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昭纳家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明珠暗投!

第 1章 遇他

发表时间: 2025-01-11
我去村口接他时,他站在大巴车下站站点,手里提着黑色行李包,白衬衫一尘不染,整个人干净的像一块上等羊脂玉。

我们所在的地方叫辛县,属于贫困县。

居住此地的人大多是留守老人,枯枝败叶堆一起,组成一个个小村,再由一个个小村组成一个县。

这人往那一站,把原本就拱肩缩背的村庄,显得更加老态龙钟。

出发前,我特意看过他的毕业照。

那是一张大集体照,他站在最后一排,一头乌黑怒扬的短发,鼻梁刀削般挺翘,额头饱满,眼珠熠熠生辉,有种野草般韧性。

看过以前照片,再对比本人,我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他大概刚下车,略有羞涩的打量起周围,视线从我身上滑过去,像水一样。

那是我和他第一次对视,心咚咚跳,慌忙躲避着他的眼。

日后再回忆起来,我不太记得那个眼神了,却记住了那时我心底翻腾的海啸。

围在他身边的大婶,见我站老远,撩嗓子大喊:“姜玉!

姜老师叫你来接人,你站那么远搞什么!”

她皱着眉,冲我招手:“快过来,你哥来了。”

这区别对待不要太明显,我暗暗翻了个白眼。

其实,不怪大婶见人下菜,是我和他‘阶级’确实相差一个海那么大。

他姓明,单名一个泽字,是爷爷没退休前带过的学生。

在那个没钱交学费的穷苦时代,明泽就像泥垢里淘出来的一颗珍珠,过五关斩六将,一骑绝尘,考上了京城重点大学。

京城、重点大学,无论哪一个拿出来都够光宗耀祖一辈子,村里大办宴席,爷爷高兴喝了三天三夜酒。

关于明泽的传说,村里传的神乎其神,几乎成为教育顽童的必备宝典。

后面听说他要回来,村委主任连夜把泥泞的土路修成了光整的水泥路。

而我回村,不给我修水泥路就算了,还要被村委主任拉去帮忙给他修。

说实话,有一段时间我羡慕明泽,羡慕到了恨他。

因为每当有人提到明泽,我必会被拉出来踩一脚,她们津津乐道:“姜老师亲孙子没考上,他那学生倒是争气,给他长脸!”

‘噫!

打小去城里生活,爷爷又是教师,要啥有啥,到头来还不如一个外姓学生,这叫啥?

用城里话叫资源浪费!

’真不怪我恨他,我俩像抱错的真假太子,他是真太子,而我是假狸猫。

我不是圣人,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所以有一段时间光听到他名字就烦。

“来了!”

我压下心中烦躁,拧眉应了一声。

“小泽,这位是姜老师的孙子,姜玉。”

大婶殷勤的给我开了户,“比你小两岁,从小被他爸带城里生活,没见过吧?”

不知为何,听她说‘城里生活’,总觉得有一股讽刺味,可能是我太敏感了。

“没见过,”他说,傍晚有风,把他衬衫吹的微鼓,白衬衫似海波流动。

我看见他眼中掠过一丝惆怅。

我眨眨眼,当即露出一个假笑:“东西我来提吧。”

我抢过他手里的黑色行李包,笑的狡黠,“开三蹦子来的,你不介意吧?”

抢的太快太急,不可避免碰到他的手,傍晚的风燥热,他的手太凉,冰块一样。

那股凉过电般拨动我心弦,颤震后,身体陡然热了起来。

“冒冒失失,”大婶叉腰指着我飙方言,转头用蹩脚的普通话对明泽道,“小泽啊,你在老姜头家待几天,改明个来我家玩啊。”

明泽笑应,他很适合笑,笑起来让人想起夕阳下波光粼粼的湖面。

我立马想起我刚才的笑,没有对比就没伤害,我肯定又贼又猥琐,跟偷了人东西一样。

他和大婶有一搭没一搭聊着,从大城市回来也不拿腔作调。

要不说人是大学生呢。

要是我,尾巴估计翘上天了。

我拎着行李包,不知道里面装的什么,哗啦哗啦响,挺沉的,用完劲后拖了一段距离,最后累半条命才抬进三轮车上。

一抹额头,汗津津,我看向远处闲聊的俩人,把脚边石头辗了又辗。

明泽像是察觉到我怨念,和大婶道别,走过来拍了拍我肩膀。

他比我高一个头,松形鹤骨,体态极好,靠近时,清爽的柠檬皂角味一并袭来。

他说:“受累了。”

我别扭道:“没有,挺轻松啊。”

我这么说,纯属嘴硬,下意识不想被谁看轻。

说完,我绕到三轮车前头,一***坐上去,从后视镜中与脸颊潮红的自己对视。

我怀疑我本质里还是慕强的,不然他一跟我说话,为什么我就紧张呢?

三轮车很旧,银白色,西处透风,后箱拉过鸡狗羊——什么都载过,中间放着一个老木色两腿板凳,股淡淡腥臊味西处弥漫。

我两个星期前来辛县时,也是坐这个车的,当时觉得没什么,现在却额头冒汗,有点尴尬。

再看明泽,他鼻子皱都没皱一下,长腿跨进去,扶着一侧栏杆,稳稳当当坐在两腿板凳上,跟我说话:“来这几天了?”

我说不上什么心情,觉得自己有点虚荣,回答道:“两个星期了。”

拧动车把手,我犹豫着提醒了他一句:“你可扶住了,路不好。”

车子嗡地一声发动,往后倒车,三轮车大喊——‘倒车请注意’。

声音惊天动地,聋子都能听见。

惊奇的是,在这震耳欲聋的声音里,我还是听见他小小的一声谢谢。

三轮车开在水泥路上,从人烟矮楼中剥离,掺着风往回一路首行,沿路两边变成金黄麦田,打眼能看到远处不知谁家烟囱升起的袅袅白烟。

这也是我来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