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纷飞,王朝倾颓,舜妃站在命运的悬崖边缘,手中紧握着那象征绝望的香。
而将军,如天降神兵,驱马扬尘而来。
将军身姿挺拔,铠甲在残阳下闪烁着冷光,面庞坚毅,透着久经沙场的沧桑与果敢。
他翻身下马,单膝跪地:“舜妃娘娘,末将愿带您逃离这乱世。”
舜妃望着他,眼中有疑虑,亦有一丝希望。
他们踏上逃亡之路,起初彼此沉默。
舜妃沉浸在国破家亡的悲痛中,将军则专注于前路的安危。
行至荒郊野外,夜色笼罩,将军寻得一处破庙。
他燃起篝火,拿出干粮递给舜妃:“娘娘,暂且充饥。”
舜妃轻轻摇头:“国己不存,我食之无味。”
将军看着她,沉声道:“娘娘,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舜妃抬眸,目光与将军交汇,那一刻,她看到了他眼中的坚定。
随着行程的推进,舜妃对将军渐生依赖。
一日,遇雨路滑,舜妃不慎摔倒,将军急忙回身搀扶,手臂触碰到舜妃的瞬间,两人心中均泛起异样的涟漪。
舜妃羞红了脸,将军则略显局促地松开手。
途中,他们听闻敌军设卡盘查。
将军决定带舜妃绕路,穿过一片茂密山林。
山林中荆棘丛生,舜妃的裙摆被划破,将军见状,抽出佩剑,小心地为她开路,嘴里念叨:“娘娘小心。”
舜妃看着他的背影,心中满是感动。
一次,舜妃感染风寒,将军心急如焚。
他西处寻找草药,熬成药汤,一勺一勺喂给舜妃。
舜妃望着他疲惫却关切的眼神,轻声说:“将军,为何如此待我?”
将军顿了顿,说:“娘娘乃国之珍宝,末将职责所在。”
舜妃微微摇头:“恐不止如此。”
在一个宁静的溪边,舜妃洗净面容,将军在一旁看着,不禁脱口而出:“娘娘天生丽质,即使历经磨难,亦难掩风华。”
舜妃嗔怪地看了他一眼:“将军莫要取笑。”
然而,追兵渐近,危险重重。
将军带着舜妃来到一座废弃古堡。
将军让舜妃躲于密室,自己则孤身迎敌。
舜妃在密室中,心中焦急万分,听着外面的喊杀声,泪水夺眶而出。
待将军归来,满身鲜血,舜妃不顾一切地扑上去:“将军,你若有个三长两短,我该如何?”
将军欣慰地笑了:“娘娘放心,末将不会抛下您。”
他们一路逃亡,感情在患难中升温。
舜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妃子,将军也不再只是奉命行事。
他们在乱世中相互扶持,彼此的命运紧紧相连。
最终,他们来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山村。
将军决定在此定居,与舜妃相伴余生。
舜妃点头同意,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将军与舜妃的故事,在这乱世之中,如同一朵绽放的奇葩。
他们的爱情,诞生于战火与逃亡,却坚贞不渝,成为那动荡岁月里最美的风景。
在那宁静偏远的山村里,舜妃与将军终于过上了安稳的日子,不久后,舜妃诞下了一个可爱的孩子。
孩子出生时,将军守在门外,焦急地踱步。
当那响亮的啼哭声传来,将军冲进屋内,看着舜妃疲惫却幸福的面容,又看向襁褓中皱巴巴的婴儿,心中满是欢喜与感动。
他小心翼翼地抱起孩子,轻声说道:“小家伙,欢迎你来到这世间。”
舜妃嗔怪道:“看你笨手笨脚的,可别摔着孩子。”
将军嘿嘿笑着,眼神却始终未离开孩子。
孩子渐渐长大,虎头虎脑,一双大眼睛透着机灵劲儿。
舜妃为孩子取名舜儿,将军则总爱亲昵地称呼他为小将军。
舜儿自幼便对父亲的武艺十分着迷,常常跟在将军身后,挥舞着一根小木棍,嘴里喊着:“我要像爹爹一样厉害,保卫家园。”
将军看着儿子可爱的模样,耐心地教他一些基本的拳脚功夫,舜妃在一旁含笑看着,时不时叮嘱:“别累着孩子。”
有一次,村里来了几个地痞流氓,想抢夺村民的粮食。
将军本欲出手,舜儿却抢先一步,站在那些人面前,奶声奶气地说:“你们不许欺负大家,我是小将军,不会放过你们的。”
那几个地痞看着眼前的小男孩,先是一愣,随后哄笑起来。
但舜儿毫不畏惧,摆出架势。
将军和舜妃在后面看着,既担心又觉得好笑。
最终,将军上前轻松制服了那些地痞,舜儿兴奋地跑过去:“爹爹,我是不是很勇敢?”
将军一把抱起他:“舜儿是最勇敢的小将军。”
舜儿也极为聪慧,舜妃教他读书识字,他总是能快速领悟。
夜晚,一家人围坐在烛光下,舜儿朗诵着诗篇,将军和舜妃相视而笑,满是温馨。
随着年龄增长,舜儿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他想去看看曾经父母口中的繁华之地,想去探寻那些未知的山河。
将军虽有担忧,但他知道儿子终要长大,于是开始传授他更多的兵法与处世之道,舜妃则为他准备行囊,眼中满是不舍与期待。
舜儿离开村子那日,将军和舜妃站在村口,舜儿向他们深深鞠躬:“爹爹,娘,我定会平安归来,成为让你们骄傲的人。”
说罢,转身踏上征程,身影逐渐消失在远方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