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某一天,我驾车出行,路过了渝西的塘河古镇。
于是,停下赶路的脚步,进去游玩一会儿。
塘河古镇坐落在川渝交界的地方,依山傍水修建起来的。
和所有的“古镇”一样,塘河的道路两边都是古香古色建筑,说是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
在那个年代,这座交通要道上的小镇,是一片繁华忙碌的景象。
商贾如云,舟马不绝,频繁往来于川渝黔之间。
古镇上有多少建筑是当时留下的,又有多少是后来仿建的?
游客如我,其实并不关心。
漫步在古镇上,走走停停,没有多少景点可以提起我的好奇心来。
首到,我在一个街口的转弯处,发现了一所小学校。
才让我,有感觉被触动到。
这竟是一所己经停用而荒废了的小学校。
从街口往小巷里走数十步便到。
校门是敞开的,无人值守,可以进去参观。
从两扇大铁门上的斑斑锈迹,可见岁月痕迹之深。
进门后,映入眼帘的,是两幅高大的瓷砖壁画,印刻的是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
瞬间,年代感便上来了,我被代入了。
那幅中国地图依旧清晰,我端详许久。
图上的地理信息,记录了过去的很多“秘密”。
比如,香港的地名之后,加注括号,写“英占”二字。
由此可知,这所学校至少在1997年之前就在使用了,己有30年多的历史了。
而我,也是上世纪90年代上的小学!
刹那间,我产生了幻觉,难道我是回到了自己小时候的母校?
我的心情,是激动的!
然后,冷静下来,残酷的现实告诉我的是:我小时候就读的小学校己经被拆除了,己经没有机会回去了。
此时心中,又充满了遗憾和惋惜。
而眼前这个学校的出现,让我体验了一回故地重游。
一时竟不知是喜是悲。
往学校里面走去,是一片残破的景象:长满野草杂木的操场、人去楼空的教学楼、堆满杂物的教室,改做他用的校舍……哪里还有老师们和小伙伴们的身影?
也听不见当年朗朗的读书声……曾经发生在校园里的事情,己风消云散,也不知所踪……一切的一切,都只残留在记忆里了。
千般落寞,一时涌上心头,无法抵挡。
从古镇回来,我似乎就走不出那间小学校了。
过往的旧事,过往的人儿,总浮现在眼前……我的小学,当然不是在塘河,而是在岭南以南,一个山间小镇上。
在那个小镇,我度过了小学和中学时光。
她承载了我十五年的光阴。
十五年,足以在人的一生之中留下深刻的痕迹。
那是我人生开始的地方,也是我来时的路。
在那里认识的人,经历的事,与我往后的人生都有交织在一起。
从小镇出来之后,我去了很多地方,又经历了很多事,遇见很多人。
但似乎,每一处都能找到一些过往的影子,或深或浅地影响着我。
于是,我决定提笔,把那些渐己尘封的故事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