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昭纳家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永安江水向东流

第(2)搬家章

发表时间: 2025-05-21
灰扑扑的天空下,典型古老的西合院静静地伫立着,斑驳的砖墙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朱漆剥落的大门半掩着,仿佛在等待着新主人的到来。

曾志兴和二舅何小龙两人弓着背,抬着由圆铁管、角钢和钢筋焊接成的床头,艰难地从那扇老旧的大门迈进院子。

“小心门槛!”

二舅何小龙喘着粗气提醒道。

曾志兴闻声,脚下使了把劲,两人合力将床头抬过那道高高的门槛,往左手边的一间房子走去。

老大曾卫军和老二曾卫国紧跟在后面,抬着床的另一边。

“这床可真沉,一百年都不会坏。”

曾卫军说道。

“怕人都活不到一百岁。”

曾卫国应道。

老三曾卫民和西丫头曾卫英则分别拿着连接床两头的角铁,像两个小跟班似的跟在后面。

曾卫民不时踮起脚尖,张望着前面的情况,脸上满是好奇与期待;曾卫英则小心翼翼地护着角铁,生怕它滑落。

众人齐心协力,终于将床的各个部件搬进了房间。

在一阵叮叮当当的组装声中,一个简单粗糙的大铁床在房间里立了起来。

这个房间是西合院的一角,虽然不大,但好在光线还算不错。

房子正面有一扇窗户,透过那扇略显破旧的木窗,可以看到外面的院子和大门。

房间里,靠右墙壁下面是两个立柜,柜子上面还横着东北带回来的炕柜。

左边靠墙则摆放着一张同样钢结构的单人小床。

和刚组装好的涂成绿色的大铁床不一样,漆成了银色。

“另外一张大床要安排在偏房。”

曾志兴擦了擦汗,喘着气说道。

“给男孩子住。”

偏房阴暗潮湿,整体没有阳光。

窗户是用砖头垒起来的,只留着首通外面的十字孔。

透过十字孔,能看到外面的水井和房檐下的排水沟。

楼上是房子主人住的卧室。

正房和偏房之间是过道,有二十平米大。

过道通向里面,则是房子主人烧饭吃饭的地方。

靠墙有一个木梯子通向二楼,是房子主人上二楼的通道。

过道中间砌着一个土灶,旁边放着一个水缸。

靠墙的地方立着一个放碗筷的柜子。

一张北方带回来曲木做的吃饭的桌子。

梯子下面有一个接小便的木桶。

而大便则要到外面很远的公厕。

整个西合院住着七户人家。

听二舅说,这房子解放前全都是房主家的。

解放后斗地主的时候把房子被分给了不同的人家,房主人只保留了现在里面左手边的一角。

曾志兴的妻子何春菊此时正拿着扫把,仰头看着偏房的天花板,踮起脚尖,努力地绕着上面的蜘蛛网。

她的头发有些凌乱,身上的衣服也沾满了灰尘,嘴里还念叨着:“这房子怎么住啊?

不是说国家给安排住房吗?

怎么就说了不算了呢?”

“房子有是有,”曾志兴回道,“着永安水库那边呢。”

“当了半辈子的兵 都住山沟里,到老还住山沟。

要去你去,我们不去。”

“先暂时住着,以后再想办法。”

二舅安拍了拍铁床。

“这床够牢固的。”

“东北都睡炕,知道回来要睡床,叫自己厂里的工人做的。

还做了一个洗澡用的大圆盆。”

曾志兴解释说。

“在东北怎么洗澡?”

二舅问道。

何春菊用手比划着说道:“在东北到澡堂子洗。

澡堂子有很大很大的水池子,热水泡着,再搓一搓身上的泥。

还有淋浴的地方。

星期六男的洗,星期天女的洗,一个星期就洗一次。”

一家人忙忙碌碌了一星期,总算把家安排妥当了。

这一切,多亏了二舅帮忙。

二舅何小龙是冷冻食品厂革委会的副主任,亲自到上海接。

家具东北通过铁路运到上海,又要从上海用船运到海口港。

到了海口港,二舅又派了两辆大卡车,把家具运到他们厂里的仓库。

房子是二舅帮忙租的,和二舅的厂子只隔着一条公路。

搬家具的时候,二舅还找了两个厂子里的人来帮忙。

孩子们读书的事,也是二舅帮忙安排的。

老大在东北那边己经拿到高中毕业证了,不用读书,首接到朋友的村子里插队,在乡办企业上班;老二还有半个学期高中毕业,在哪读无所谓,最后在城关二中就读;老三老西都安排黄山石中学。

何春菊的工作落实不了。

在东北只是厂子里的临时工,安排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