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昭纳家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遵生八笺白话版

第1章 清修一

发表时间: 2025-01-23
每日抄录玄奥经典、圣贤教诲、用以自省自律的格言,共计二百条。

高子说:养生崇尚玄理,并非推崇怪异之事。

儒、释、道三家的教义,归根结底都是教导人们修身、正心、安身立命、行事恰当,力求没有缺失。

成为圣贤、修炼成仙成佛,都源于从一个念头开始去践行。

我们秉承天地阴阳五行的精气,形成由地、水、火、风西大元素构成的身体。

富贵之人,往往不明养生的道理,也不去探寻养生的方法;贫穷之人,虽急切寻求养身之策,却不知保身也有其门道。

他们认为神仙之术虚无荒诞,把佛教的学说视为怪异不经。

人们被六欲七情所左右,喜怒哀乐不断消耗着精力,日子一长,身体就变得形销骨立,疾病痛苦缠身,这时才去寻找草根树皮来维持生命。

可悲啊,实在是太愚昧了!

保养身体的方法,可以让人延年益寿,这些方法记载在书籍之中,清清楚楚、有迹可循。

比如《易经》中有《颐卦》讲养生,《尚书》里有《无逸》篇,黄帝著有《内经》,《论语》中有《乡党》篇。

君子若能内心领悟并亲身践行,那么修养品德与保养身体,就能同时兼顾。

这些又怎能说是外道的荒唐言论呢?

我阅读各类典籍,随手记录要点编成此篇,名为《清修妙论》。

《老子》说:“人生的大限,以百年为期限。

善于节制护养的人,可以活到千岁,就如同蜡烛的灯芯,小的与大的燃烧时间不同。

众人夸夸其谈,我则轻声细语;众人烦恼众多,我则少记琐事;众人惊恐害怕,我则不怒不躁。

不被世俗之事牵累心意,淡泊无为,神气自然充足,这就是长生不死的妙药。”

《庄子》说:“能够遵循养生之道的人,即使富贵也不会因过度享受而伤害身体,即使贫贱也不会因追逐利益而劳累身心。”

然而当今世上,那些年纪大且身居高位的人,往往都不重视这一点。

《福寿论》说:“贫穷的人大多长寿,富贵的人大多短命。

贫穷的人长寿,是因为贫穷使他们自我约束,常常觉得物质不足,没有过多欲望来劳累身体、损耗心性,所以大多长寿。

富贵的人生活奢侈,有余财却伤害了自己的心性,因此折损寿命。

这是上天减少多余的来补充不足的。

但也有贫穷而短命的人,必定是德行不足,所以才会早夭。

所以世人应当安守本分。

像如今有些人获得官职爵位不合本分,拥有车马不合本分,妻妾成群不合本分,房屋太过奢华不合本分,货物交易违背常理不合本分,神灵都会记录下来,让他们遭受灾祸、疾病,甚至早夭,而人们却不知缘由。”

又说:“所以世人侥幸获得的东西,其实是灾祸;按本分得到的,才是吉祥。

人到五十岁,如果能弥补过去的过错,悔恨以往的失误,广施仁爱恩惠,心怀怜悯体恤之情,秉持道德不欺诈,圣人会知晓,贤人会护佑,上天会眷顾,人们会喜爱,鬼神也会敬重,这样就能长久保持富贵,寿命安康。

如此就能去除被攻击劫掠的祸患,消除水火之灾,必定可以保全生命,享尽天年。”

麻衣道者说:“天、地、人并列为三才,人若能秉持中道,就可以学习成为圣贤,也能够修炼成为神仙。

况且人的气数与天地万物的气数等同。

如今的人,不修行为人之道,贪图喜爱各种欲望,气数逐渐消减,就与万物没什么区别了,所以会有衰老、疾病、早夭的忧患。

鉴于此,人们一定要懂得自我珍重,这样才可以获得自然赋予的寿命。”

《阴符经》说:“靡靡之音与美色,就如同砍断骨头的斧锯。

世上的人如果不能秉持智慧的烛火照亮迷乱的情感,手持慧剑斩断爱欲,就会在生死的大海中漂泊流浪,这是危害先于恩泽。”

《参赞书》说:“人到老年,阳气己经衰弱,如果感觉情欲时常旺盛,一定要谨慎抑制,不可放纵心意、耗尽精力。

一次不泄精,就如同熄灭一次心火;一次心火熄灭,就如同给灯盏添一次油。

如果不加节制而纵情声色,就如同灯油即将燃尽,却又去掉更多的油。

所以《黄庭经》说:“要急切守住精室,不要随意泄精,紧闭精室并珍视它,就可以长久存活。”

黄帝说:“对外不使身体被事务劳累,对内没有思想上的忧患,以恬静愉悦为追求,以自得其乐为成效,这样形体不会衰败,精神不会离散,就可以活到百岁。”

彭祖说:“凡是人,欲望不可不断绝,应当逐渐去除。

人的身体本是虚无的,只有气息在游动,气息若能调理得当,疾病就不会产生。”

又说:“养生之道不在于繁琐,只要能做到不总想着穿衣如何精美,不总想着饮食如何丰盛,不沉迷于声色,不执着于胜负,不计较得失,不在乎荣辱,心不劳累,神不疲惫,就可以活到千岁。”

《吕览》说:“能够长寿的人,并非寿命原本短暂却得以延长,而是他们能尽享天年。

尽享天年的关键,在于去除有害之物。

什么是去除有害之物呢?

过甜、过酸、过苦、过辣、过咸,这五种味道充斥身体,就会产生危害。

过度喜悦、过度愤怒、过度忧虑、过度恐惧、过度哀伤,这五种情绪影响精神,就会产生危害。

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大雾,这七种气候影响精气,就会产生危害。”

仲长统《昌言》说:“弯曲是为了伸首,积蓄是为了空虚,内部是为了外部。

气息应当宣泄而不应压抑,身体应当调养而不应过度劳累,精神应当平和而不应抑制,这样必定能达到和谐。

善于调养性情的人能够获得和谐。

肚脐旁边两寸的地方叫做关,关,是用来关闭贮藏呼吸之气,并将其禀授给西肢的。

所以气息悠长是通过关来调节的,气息短促的人,气息会稍微上涌,脉搏会稍微急促,精神会稍微涣散。

到了用肩部呼吸来舒缓气息时,精神会稍微专注,到了用关来调节气息时,气息就会顺畅。

所以养生之人,应当将气息引导至关,这是重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