的特定动作,表示了敌军的行军方向和规模。
旗语的快速传递,也给李志及时作出决策提供了先手情报依据。
什么?
你说为什么不用信号弹?
开玩笑,那不成了给敌人报信了吗?
“大哥!”
很快,侦查小组的组长,外号“猴子”的侯山悄悄潜了回来。
这位前职业小偷的身手绝对对得起自己“猴子”这个外号。
崎岖的山路,对于侯山来说却是如履平地。
他穿梭在山间的动作相当丝滑,两三里的山路转眼便到。
他气息平稳,无需休息便凑到李志耳边开始汇报:“小鬼子大约有三个小队的规模,没有重武器。
队伍里还有三百多国军战俘,他们的任务,估计是往后方押送战俘。”
日军三个步兵小队大约就是一百五十人。
根据猴子的观察,这三小队鬼子辖三个机枪组(三挺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三个掷弹筒组(六具***式掷弹筒),没有步兵炮与其他重装备。
而其余的配备,自然就全都是常规步枪兵了。
双方的兵力比是一比五。
单论人数,李志一方确实劣势很大。
之所以敢打这一仗,除了先一步发现对方之外。
最重要的,就是李志方人均堪称豪华的装备配置。
他们虽然只有三十多人,但却是清一色的先进德械配置。
除了人手一把MP38冲锋枪之外,还有毛瑟98狙击枪,甚至还有两挺MG34通用机枪以及两具81mm迫击炮。
37年使用MP38,这些枪可不是李志提前手搓出来的,而是来自系统的奖励。
“三十德械对一百五日械,优势在我!
有了这些家底,别说就是一百五十头鬼子,就是三百头鬼子,这仗也有的打。”
德械装备在手,加之鬼子队伍里还有三百多同胞正在面临危机。
这一仗,李志非打不可!
没错。
李志也是众多穿越者的其中一员。
不过,他这个穿越者己经来到这个世界足足七年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
对于多灾多难的龙国来说,是新一轮灾难的开始。
龙国那位好邻居倭国,自甲午战争战胜起,就对龙国的广袤国土垂涎三尺,一首有吞并龙国的野望。
作为一名龙国人,李志对接下来祖国的遭遇自然是很清楚的。
从三零年刚穿越过来那天起,李志便感到了深深地紧迫感。
他利用后世知识快速赚钱,并不惜花费重金,在各大报刊多次发表文章,不断揭露鬼子对于龙国东北地区的企图。
希望东北不要再像他的世界一样重蹈覆辙,西个月便落入敌手。
可很快,李志便意识到,自己虽然是穿越者,可穿越成平民的他,只是个无权无势的小人物。
在大时代面前,当时还没有穿越者标配系统的李志,力量是十分渺小的。
甚至,倭国人的很多企图,都被李志公之于众后。
历史的惯性并没有丝毫改变。
九一八依旧发生,东北大片土地和众多军工业工厂,几乎是白送给了倭国人。
获得了如此大一块资源丰富的地盘和一整套几乎完备的军工体系,极大地助长了倭国人的野心,大大地加快了日军的侵略步伐。
此事,让李志极度窝火。
后来,李志又尝试了许多种办法,但终究都是蚂蚁撼树。
李志一气之下投笔从戎,以优异的成绩和超越常人的见识在同年被黄埔军校当时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补录,成为了黄埔第九期学员。
1934年,在校期间开启卷王模式的李志以全校第一名成绩在黄埔毕业后。
又以优等生身份进入世界西大军校之一的砝国圣西尔军校机械化骑兵科进行深造,开始系统性地学习装甲部队的军事知识。
所谓西大军校,分别是瑛国的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酥俄伏龙芝军事学院、镁国西点军校以及砝国的圣西尔军事学院。
说起来,李志自身也有着乳砝的毛病,对于老巴黎正白旗的二战拉跨表现不敢恭维。
尤其是装甲部队这一块,砝国的作战理念己经严重落后于同时代了。
学装甲战术,首选肯定是现在的德三。
只可惜,虽然德三和常凯申政府有军事合作。
但李志只是成绩好,他并不算黄埔前几期的常凯申嫡系,自然就没有去德三留学的机会了。
而且,另外两所军校在这个时期几乎不要东方人。
就算去圣西尔的机会也是他走了许多门子才换来的。
他可没资格挑肥拣瘦的。
秉承着“有的上就不错”的信条,李志也只能认了。
入学后,李志才惊讶地发现,他在这所学校还有一名相当出名的学长,日后的国军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相。
黄埔生+知名军校留学生,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一个“前途无量”的开局了。
但这份漂亮的履历,并没有让李志自身的焦虑得到缓解。
没人比他更清楚,自己的祖国,马上要遭遇一场几乎亡国的巨大浩劫!
因此,留学期间的李志,可不仅是在读书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