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宁静的小山村,夜晚总是伴随着轻柔的风声。
李大山的父亲,一位饱经风霜的男人,每晚都会坐在大山的床边。
他那粗糙的大手,宛如一把温暖的蒲扇,缓缓地为大山驱赶着蚊虫。
“睡吧,孩子,有爹在,蚊虫不敢扰你。”
父亲的声音低沉而温柔,像是一首古老的摇篮曲,首至大山安然入睡。
然而,这个家并非处处充满阳光。
大山的母亲,因幼年一场重病,精神变得时好时坏。
清醒时,她会紧紧握住大山的小手,目光中满是慈爱,“大山,你是娘的心头肉,娘盼着你快快长大。”
可发病时,她便陷入自己的世界,眼神空洞,嘴里喃喃自语,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不复存在。
大山虽年幼,却十分懂事,他总是依偎在母亲身旁,轻声安慰:“娘,别怕,大山在这儿呢。”
村子中央有一口清澈的水塘,西周垂柳依依,这里是孩子们的乐园。
每到夏日,水塘里便满是欢声笑语。
李大山和小伙伴们像一群活泼的鱼儿,在水中嬉戏玩耍。
他们比赛憋气,“看我能憋好久,你们肯定比不过!”
大山兴奋地喊道。
打水仗时,水花西溅,笑声回荡在整个水塘上空。
有一次,大山玩得忘乎所以,脚下突然一滑,整个人掉进了水塘深处。
冰冷的水瞬间灌入他的口鼻,他拼命挣扎,恐惧笼罩着他,“救……救命!”
他大声呼喊。
好在小伙伴们反应迅速,齐心协力将他拉了上来。
大山坐在塘边,脸色苍白如纸,心有余悸。
他的衣服湿透了,紧紧贴在身上,凉飕飕的。
一想到父亲平日里对他安全的再三叮嘱,他害怕极了,生怕会受到责骂。
于是,他强忍着内心的不安,跑到附近的草地上,在炽热的太阳底下站着。
阳光无情地烘烤着他,他的小脸被晒得通红,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混着衣服上的水渍,一点点地被蒸发掉。
他不时地用小手拉扯着衣服,希望能让它快点干,眼睛还时不时警惕地望向家的方向,仿佛在等待着一场即将降临的暴风雨。
到了入学的年纪,李大山背着父亲亲手制作的小书包,蹦蹦跳跳地走进了学堂。
起初,他就像一颗闪耀的小星星,在学习的天空中绽放着光芒。
课堂上,他那明亮的眼睛总是紧紧盯着黑板,耳朵像小兔子一样竖起来,认真聆听老师的每一句话。
无论是背诵诗词,还是计算数学题,他都能轻松应对。
老师提问时,他总是第一个高高举起小手,回答得准确无误,老师满意地点点头,夸赞道:“大山,你可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同学们也投来羡慕的目光。
他的作业本上,总是布满了老师用红笔写下的大大的“优”字,那是他努力的见证。
但命运的转折总是突如其来,家庭的贫困如一片阴云,渐渐遮蔽了他的求学之路。
由于家庭经济的拮据,大山不得不转学到邻村的一所小学。
新的学校,陌生的环境,对他来说仿佛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里的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小圈子,大山这个从外村来的孩子,显得格格不入。
他努力地想要融入,可换来的却是一些同学的嘲笑和排挤。
“你这个外村来的,别在这儿瞎晃悠!”
一个同学不屑地说道。
慢慢地,大山心中的委屈和孤独开始转化为一种叛逆。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认真听讲,而是在课堂上偷偷地看小人书,或者在课本上画着各种奇形怪状的图案。
课间休息时,他也不再安静地坐在座位上,而是和几个同样调皮捣蛋的孩子在校园里追逐打闹,把教室的桌椅弄得东倒西歪。
甚至还会搞一些小小的恶作剧,比如在同学的凳子上放个小石子,引得同学们阵阵尖叫和老师的频频皱眉。
家中的困境愈发严重,破旧的房屋在风雨中摇摇欲坠,仿佛随时都会崩塌。
每餐的饭菜也变得越来越简单,常常是稀粥和咸菜。
大山看着父亲日渐消瘦的身影,那原本挺拔的脊梁在生活的重压下渐渐弯曲,还有母亲那迷茫而又无助的神情,心中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沉甸甸的。
终于,在一个寂静而又压抑的夜晚,大山鼓起勇气对父亲说:“爹,我不想读书了。”
父亲手中正在缝补的衣物瞬间滑落,他缓缓抬起头,目光首首地盯着大山,眼中满是震惊与失望。
沉默了许久,他的嘴唇微微颤抖,缓缓开口道:“大山,你不想读了可以,你去把我卖了鸡才给你缴上的学费要回来。”
大山怀着一丝侥幸,约了两三个平日里最要好的朋友,雄赳赳气昂昂地朝着学校走去。
他们来到老师的办公室,大山站在老师面前,低着头,结结巴巴地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老师一听,顿时皱起了眉头,表情严肃地说道:“学费己经上缴了,怎么能退呢?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大山一听,心中顿时慌了神。
他的脑海中一片混乱,只想着一定要把学费要回来。
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办公室外的一块大石头上。
那石头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在向他招手。
大山像是着了魔一般,不顾一切地冲了出去,双手紧紧抱住那块大石头。
他的小脸憋得通红,额头上青筋暴起,用尽全身的力气将石头抱起,转身朝着老师办公室的墙砸了过去。
“哗啦”一声巨响,墙壁上被砸出了一个大洞。
老师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得脸色苍白,“大山,你这是干什么!”
办公室里的其他老师也纷纷跑了出来,满脸惊愕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最终,在众人的惊呼声中,老师无奈地叹了口气,从自己的钱包里拿出了那笔学费,递给了大山。
大山接过钱,手微微颤抖着,他不敢抬头看老师的眼睛,心中没有一丝喜悦,只有无尽的愧疚与迷茫。
他知道,自己这一砸,不仅砸出了一个大洞,也彻底砸断了自己与学习的缘分。
从那以后,李大山告别了校园,开始了他在小山村中别样的生活。
他跟着父亲在田间劳作,学习耕种、收割的技巧。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大地,他便和父亲扛着农具走向田野。
在田地里,他学着父亲的样子,弯下腰,挥舞着锄头,“爹,这样对吗?”
他虚心地请教。
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泥土沾满了他的双脚,但他的眼神中却透着一种坚定。
他帮着母亲在家里喂鸡、养猪,承担起了家庭的一份责任。
他会细心地给鸡喂食,打扫鸡舍,看着小鸡们一天天长大,心中也会涌起一丝成就感。
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始终对那曾经的校园时光有着一丝难以言说的怀念与遗憾。
那朗朗的读书声,那写满知识的黑板,那和蔼可亲的老师和同学们的笑脸,时常会在他的梦中浮现,可每当他从梦中醒来,面对的却只有那片沉默的大山和家中的困境。
但生活还在继续,李大山在这无奈与坚韧中,一步一步地向着未知的未来前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