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梅雨季像一坛陈年的醪糟,连空气都浸得发黏。
苏晚的油纸伞骨上凝着水珠,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缝隙里钻出的青苔沾了她半裤脚湿气。
她抬头望着朱漆剥落的"沈宅"匾额,铜环门扣上的饕餮纹被岁月啃出斑驳缺口,像一道未愈的伤疤。
实习证明上的红戳还带着墨香,这是她第一次独立承接项目。
作为南大建筑系最年轻的修复师,她本该兴奋,可指尖触到门环时却莫名心悸——那些藏在砖缝里的故事,总带着穿透时光的重量。
推开大门的瞬间,雨丝被穿堂风卷成细帘。
庭院里的老槐树己有百年树龄,枝干虬结如苍龙汲水,树下立着个穿黑西装的男人。
他的右肩洇着深色水痕,皮鞋边积着一圈浅滩,却浑然不觉,目光正落在檐角下垂的冰裂纹瓦当上。
"苏小姐?
"男人转身时,槐树叶上的雨滴恰好砸在伞面,发出清脆的声响。
苏晚看清他的脸,眉骨如刀削,眼尾微微上挑,唇角却抿成冷硬的线,整个人像块被岁月打磨过的寒玉,泛着生人勿近的光。
"沈先生。
"她颔首致意,注意到他左手无名指上戴着枚银戒,刻着模糊的缠枝纹,像是老物件。
沈砚的视线扫过她胸前的工作证,停在"古建筑修复"的字样上,喉结微动:"修复时请尽量保留原始构件,尤其是二楼东厢房的..."他忽然顿住,抬手指向正厅的格扇门,"那扇月洞门的榫卯结构,务必要用传统工艺复原。
"苏晚顺着他的指尖望去,樟木门上的蝙蝠衔枝雕花虽己褪色,却仍可见刀法之细腻。
她下意识摸向帆布包里的笔记本,触到牛皮封面上凸起的"营造法式"烫金字,忽然涌起股亲切感:"我会用鱼鳔胶粘合裂缝,尽量不使用现代化学材料。
"沈砚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转瞬即逝。
他从西装内袋抽出图纸,摊开在石桌上时,纸角被风掀起,露出背面密密麻麻的笔记。
苏晚瞥见"清同治七年重修记录"的字样,忽然意识到这个男人对老宅的了解远不止表面。
雨势渐大,油纸伞在风中轻颤。
苏晚俯身看图纸时,发尾扫过石桌,沈砚下意识伸手按住被风吹乱的边角,两人指尖隔着半张纸相触,又迅速缩回。
他耳尖微烫,转身从廊下抱来个木箱:"这是部分旧构件,可能对修复有帮助。
"木箱打开的瞬间,樟脑味混着霉味扑面而来。
苏晚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捧起一块残损的窗棂——缠枝牡丹纹的雀替,花瓣边缘还留着金箔贴饰的痕迹。
她指尖抚过断裂处的年轮,忽然听见沈砚低声说:"那是我祖母的陪嫁。
"抬眼时,他正望着庭院角落的紫藤花架,藤蔓缠着青砖砌的花墙,某处砖缝里还嵌着半片褪色的红绸。
苏晚忽然想起资料里提到的沈家旧事,民国年间那位嫁入豪门的才女,最终在文革中投身井中,连尸骨都没寻到。
身侧,目光落在她胸前晃动的银钥匙项链上,"苏小姐对老宅很感兴趣?
"沈砚的声音打断她的思绪,不知何时他己站在她"那把钥匙...""是我祖父留下的。
"苏晚伸手按住吊坠,触感温润,"他曾是沈家的匠人,参与过三十年代的修缮。
"沈砚瞳孔微缩,石桌上的图纸被风掀起一角,露出背面他用铅笔勾勒的同款钥匙纹样。
两人目光相撞的刹那,雨忽然停了,一束阳光穿过槐树的枝叶,落在雀替的金箔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满桌的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