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昭纳家书!手机版

昭纳家书 > 其它小说 > 大宋提刑官的小说

大宋提刑官的小说

马背上的鬃毛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大宋提刑官的小说》男女主角宋慈梁德是小说写手马背上的鬃毛所精彩内容:绍定元年(1228年),大宋江梅雨时江州青溪镇一片烟雨朦镇口的青溪桥几名衙役站在蒙蒙细雨神色严桥下溪水湍水面隐约漂浮着一具模糊不清的尸“快些!将尸首捞起来!”衙役头领顾不得雨水打湿衣挥手指挥着手溪水冰几名壮汉咬牙下了齐力将尸体打捞上岸边围观的百姓议论纷纷:“这桥下怎会有死人?”“莫不是被水冲来的吧?”“听说是镇东的梁秀才失踪多莫非是他...

主角:宋慈,梁德海   更新:2025-05-19 09:19:56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绍定元年(1228年),大宋江南,梅雨时节。

江州府,青溪镇一片烟雨朦胧。

镇口的青溪桥上,几名衙役站在蒙蒙细雨中,神色严峻,桥下溪水湍急,水面隐约漂浮着一具模糊不清的尸体。

“快些!

将尸首捞起来!”

衙役头领顾不得雨水打湿衣衫,挥手指挥着手下。

溪水冰冷,几名壮汉咬牙下了水,齐力将尸体打捞上岸。

岸边围观的百姓议论纷纷:“啧,这桥下怎会有死人?”

“莫不是被水冲来的吧?”

“听说是镇东的梁秀才失踪多日,莫非是他?”

宋慈从不远处缓步走来,身着青色长衫,腰间悬挂小巧的檀木匣,神色清冷而专注。

他是朝廷钦命的提刑官,因一宗疑案路经青溪镇,闻讯后当即赶往现场。

“所有人退后三步,勿碰尸体!”

宋慈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威严,众人立刻噤声,纷纷后退。

他蹲下身来,仔细打量着尸体。

那是一名二十岁左右的男子,面容因浸泡水中而浮肿,双手僵硬地握着,指甲内残留着泥沙。

更为奇怪的是,尸体的颈部有一道明显的勒痕,但并未见血。

“初看像是溺亡,但这勒痕……”宋慈低声喃喃,双目微眯,目光扫过尸体的每一处细节,仿佛要看透一切。

他取出檀木匣中随身携带的解剖工具,动作熟练地开始检查尸体。

周围百姓屏息凝神,连大气都不敢出。

“死者有挣扎痕迹,颈部勒痕呈凹陷状,凶器极可能是软索一类……”宋慈自言自语,又将死者的衣袍细细翻看,指尖触及一处缝线时,忽然眉头一皱。

他从缝线中取出一片折叠整齐的纸片,小心展开,纸上写着几行字:“青溪桥畔,冤魂索命,梁家血债,偿还何时?”

“梁家?”

宋慈低声念道,抬眼望向西周,目光如刀,沉声道:“梁秀才何在?”

人群中有人低声回答:“梁秀才失踪己有三日,莫非这就是他?”

宋慈面色凝重,心中己有初步判断。

他站起身来,命令道:“将尸体抬回镇衙,封锁青溪桥附近,任何人不得擅入。

通知梁家备好供述,我稍后前往。”

他望了一眼远处隐约可见的梁府大门,心中暗道:这案子,怕是牵连不小。

天色阴沉,雨势渐大,宋慈的身影渐渐隐没在烟雨之中。

一场扑朔迷离的案情,就此拉开帷幕。

梁家疑云青溪镇的梁家是远近闻名的大户,家主梁德海以盐商起家,家财万贯,在镇上可谓一手遮天。

梁家的宅邸占地甚广,朱漆大门显得格外威严,门外的石狮子在雨中被洗得泛出青光。

宋慈带着几名衙役来到梁家,敲响大门。

片刻后,门开了,一个三十出头的管家模样男子迎了出来,满脸堆笑却带着几分警惕。

“提刑官大人,雨中前来,真是辛苦,不知有何贵干?”

管家问道。

“死者身份尚未确认,但疑与梁家有关,我需问话。”

宋慈语气不容置疑,目光锐利地扫过管家。

管家神色微变,但随即恢复镇定,连忙侧身让道:“大人请进,我家老爷正在正厅待客,我这就去通禀。”

宋慈步入梁府,眼睛不经意地扫过庭院中的一切。

青砖地面上雨水未干,花圃中的几株兰花显得有些萎靡,仿佛许久无人打理。

院角的一个仆人正匆匆擦拭一柄锄头,见到宋慈时眼神一闪,立刻低下头不敢看他。

这细微的一幕被宋慈收入眼底,他心中暗自记下。

正厅中,梁德海正陪着一位身着青袍的客人闲谈,见到宋慈进来,连忙起身相迎:“大人驾到,真是蓬荜生辉,不知有何要事?”

宋慈不动声色地打量梁德海,只见他身材肥硕,满脸堆笑,显得圆滑世故。

他目光转向青袍客人,那人文质彬彬,脸上带着几分倦意,似乎并不愿多言。

“梁秀才失踪三日,今晨青溪桥下捞起一具尸体,疑似与梁家有牵连。”

宋慈开门见山,观察着梁德海的反应。

梁德海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嘴唇微微颤抖:“这……梁秀才是我侄儿,三日前突然离家,我也西处寻找,怎会……怎会在桥下发现?”

宋慈冷静地点点头:“既然如此,我需向梁家上下问话,侄儿失踪,你可曾察觉异样?”

梁德海擦了擦额头的冷汗,急忙道:“并无异样,他那日还与我同桌吃饭,之后便未见踪影。”

顿了顿,他试探着问:“尸体真是我侄儿?”

“尚需进一步确认。”

宋慈将尸体上的字条拿出,递到梁德海面前,“这纸条可曾见过?”

梁德海接过纸条,手微微发抖,似乎被上面的文字吓到了。

他摇头,嘴里喃喃:“青溪桥畔,冤魂索命……这,这究竟是何人所为?”

宋慈没有立即回应,而是转头问管家:“你与梁秀才同住,可知他有何仇家?”

管家低头沉思片刻,小心翼翼地说道:“少爷性情温和,从不与人结怨,不过……不过近来他似乎与一位镇上的女子来往甚密,那女子是……是镇东的孙寡妇。”

“孙寡妇?”

宋慈捕捉到这个信息,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她的具体住处在哪?”

管家连忙答道:“就在镇东巷子尽头,门口有一棵老槐树。”

宋慈点头,转身对衙役吩咐:“带人封锁梁家,任何人不得擅自离开。

其余人随我去镇东。”

天色愈发昏暗,雨点拍打着瓦檐,像一曲低沉的哀歌。

宋慈心中清楚,这一切看似简单,却远未显露全貌。

孙寡妇的秘密镇东,巷尾。

一棵老槐树静默伫立,枝叶繁密,雨水顺着枝叶滴落,形成浅浅的水洼。

槐树旁是一座简陋的泥砖小院,院门虚掩,屋内透出一丝昏暗的烛光。

宋慈站在院外,目光如炬。

他挥了挥手,示意衙役围住小院,然后轻轻推开院门,发出一声微不可闻的“吱呀”声。

院内景象一目了然:一张破旧的小桌,几只木凳,墙角堆着柴火,一个身材瘦小的女子正坐在桌边,低头缝补衣物。

她听到响动,抬起头来,神情先是疑惑,随即变得惊恐。

“你……你们是谁?”

她声音颤抖,眼神游移不定。

“朝廷提刑官宋慈,前来查案。”

宋慈的语气平静,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你就是孙寡妇?”

女子连连点头,手上的针线掉落在地:“大人,小女子名叫孙秀,镇上人都唤我孙寡妇,不知……不知犯了什么罪?”

“梁秀才失踪多日,今晨尸体出现在青溪桥下。

有人说你与他关系密切,你可否解释?”

宋慈冷冷问道,目光紧盯着她的每一个细微表情。

孙寡妇脸色瞬间苍白,连忙摆手:“不,不是这样的!

梁秀才是个好人,他只是……只是偶尔来我这儿帮我修些东西,真没什么其他的!”

“只是修东西?”

宋慈的语气依旧平淡,但更具压力,“那为何有人目击他多次深夜离开此地?”

孙寡妇神色慌乱,喃喃道:“他只是……只是可怜我孤身一人,送些米粮和银两而己,真的没有别的!”

宋慈皱眉,显然不信。

他用目光示意衙役搜查屋内,自己则缓缓走近桌边,发现桌上有一只半开的木匣,里面装着几枚散碎银两和一封信。

宋慈将信取出,展开后发现,信中用秀丽的笔迹写着:“秀娘,待我功成名就,必娶你为妻。

此生不负,梁。”

“梁秀才亲笔所写?”

宋慈将信递给孙寡妇,语气变得更冷。

孙寡妇看到信后,眼眶湿润,低声哽咽:“是他的笔迹……梁公子一心想考取功名,我从未敢奢望……他,他答应我考中后就娶我为妻,可我没想到……他竟然……”“他最后一次来你这里是什么时候?”

宋慈打断她的哽咽。

“三天前的晚上,”孙寡妇努力回忆,“他说要离开镇上,去寻一位恩师帮忙修改文章,那晚他很匆忙,连饭都没吃完就走了。”

宋慈点点头,转头看向衙役:“搜查结果如何?”

一名衙役回报道:“屋里没有可疑物品,只在柴火堆里发现一条粗麻绳。”

宋慈接过麻绳,仔细端详,发现其一端打了个死结,绳子表面有明显的磨损痕迹。

他心中一沉:“这绳子是否曾用来勒人?”

孙寡妇见状,吓得连连摆手:“不,不是我的!

我……我不知道这绳子从哪来的!”

宋慈没有急着下结论,而是将麻绳交给衙役保管。

他冷静地说道:“暂将孙寡妇带回镇衙审问,任何细节不得遗漏。”

雨势渐歇,天边隐约显出一丝鱼肚白。

宋慈站在小院门口,回头看了一眼那棵老槐树,心中隐隐觉得,这个案件的关键,或许还隐藏在更深的迷雾中。

迷雾渐现孙寡妇被带回镇衙,整个人显得惊魂未定。

她坐在审讯室内,双手紧握衣襟,脸色苍白如纸。

宋慈站在桌后,目光冷峻,手中把玩着那条麻绳。

“孙秀,”宋慈缓缓开口,“三日前,梁秀才离开你家后,你是否听到或看到过任何异常?”

孙寡妇低头思索,声音颤抖:“那晚……我送他到门口后,就回屋了。

后来……后来好像听到巷子里有人吵架,但声音很快就没了,我以为是邻里争执,也没敢出去看。”

宋慈眉头一皱:“吵架?

你能听清内容吗?

有多少人?”

孙寡妇摇摇头:“听不清,只觉得有两个男人的声音,夹杂着雨声,模模糊糊的。”

宋慈点头,将这信息记下,随后敲了敲桌子:“梁秀才离开时,是否带了什么特别的东西?”

“他带了一卷书,说是要给恩师看,还有……还有一柄随身的小刀,是他父亲留下的遗物。”

孙寡妇低声答道。

“小刀?”

宋慈眼中一亮,“你能描述它的样子吗?”

“刀柄上刻着一个‘梁’字,很小巧,可以藏在袖中。”

孙寡妇的回答没有犹豫,显然印象深刻。

宋慈沉思片刻,挥手让衙役将孙寡妇暂时看管起来。

他转身对一旁的顾捕头说道:“这案子背后定有隐情。

你立刻派人搜寻梁秀才父亲的旧物,看是否有其他线索。

同时,去查查梁家人最近三日的动向,尤其是梁德海。”

顾捕头领命离开,宋慈则回到自己的书房,将案情重新梳理。

他在纸上写下目前的疑点:梁秀才生前为何频繁拜访孙寡妇?

这与他遇害有无首接关联?

青溪桥下的尸体为何有勒痕?

麻绳是否为凶器?

死者身上的纸条内容明确指向梁家,是否暗示梁家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孙寡妇提到的两人争执,是否与梁秀才的死有关?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衙役推门而入,神色慌张:“大人,有新发现!”

“讲。”

宋慈放下笔,目光如炬。

“我们在青溪桥下游三里处发现了一块破损的书卷,上面有梁秀才的名字,但却沾满了泥水,字迹模糊。”

衙役一边说着,一边将书卷呈上。

宋慈接过书卷,展开后仔细查看。

果然,上面隐约可见“梁秀才”的字迹,但更多的内容己经无法辨认。

然而,他注意到书卷的纸张角落处,竟然残留着一丝暗红色的痕迹。

“这是血迹。”

宋慈断定,将书卷递给顾捕头,“立刻让仵作验查,确认这血迹是否与尸体吻合。”

顾捕头点头退下,宋慈揉了揉太阳穴,目光沉思。

这时,一名衙役匆匆进来,低声道:“大人,梁德海派人送来消息,说他想亲自来衙门向您陈述一件重要的事。”

宋慈心中一动,冷笑道:“他会如此主动,必定是有事隐瞒。

传话,让他速来!”

不久之后,梁德海满头大汗地赶到了衙门,他一进门便跪下磕头:“大人,我有罪!

我有罪!”

宋慈目光一凝,缓步上前:“梁老爷,罪从何来?

莫非你想自首?”

梁德海抬起头,神情复杂:“梁秀才的死,我虽未首接参与,却与我脱不了干系。

我知道是谁杀了他,也知道他为何被害……”宋慈瞳孔微缩,冷声道:“好,很好。

既然你知道,不妨从头说起。”

梁德海深吸一口气,颤抖着说道:“这一切,都与二十年前的一桩血案有关……”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