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工作坊来了一位小男生。
他的眉眼、神情,像极了青春里远去的那个人。
直到他的爸爸出现,我才恍然大悟。
难怪有故人之姿,原来是故人之子。
01
看到那个小男生的第一眼,我下意识愣住了。
他的眉眼、神情、一举一动都像极了周齐鸣。
连笑起来的弧度都一模一样。
我呆呆的盯着眼前这个Mini版的周齐鸣,心脏好像漏跳了一拍,像被抽了真空一样,骤然缩紧。
作坊里有种潮湿的热气,仄仄的散不开。
我觉得我有几缕头发被汗水粘在脖子上,粘腻腻的。
连招呼都忘了。
七岁的小男孩,却是不卑不亢,极有礼貌,他向我挥了挥手道:“你好,江老师,我外婆给我报了你们这里的手工课。”
我这才回过神来,拿出一堆木头原料让他挑选。
他选择DIY一把手枪。
他的外婆把他送来后即有事离开了,由我负责教他DIY做手工。
一整个下午我都心不在焉,魂不守舍的拿着锉刀在木头上一下又一下的锉着,一不留神把食指划出一道细长的口子。
身旁的小男生停下手里的动作,望着我关切的问道:“你没事吧?”
七岁,或许很多男孩子还躲在妈妈怀里撒娇,又或者在家里当淘气包,但他已懂得主动贴心关怀旁人,颇有些不符合他这个年龄的老成意味。
连不太喜欢小孩的我都顿生好感,我忍不住问:“小朋友,你姓什么?”
他很洒脱,报上自己名字:“我叫周思涵。”
这么巧?连姓都相同。
他又说:“你要不去包扎一下吧,我这里没事的,我爸爸等会儿会来接我。”
同周齐鸣一模一样的贴心。
这种贴心就像是慢性毒药。
不知不觉就深入骨髓。
再也无药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