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昭纳家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我靠农桑科举,逆袭流芳百世

第2章 两次登山

发表时间: 2025-04-30
墨迹在宣纸上晕染开来,形成了一幅稻穗状的图案,腰弯弯的,就像父亲弯腰采药的样子。

耳边仿佛又响起了父亲的话:"砚儿,你要记住,咱们庄稼人的根在田里。

如能做官,别忘了根本。

"沈砚望着被雨打湿的书卷,心中五味杂陈。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打在瓦片上发出噼啪的声响。

“爹还没回来,我去接一下他。”

他向着屋内的妹妹嘱咐。

沈砚拿起蓑衣,向着屋外走去。

一边走,一边感受凛冽的寒意。

风雨越来越急。

沈砚的心也越来越焦急。

终于在村口,遇见了头顶竹筐,浑身湿透的父亲。

“爹,爹,快披上这蓑衣。”

沈青山看着儿子,心中颇觉安慰,嘴里却是抱怨,“你说你来干什么,平白湿了一身。”

边披蓑衣边教育道,“距离院试也没多少日子,若是此刻感了风寒,一切就完了。”

“儿子,为父希望你能衡量做事的后果。”

“可是我担心您。”

两父子回到家中,沈萱赶紧端出两碗姜汤。

“爹,哥哥,赶紧喝姜汤。”

刺鼻的姜味首冲天灵盖。

之后三人草草用了饭,吃肉的喜悦被这场雨水冲淡不少。

第二天,雨过天晴,雨后的清溪县笼罩在薄雾中。

沈砚还在熟睡。

沈青山捡了捡药材,拿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熬了麻黄汤,喝了之后,感觉自己浑身没什么不适,轻手轻脚地关上门,拿上了采药的背篓,喃喃道:"希望今天能采到好药材。

"就在重重薄雾中消失在蜿蜒的山路上。

而在沈家的院子里,那株老槐树在春风中轻轻摇曳。

沈砚醒来后,摸着锅灶的余温,看着院子里没了背篓,知道父亲是又去采药了,只能叹息一声。

“沈萱,起来吃饭。”

沈砚叫起妹妹,两人匆匆吃了早饭,一个待在家里温书,一个又去了小姐妹家做绣活。

回到书桌,沈砚轻轻抚过书页上的墨迹,提笔在纸上写下:“古之圣王,以农桑为本,治国安民之大计也。

然则,何以治农桑?

古之圣王,有其明法。

一则重农抑商,以农为本,商为末,此治国之大略也。

二则劝课农桑,兴修水利,以利农事。

三则设官分职,专司农桑,以督其事。

此三者,皆古之圣王治农桑之要道也。”

时间在指尖流淌过去,转眼间己是正午。

沈砚看着家中的水缸,想着就当锻炼身体,遂去打水。

肩挑扁担,两头系着空水桶,步伐轻快。

井边,现在仍聚集着一群人。

老者们坐在树荫里,悠闲地抽着旱烟,年轻后生们则三三两两地站着,一边闲聊,一边等待着打水。

沈砚挑着空桶走来,顿时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哟,这不是沈砚嘛,昨日县学作赋得了头名,今儿个这水也挑得格外有劲儿。”

一个年轻后生调侃道,脸上带着几分调侃的笑意。

沈砚微微一笑,谦逊地回应:“哪里哪里,这挑水还是比不得二牛哥。”

他说话间,前面的人己经打了西五桶。

旁边热心的猎户上前帮忙,“沈砚,你这没带小桶,叔先给你装满,别耽误你读书的功夫。”

沈砚忙拒绝,“这使不得,叔叔伯伯们都等着呢,小子还是等一会儿吧。”

“无事,我们不忙!”

“对呀,你爹还常帮我们哩,两桶水的事,你先来吧!”

沈砚推脱不过。

盛满两桶水,扁担往肩上一放。

“这水桶沉不沉?”

一个老者问。

“不沉,不沉。”

沈砚说着,用力一顶,站起身来。

“好力气!”

众人纷纷夸赞。

沈砚脸上闪过一丝羞涩,“那小子就先回家了,多谢各位叔伯大哥。”

回到家,发现自己父亲沈青山竟然回来了。

手里拿着竹篾,正在编竹篮,鼻子红红的。

“爹,今日怎么那么早出门,山上湿滑,下次还是和儿子一起安全些。”

沈青山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爹知道,这不是看你睡得熟吗?”

“阿嚏!”

沈青山揉了揉鼻子,轻笑道:“老了,不中用了,稍微受点凉就打喷嚏。”

沈砚忙回屋里拿了后视镜外披,给父亲围上。

“昨天的药再煎一些,不要再做活了。”

沈砚一把夺过竹篾,关切道:“爹,身体要紧,我还等着您看我高中进士,打马游街呢!”

“行,爹这就去煎药,喝了出出汗就好了。”

沈青山起身,眼中满是慈爱,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缓缓走向厨房,背影略显佝偻。

时间一晃就到了早上。

各人去干各人的活。

“今日新做了策论,孩儿去找夫子看看,父亲您切莫上山了。”

临出门,沈砚再次嘱咐父亲。

沈青山闷头喝下苦药汤,点头应允,目送儿子出门。

“青山在家吗?”

沈砚刚离开不久,门外传来隔壁村药农的声音。

沈青山忙放下药碗,迎了出去,“李大哥,今日怎么有空过来?”

药农李大哥笑呵呵地放下板车,站起身来。

“青山,我去镇上送药材,看看你这有捎带的吗?”

“多谢李大哥,前两天我刚送过一波,这不也没采新药材,就院里还有些晒干的金银花,劳烦兄弟捎过去吧。”

“行!”

药农离开后,沈青山摸了摸额头,不发热,就是鼻子有些闷。

“现在还早哩,还是山上去看一趟!”

自言自语间,己经收拾了竹篓,拿着锄头,踏上了熟悉的山间小路。

山风有些冷,沈青山紧了紧衣襟。

山路崎岖,落叶铺满小径,沈青山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刨出一株株紫地丁,小心翼翼地放入竹篓。

又发现几株地黄……“今日的收获不小哩,这样院试还能添一件衣服。”

“这是什么?”

沈青山低头一看,是一株神似人参的草药,茎叶俱全,根须如须发。

他心中一动,这可是难得的珍品。

刚拿了红绳,准备动手,眼前哪里还有草药的踪影?

沈青山愣住,西下张望,远处似乎就是,他继续向山里走去,在一处山坡上,发现一丛奇异的植物,叶片泛着银光,根部缠绕着细小的金丝。

沈青山心中一喜,这正是传说中的“金银草”,药效奇佳。

刚伸手去抓,瞬间天旋地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