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银白色的月。
一座茅屋。
一块青石嵌在地里。
一个男人坐在那块被擦拭的滑溜溜的青石上面,不断的往身前的的火堆里添着柴火。
耳边是一阵阵噼里啪啦的响声,火星子不断地往外溅射着。
摇曳的黄光照亮着男人的脸,那是一张年轻却又有些苍白的脸,说不上多英俊,说不上多好看。
在他身边有两道比他小一点的身影,一个男孩坐在一块有着光滑表面的石头上,不停地搓着双手。
再旁边的石头上面却没有坐人,一个女孩正站在男孩的身后微微躬着身子,看起来就跟外面树上的秋叶一样,一吹就倒。
“所以现在改了之后应该是多少年了?
"男孩开口问道。
“同治三年,”男人瞥了一眼男孩身后那道纤弱的身影继续说道,”也就是你们大渭李氏,东吴陈氏,北齐周氏三分天下的第三年。”
”听镇上人说起来,我们应该算一会儿大渭人,一会儿卢…….”不等男孩把那个卢什么人说完,女孩拍了拍他的肩膀,应该是示意他不要再往下说。
“姐,知道了知道了,”男孩的语气里透露着一点点的不耐烦,扭过头去做了一个鬼脸,然后转过来双手抱在脑后,笑了一笑,“小爷我也是身不由己,没办法。”
女孩看见男孩的鬼脸,非但不恼,反而笑脸盈盈,轻轻的摸着男孩的头。
被摸了之后,男孩瞬间皱起眉头,一下子就跳了起来,埋怨道:”姐,再摸你弟弟我就要长不高了!”
女孩仍是笑着,用左手捂着嘴,没有笑出声。
一旁的男人似乎对二人的打闹视而不见,仍是一首往火堆里加着柴火。
他盯着那烧的正厉害的火苗,模模糊糊好像看见了一盏青灯,一盏点在黑夜里的青灯,随后,就像一场大火,以一灯传诸灯,一瞬间,万灯皆明!
外面的夜色也渐渐深了。
——————————————————同样是在此时的月下,两名女子正在赶路。
较为特殊的是,右边的女子左手撑着一只油伞。
“前面应该就到了,还记得我之前的话吧。”
左边的女子轻轻开口,似乎不愿打破这夜色的宁静。
说完,她停下脚步。
月光洒在伞面上,油伞低垂,挡住了两人的脸庞。
也挡住了她们所有的心事,怕是在这寂静无人的深夜,就连月光也无法触摸她们的内心。
“记得呢,放心吧。”
撑伞的女子笑了一笑,然后右手拍了拍腰部别着的剑鞘。
“走吧。”
说完二人继续开始赶路。
此刻伞下左边那张脸,嘴唇微微动着,一阵喃喃低语,声音小到身旁的撑伞女子都没发现。
二人就这样撑着伞,一首不停地赶路,就像把夜色和月光披在了身上,与这片黑夜融为了一体,没一会儿就消失不见了。
就像那诗中所写的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携风来,随风去,隐匿于夜色之中。
匆匆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