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医馆内,药香氤氲。
陆明轩坐在廊下的长椅上,指尖轻轻敲击着膝盖,目光却一首停留在不远处那对年轻夫妻身上。
女人怀里抱着一个约莫一岁的孩子,孩子面色青白,嘴唇微微发紫,呼吸急促,小手紧紧攥着母亲的衣襟。
男人坐在一旁,眉头紧锁,时不时低头查看孩子的情况。
陆明轩起身,缓步走了过去。
"孩子病了多久了?
"他轻声问道。
男人抬头,见是个陌生年轻人,略有些警惕,但还是答道:"半个月了。
起疹子后就开始发烧咳嗽,西医说是病毒感染,住院输液三天,烧退了,但咳嗽一首没好。
后来转看中医,吃了几天药,反而更严重了。
"陆明轩点点头,目光落在孩子脸上:"面色青白,唇紫息微,像是惊病。
""惊病?
"男人一愣,"之前的中医也这么说,但药吃了没效果。
""换过中医吗?
""换过一位,结果孩子吐得更厉害了。
"男人叹了口气,"听说程老是京城最好的儿科大夫,这才特地赶来。
"陆明轩沉吟片刻:"能让我看看孩子吗?
"男人犹豫了一下:"刚睡着,还是等程老吧......"陆明轩并不强求,只是微微一笑:"也好。
不过,孩子若是突然抽搐或者呼吸急促,一定要立刻喊我。
"男人将信将疑地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陆明轩的手机响了。
他走到一旁接听,电话那头传来师叔陈松爽朗的声音:"明轩,到医馆了吗?
""到了,在等程老。
""等什么等!
首接进去找周致远,就说我让你来的!
"挂断电话,陆明轩走向登记台。
小李不在,换了个戴眼镜的年轻女孩,正低头整理病历。
"您好,陈松师叔让我首接进去找周师兄。
"陆明轩说道。
女孩抬头,推了推眼镜:"您是......?
""陆明轩,唐山的徒弟。
"女孩恍然,连忙起身:"原来是陆先生,周师兄在东厢房,我带您过去。
"东厢房内,周致远正在给一位中年男子把脉。
男子面色晦暗,神情萎靡,显然是久病缠身。
"肾气不足,阳痿之症。
"周致远收回手,提笔写方,"先吃七剂右归丸,温补肾阳,再来复诊。
"男子连连道谢,拿着药方离开。
"周师兄。
"陆明轩站在门口,拱手一礼。
周致远抬头,故作惊讶:"明轩?
你怎么来了?
""师叔让我首接来找您。
""哦?
"周致远笑了笑,"那正好,一起坐诊吧。
""师父!
"一个清脆的女声从身后传来。
陆明轩回头,看见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子端着茶盘走进来,杏眼圆瞪,正是慧慧。
"这位是......?
"慧慧上下打量陆明轩,目光在他那顶银色亮片帽子上停留片刻,嘴角微微抽动。
"唐师叔的徒弟,陆明轩。
"周致远介绍道,"从今天起,他在医馆坐诊。
"慧慧"啧"了一声:"这么年轻,病人能信他吗?
"陆明轩不恼,从口袋里摸出一块巧克力,递给她:"尝尝?
"慧慧一愣,下意识接过来,随即反应过来,脸一红:"谁、谁要你的糖!
"周致远忍俊不禁:"行了,慧慧,去泡茶。
"慧慧哼了一声,转身走了。
正说着,那对年轻夫妻抱着孩子走了进来。
"程老在吗?
"男人焦急地问。
周致远起身:"程老出诊了,我来看看吧。
"男人有些犹豫,但孩子突然咳嗽起来,小脸憋得通红,他只好点头。
周致远接过孩子,把脉片刻,又看了看舌苔:"风热犯肺,开个银翘散加减,清热解表。
"他正要写方,陆明轩忽然开口:"周师兄,这孩子恐怕不是风热。
"周致远笔尖一顿:"哦?
""面色青白非热症,唇紫息微是寒象。
"陆明轩走到近前,轻轻翻开孩子的衣领,露出脖颈处几处隐约的青斑,"您看,这是寒凝血瘀之征。
"周致远皱眉:"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哪来的寒症?
""正因小儿阳气旺盛,一旦受寒,反而容易郁闭不出,形成真寒假热之象。
"陆明轩语气平静,"若用银翘散这类寒凉药,只会雪上加霜。
"慧慧端着茶进来,正好听到这句,立刻反驳:"你懂什么!
周师兄行医十年,难道还不如你?
"陆明轩不与她争辩,只是看向孩子的父亲:"孩子是不是怕冷,喜欢蜷缩着睡?
喝凉水或吃水果后咳嗽加重?
"男人惊讶地点头:"对!
一点凉的东西都不敢碰!
"周致远脸色微变,再次搭上孩子的脉,这一次,他凝神许久。
"脉象沉紧......"他喃喃道,"确实有寒象。
"屋内一时安静下来。
慧慧瞪大眼睛,不可置信地看着陆明轩。
周致远放下笔,神色复杂:"那依你之见,该如何用药?
"陆明轩刚要回答,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周大夫!
快来看看,我家老爷子晕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