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在20世纪70年代,三有降生于这个宁静的小村庄。命运的齿轮从一开始就对他显露出残酷的一面,尚在懵懂幼年,父亲便撒手人寰,留下他和两个哥哥,与老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的重担过早地压在了这个家庭的肩头。母亲每日起早贪黑,在田间辛苦劳作,靠着微薄的收成勉强维持生计。在漫长岁月里,兄弟三人在贫寒中渐渐长大。时光改变了每个人的轨迹,二哥凭借自身努力,在外面的世界闯出一片天,而后远走他乡,再未归来。大哥则选择留在村里,守着祖屋与母亲,继续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而老三,也就是三有,因在兄弟中排行第三,便有了这个质朴的名字。三有的家离我奶奶家不过咫尺之遥,拐过街角便能望见那几间破旧的土坯房。在我的童年记忆里,三有是个特殊的存在。每当我们几个孩子着急忙慌地往奶奶家赶,却不确定家中是否有人时,总会习惯性地跑到三有家门前,大声询问。只要三有给出回应,或肯定,或否定,我们便能少走冤枉路。三有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屋内陈设简陋,除了几件破旧的生活用品,几乎再无他物。为了生存,三有想尽办法。他常常穿梭在村子的大街小巷,目光搜寻着每一个角落,将人们丢弃的破衣服、破瓶子收集起来。那些破旧的衣物,洗净后便是他四季的衣裳;而收集来的瓶子,积攒到一定数量,便能换来些许微薄收入,用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开销。尽管生活如此艰难,三有脸上却总是挂着笑容,那是一种纯粹、质朴的笑,不带一丝杂质。他对村子里的每个人都充满善意,谁家有需要帮忙的小事,他总会第一个出现,虽然有时笨手笨脚,但那份热心肠却从未改变。在村子里,他就像一颗不起眼却始终散发着微光的石子,镶嵌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成为了童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有经常坐在张奶奶家葱地附近石墩子后边她的院子里种满了郁郁葱葱的葱。每当三有饥肠辘辘却又身无分文时,便会小心翼翼地来到老奶奶的葱地旁。他知道不应该随意摘取,可实在饿得没办法,只能怀着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