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林泽,生长在一个母亲极度节俭的普通家庭。小时候我就立志要改变这种生活状况,通过不懈努力,我考上了好大学,有了不错的工作,还建立了美满的家庭。
在一次周末回家看望母亲时,发生了一件新老观念碰撞对立,再到互相理解的故事……
第一章:节俭的根源
我叫林泽,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中长大。
记忆中的家,总是充满了母亲那节俭到极致的身影和她那句口头禅:“浪费是最大的犯罪。”
从我记事起,家里的一切似乎都打上了节俭的烙印。
衣服总是补了又补,直到实在无法再穿;家具即使破旧不堪,母亲也舍不得换新;一日三餐,很少有丰盛的时候,哪怕是剩饭剩菜,母亲也会热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全部吃完。
记得有一次,我的鞋子破了个洞,脚趾头都露了出来。
我央求母亲给我买双新鞋,可母亲却拿出针线,仔细地缝补起来,边缝边说:“还能穿,补补就好,买新的多浪费。”
我穿着那双补过的鞋去学校,同学们的嘲笑让我感到无比羞愧,心里对母亲的节俭充满了埋怨。
母亲对每一滴水、每一度电都格外珍惜。
洗衣服的水要留下来冲厕所,人走灯灭更是家里的铁律。
有一次,我忘记关灯就跑出了房间,母亲发现后狠狠地批评了我,那严厉的眼神让我至今难忘。
家里的家具也都是“老古董”了。
那张沙发,坐垫已经凹陷,弹簧都露了出来,可母亲还是不让换。
她说:“坐得好好的,换它干啥,浪费钱。”
还有那台电视机,画面模糊不清,声音也时常卡顿,但只要还能出影儿、有声儿,母亲就坚决不同意买新的。
小时候,我特别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有新玩具、新衣服,而我拥有的永远是那些旧的、修补过的东西。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家要过得这么节俭,为什么不能像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