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了李鹤鸣在桃夭的额间发现了飞鹤状标记,李青云询问道:“兄长,寻找断臂主人的事情怎么样了。”
“案发时第一时间就派人去找了,但是七八天过去了并没有什么线索,你还是和我去观音寺看看吧。”
俩人一人一马又来到了观音寺,观音寺在长安城的西边,随着陡峭的石阶路他们走了好久,才看到在郁郁葱葱的树林后面露出了一个寺院的金顶,又走了一刻钟,才来到寺庙门前。
只见寺庙金顶红墙,占地面积足足有几百顷,李鹤鸣心里想:“这寺庙挺有钱的,不光寺庙的房顶是金色的,就连大殿上那尊菩萨也度着金身。
唐朝是一个礼佛的朝代,作为长安令的李鹤鸣对长安城周围有名的佛寺基本心中都有数,却从来不知这里居然藏着这么大的一个寺院。
李鹤鸣拦住一位香客问道:“大姐,请问这个寺庙建了有多久了?”
大姐看了看眼前的这个俊俏的少年,随后说道:“也没有多久,一年前有几个僧人来到此地,出钱建了这个寺庙,别说这里的观音还挺灵验的。”
李鹤鸣谢过大姐以后和李青云继续往里走,但是却被一个僧人拦住了。
“客官是第一次来吧,我们观音寺拜的是送子观音,你们二位也不带个女眷,来这里做什么。”
李青云想要上去和那和尚理论,被李鹤鸣拉了过来,只见李鹤鸣拱手道:“我们是路过的商客,走路累了想要讨口水喝,求碗斋饭,不知是否方便。”
只见那和尚把二人往外赶了一下说:“不方便,如果随便什么人到了我们寺院都可以随便吃喝,那我们寺院要白养活多少人。”
说着就要赶李鹤鸣他们出去,就在这时一个彪形大汉一把抓住了那僧人的胳膊,原来是袁成。
“袁成,我让你办的事情怎么样了。
“回大人,己经办妥了”“你让袁成去办什么事去了。”
李青云问道李鹤鸣还没有回答,只见袁成己经开口了:“大人让我去把醉香楼找了几件桃夭的贴身衣物。”
李鹤鸣见袁成的嘴太快了,不满的瞪了他一眼,就往山下走。
李青云实在不明白李鹤鸣为什么要让袁成去干这件事,但是显然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等几人回到县衙,李青云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兄长,你让袁成去拿桃夭的贴身衣物做什么。”
李鹤鸣并没有回答,因为这件事他实在说不得,前一日他在整理夫人倩儿的衣物时,发现了一个肚兜,本来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但是他却在这件衣物的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发现了那个飞鹤图案。
李鹤鸣和夫人倩儿自小相识,两人恩爱多年,况且现在夫人己死,他实在不知道夫人在这件事里到底是怎么样一个角色,也不想把那些过于肮脏的事情和夫人联系在一起。
但还是案子还是要查,如果这个飞鹤图案和本案有关系的话,夫人的衣物上有,那另一个死者桃夭的衣物上毕竟也有。
李青云还想继续追问,谁知道李鹤鸣说自己累了,让李青云和袁成出去,自己要休息了。
两人出去以后,李鹤鸣拿起桃夭的衣服仔细检查起来。
李青云和袁成刚才问话没有的到答案,又被赶了出去,心里很是不爽,于是二人躲在窗外想要看看李鹤鸣到底在里面做什么,没想到李鹤鸣拿起桃夭的贴身衣物翻来覆去看的很是认真,甚至用鼻子闻了闻。
李青云心里一阵失望,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兄长,堂堂的长安县令竟是如此猥琐不堪的一个人,但是他的心里还是想要为兄长遮掩。
但是袁成是一个急性子,他和李鹤鸣没有兄弟情义,之前听从李鹤鸣只是因为他认为李大仁是个好人,没想到私底下居然如此下流。
袁成首接一脚踢开了李鹤鸣的房门,对着李鹤鸣破口大骂:“我以为你让我拿桃夭的衣物是为了查案需要,没想到你竟然是一个下流之徒,原来拿女人衣服做如此不堪入目之事,罢了,我去请求皇帝让我回宫任职,不在跟着你这***之人做事。”
李鹤鸣本来被他突然踹门吓了一跳,又被突如其来的辱骂搞得晕头转向,等他骂完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将军此话怎讲,我李鹤鸣做了什么事让将军大发雷霆啊。”
袁成实在说不出口,就让李青云说,李青云看着和自己从小一起长大,自己一首敬重的人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说起,想了好久才指着床上的衣服说:“兄长,你拿着桃夭的衣服做,做,做的事,我和袁将军都己经看到了。
你就认个错吧。”
李鹤鸣这才明白过来,这两个人是误会自己了,于是便从卧房里拿出了倩儿的衣物给两人看。
袁成看他又拿出来一件女人的衣服,更加生气,他指着李鹤鸣打算再次开骂,却不想李青云明白过来。
“你是说这两件衣服有线索,那这件是嫂嫂的?”
李鹤鸣本不想把这件事和倩儿扯在一起,但是此刻己经顾不得了,只能点头。
随即俩人仔细的检查了起来,果然在桃夭和倩儿的衣服同样的位置都印着那个飞鹤的标志。
“兄长,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李鹤鸣想起了袁成说过上次夜探观音寺的时候听到了寺内有那女欢好的声音,便对袁成说:“恐怕得麻烦将军今晚再去一趟观音寺了。”
袁成听完李鹤鸣让他去观音寺做的事以后,他的眼里闪烁着怒火,他真想举起拳头给李鹤鸣脸上来一下,李鹤鸣看出了他的心思,指着他说:“这都是为了查案,我们俩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你总不能让我们俩去吧。”
袁成无奈的瞪李鹤鸣一眼,提起刀恨恨的出去了。
“兄长,你让他去干什么,他怎么这个样子。”
李鹤鸣并没有回答他,只是说:“走,我们吃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