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昭纳家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观影后记

第 2章 《迷失东京》

发表时间: 2025-01-17
这一部由中国博主食贫道拍摄的记录片,(以下及以后本书所写的内容,仅限于个人的观点,求同存异。

)他用镜头记录下白天和夜晚东京的不同,不同人眼中不同的东京。

我很喜欢电影里的日本,当然只限于美景和一些特殊的氛围。

通过这部纪录片,我看到了一些往日不同的视角,也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感悟和思考,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缘由,言归正传。

镜头里的日本是一个压抑的国家,日本人不太麻烦别人,所以日本抑郁症的人数有很多,人和人之间大多都很冷漠,都不太爱把自己的内心展示给别人,但欲望总是要发泄,所以他们给自己找了寄托,有的人是二次元,有的人是做好事,有的人呢是酒精,有的人呢是性。

东京白天的日本民众是压抑的,68岁还在工作的老人,烈日下仍西装革履的黑帮,用剪刀裁剪垃圾的老人,用流浪老人的话来说,能在东京随心所欲的人就是成功的人,在这一环境和高压氛围下,诞生了夜晚的东京。

东京的夜晚,是充满欲望,糜烂,放纵,和逃避的。

就像反转人生一般,黑夜来临,有的戴上面具,有的人摘下了面具,但无论白天和黑夜都充斥着小人物的无奈和挣扎。

汪楠先生的个人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完全可以拍一部电影,我想应该有很多人愿意去捧场,网络上关于他的信息有很多但我并不能分辨其中的真假,所以我对他的看法很主观。

从他口中,我知道了不一样的日本,不一样的黑帮,我很欣赏他的一点就是,他出狱以后,离开了自己的权力中心,开始去做他想做的事,看书,写信,学音乐,最后做义工,他不想让自己的本归工程变得不纯粹,所以他拒绝了资助。

可能很多人会不相信他说的不是真实的他,但在我看来,他却是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他是真实的,我很难说他是好人坏人,但我很喜欢的一句话,论迹不论心。

以他的个人经历来说,他己经无需用谎言来粉饰自己,他生气己经不用自己出手,就己经有人伸手替他打人了,他不屑于用谎言去为自己立人设了。

我们其实很难说清谁是纯粹的好人,谁是纯粹的坏人,无非就是谁好更多,谁坏更多,但不同视角下有不同定义的好与坏,整部镜头不一首在说坏人变好,好人变坏的过程嘛,所以说谁好谁坏,你能说清嘛,没意义的。

杵着拐杖的图书管理员,退休后依然选择的自己喜欢图书,但这次她选择帮助更多的人,有时需要在家写长达十几小时的书信,这种精神令人惊叹,这又引出了社会另一个矛盾点,物质和精神。

有的人要物质养家,所以她选择白天当事务员,晚上陪酒,有的人要精神上的满足所以他选择帮助别人……追求物质的人离不开精神需求,不然他们不会出现在夜晚的京都,追求精神的人也离不开物质,不然他们靠什么填报肚子,理想嘛,信念嘛,还是说大家口中的爱?

同样是演员,两人口中的追求也不同,摩天大楼里的职员,街头流浪的老人,努力工作的单亲母亲,风俗店里推杯换盏的客人,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社会很矛盾,我也很矛盾,我也不知道我要什么。

娴熟的给自己化上妆,换上鲜艳又劣质的衣服,在灯光下,她扭动着有些肥胖的身体,唱着不知己经唱过多少遍的歌,脸上带着笑,但我不知道她是否快乐,谈及孩子,面对镜头的她,红了眼眶,眼珠也在灯光的渲染下又亮了几度,我不知道她的孩子是否能理解自己的母亲,但她谈到自己,却又乐观大度的说,把她撒进大海就可以了。

突然,她好像那条鱼缸里的蝾螈,红色的肚皮,红色的裙子,同样的孤独,同样的廉价。

日本独特的社会造就了很多人孤独的死去,等散发出臭味才被人发现,当然这种事每个国家都有,只是多与少的区别,也可以说报道的多与少的区别,不止这一方面,很多都是。

他带着生的希望,所以他努力的工作,为了家庭,痛改前非,所以他很感恩自己的工作。

他死的安安静静,只留下扑鼻的臭味,散乱的蛆虫,黑色的粘液。

随着所有东西全部搬走,他也消失了,只留下没有任何痕迹,狭小压抑的屋子。

我不知道他生前是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我也不知道他最后孤独的腐烂,是不是他应得报应。

在我看来生就是为了努力的留下属于自己的记忆,比如房子,车子,爱人,孩子,音乐,书,电影…………但是死了以后,还不是什么都没有,真是矛盾又讽刺。

所以好好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