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昭纳家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穿越之农家脱贫路

第2章 收麦子

发表时间: 2024-12-05
天色未亮,院子里就响起了人声。

今天割麦子,全家都起来得很早。

吃完早饭,王守田就安排各自的任务。

他和三个儿子儿媳去地里割麦子,大郎、二郎、大妞去地里帮忙。

老伴牛氏则带着青荷几个小的去晒场看麦子。

小林村的晒场在村头,进村的路边有一片夯实平整的空地,平常都是村民***休闲的地方。

到了农忙时,就会用来晒粮食。

青荷他们到的时候,己经有一些晒席铺在了空地上,看来己经有人去地里割麦了。

王守田和儿子们把家里的晒席放下,也出发去地里开始割麦。

现在太阳己经升空,地上的露水差不多干了,青荷和几个兄弟帮着牛氏把晒席铺开。

几个月没有用的晒席刚打开又卷在了一起。

牛氏就让孙子去搬了几块石头压在席子两边。

另一边王守田几人过了河,走在田坎上,麦田里都是弯着腰的村民,地里堆着一把把的麦子。

走到田边,弯下腰,左手抓着一把麦秆,右手拿着镰刀在麦子根部一割,然后把割好的麦子放在一边,再重复动作。

等大人割完一段距离,三个小的就把割好的麦子垒放在一起,用绳子一捆捆的扎起来。

垒了几捆,王顺禾他们就挑到晒场去。

由守在晒场的牛氏几人摊开晾晒。

因为是太阳出来后再割的麦子,麦穗上露水己经晒干。

割下来的麦穗再晒半天差不多就晒干了。

晒干后,再用石碾将麦子碾压多遍脱粒。

石碾数量有限,小林村也有用连枷拍打脱粒的。

快到中午,王守田让几个儿媳回去准备午饭,他和三个儿子再割一会。

把剩下的麦子挑到晒场,放下担子,王守田上前搓了搓晒了一上午的麦穗,一搓就掉粒了。

“晒的不错,等吃了饭,把上午晒的麦子都打了。”

“好的,爹”王顺禾站起身回应,他刚才也去检查了一下麦子的情况。

吃过午饭,小孩在家休息。

王守田和儿子儿媳则去晒场碾麦子。

用石碾把麦子碾压一遍,再把麦子翻一面,重新进行碾压。

等麦秸和麦粒彻底分离了,用木杈把秸秆挑起来抖动,抖干净麦粒。

再叉走秸秆,放到一旁,后续垒成垛子。

王顺禾把脱粒好的麦子用木锨铲起,高高抛出去,让麦粒和麦壳分离。

他媳妇郭氏则用扫帚把分离后的麦粒堆里剩下的杂物扫出。

王顺林和王顺丰两夫妻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清理干净的麦粒堆在一起,用麻袋装起来,挑回家放在院子里摊开再晒一下,晒一下午就装起来入库。

下午,5岁的王青荷和亲哥王宁枫在家晒麦子。

说是晒麦子,其实就是让他们待在家里,免得去地里被太阳晒伤。

顺便看着院子里的麦子,别让鸟雀和家里的鸡糟蹋了。

青荷毕竟不是真的小孩,在家里也不闲着。

时不时用竹耙子翻动麦子,也防着有鸟雀或鸡鸭来吃粮食或者拉屎。

循环往复,从割麦子到装袋入库,再把麦秆背回家,王家花了十天才收割完成。

这还是他们家劳动力多做得快,村里人少的人家还要忙几天。

这天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饭,今年的新麦子蒸的麦饭,一碗切成薄片的腊肉,还有几碗这个时节常见的蔬菜。

“地里的活都干完了,老大你们三个明天带媳妇回娘家看看,给亲家帮把手。”

王守田给几个儿子说明天的安排。

王青荷己经习惯了她爷爷安排家里的事情,和前世不同,在这个大家庭里,王守田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长。

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他安排,其他人也习惯了听从。

安排好几个儿子,轮到孙子孙女。

“大郎,二郎明天去看看你姑姑。”

“好的,爷爷。

明天我带弟弟去。”

王宁松乖巧点头,他爷是让他们兄弟去帮姑姑家帮忙。

王守田和牛氏的女儿王小苗嫁给了刘桥村的刘大虎。

刘女婿家里兄弟六个,他是最小的。

刘家父母相继去世后,就分了家。

刘大虎农闲时会走街串巷的做货郎赚家用。

但一到了农忙时,夫妻两个带着俩孩子就手忙脚乱的。

成亲几年多赖几个兄弟和老丈人家的帮衬。

今年家里的大孙子,二孙子年纪增长,于是王守田就让他们去姑姑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