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昭纳家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第2章 同伴笑我傻与针线换文物

发表时间: 2025-04-29
王月生知道系统给自己时空魂穿和传物能力的目的,是因为某位穿越前辈大动干戈恣意妄为,干扰了系统的原生空间造成了混乱,所以希望通过自己对前世的微调去平衡那位前辈造成的时空混乱,当然自己只是被系统,或者是系统所说的规则,选中的多个时空中的不同执行人之一。

所以他不敢过分干预一些事情。

比如,这些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重要文献,他就不想截胡一年后那两位英国考古学家的收获,而是力图拯救一些在二人接手之前被当地农民对遗址胡挖滥采造成的文物损失。

“阿宽,”王月生对着最开始向他问话的男子说,“你英语好,又是岭南人的样子,冒充一下马来人,去村里租一间仓库,嗯,租西年吧,要换个大门,我给你个方案”。

然后,又对着另外一位男子说,“大韦,我给你个说明,你法语好,冒充安南人,去开罗找人做一个柜子,可能费用比较高,要用到金子,我多给你些钱带身上”。

随后,王月生带着剩下的那位华人女子阿珠,在遗迹上徘徊逡巡,吸引了不少村民好奇的目光。

好在从1798年拿破仑·波拿巴远征埃及起,就有无数的考古学家或者探宝人来过这里,所以并不诧异,只是对几人的亚洲面孔感觉少见。

其实,王月生是根据后世资料的记载,在确认明年那两位英国考古学家将要工作的范围。

而他的目的是把那个范围以外的古代垃圾尽量收集走。

这也是他自以为是的穿越者的职业道德之一吧,虽然他并不知道这行是否有职业道德这种东西。

王月生首先拜访了村长。

当然,他提前魂入系统,刷了份***语技能以便顺利沟通。

巴纳萨村位于尼罗河西岸,属于上埃及地区(埃及南部),距离明亚市约20公里,周边为冲积平原,有棕榈树、芦苇丛和农田以及零散的沙丘,土地肥沃但沙漠化威胁始终存在。

是一个典型的尼罗河流域农业村落,只有不到200户人家。

房屋多为泥浆混合麦秆晒干制成的泥砖搭建的平顶房,低矮密集,巷道狭窄;只有村长和宗教领袖伊玛目能住有石灰粉刷的庭院。

村中心有***寺、水井和集市,村民每日在此取水、祈祷和交易。

此时正值夏季,白天气温可达35-40°C,干燥少雨,村民依赖尼罗河灌溉系统维持农业。

这里的大部分土地由地主帕夏控制,农民多为佃农或雇工,地租很重。

主要作物是棉花、小麦、甘蔗、椰枣。

埃及的优质长绒棉哪怕在王月生的后世都是全球有名的。

这里的家庭手工业以亚麻、棉布的纺织和陶器制作为主,工具简陋。

贸易依赖明亚市或尼罗河船运,村民通过以物易物或奥斯曼库鲁什、埃及镑的小额货币交换必需品。

村民日常生活主食为粗面包、豆泥和椰枣;羊肉、禽类等肉类仅在节日食用。

男性穿长袍(galabeya)和头巾,女性穿宽松长袍并戴面纱,村长和伊玛目家的女人才有钱用彩色布料。

这里的卫生和清洁依赖尼罗河水,疟疾、血吸虫病等疾病高发,医疗主要靠草药和宗教仪式。

***教逊尼派主导社会生活,每日五次礼拜、斋月习俗严格遵循。

苏菲派兄弟会有较大影响力,村民通过集体赞念寻求精神慰藉。

拜访村长,得知了这些消息,王月生发现之前想花钱求购的方案有些不足,需要调整。

又去垃圾堆转了一圈,并在村长的陪同下进了几户普通村民家看了看,当然避开了人家的女人,王月生跟村长讨论出个方案。

王月生请村长发动村民帮助收购垃圾中的“古老植物纤维”用于制造特殊纸张,但是不要提取出那些纤维,而是把内有故旧纸张和纤维的成块的垃圾一起送来,按重量换购。

之所以是换购,是因为王月生不可能在此地久留。

虽然他可以通过设立传送点向此地秘密传送物资并收走垃圾,但他可没时间和精力为此专门去弄些劳什子的小额奥斯曼库鲁什、埃及镑,村民拿到这些钱还要去20公里外的明亚去再受一次商人的盘剥。

咱们首接按照当地的习惯以物易物,不要中间商赚差价,自己也便于从后世提供。

村长找伊玛目商量了一下,拉出个清单。

王月生夜宿村里时魂穿后世,特意弄了些样品回来。

第二天给村长和几户男人看了一下,有锄头、镰刀、铲子等铁制农具;刀具与剪刀;麻绳和棉绳做的渔网与绳索;陶罐和麻布袋包装的精制食盐与白糖;耐磨的棉布与少量丝绸;轻便耐用的储水或食物的瓷器;油纸和小陶罐封装的“东方传统药材”,都是些消炎、止血、防中暑等用途的;简单包装无文字的硫磺皂与碱块;含钢针和棉线的针线套装;锡箔背衬的小圆镜和铜制首饰;蜡纸包裹的木梗火柴;煤油灯与灯油;以及小包八角、桂皮、普洱茶等。

受到了众人的一致欢迎。

当然,王月生也见识到了***人的商业天赋,一番讨价还价下来,脑袋嗡嗡的。

然后,租好库房的阿宽在旁看不下去了,要求代王月生出马谈判。

结果一上来先是推翻了王月生设想的按重量换购的方案。

“生哥,没当过奸商吧?

你要是敢用重量收,信不信马上就会有各种石头泥沙给你混在里面送进来。

而且我听了半天弄明白了,这边用的不是咱们的斤两,也不是洋人的公斤或磅,是那个奥斯曼土耳其用的奥基,一奥基差不多 1.25公斤,还有啥坎塔尔,1坎塔尔有 100奥基,还那个1罗特尔,差不多等于咱们一斤(注:0.45公斤)。

您算得明白?

反正我是算不明白。

咱就首接用麻袋,一麻袋垃圾换多少个针线包,或者多少根铁钉。

对,你们刚才没聊铁钉。

我在船上问过水手,他们运得最多的大路货就是洋钉”。

王月生一拍脑袋,自己咋把这茬忘了呢。

跨时空贸易的攻略白做了。

但还是有些嘴硬,讷讷道“用麻袋人家就不掺假了?”

“我的好生哥欸,这边不比咱们那边,除了那些垃圾,他们还能往里塞啥?

这的枯枝败叶荒草都是烧火的宝贝。

至于塞石头沙土,那玩意占的是重量又不是体积,谁傻啊有轻的垃圾一袋袋不拉,用麻袋装石头沙子”。

王月生暗道“谁傻啊?

我傻呗”,嘴里还反击道“用麻袋好,用麻袋好,最好还是亚麻袋”。

最后阿宽跟村民达成的兑换比例为:1套5根针+1卷棉线的针线套装换1麻袋垃圾(大概重量15奥基约18.75公斤);铁钉10枚标准钉,每枚10厘米,换3牛车或者20麻袋垃圾(约300奥基,375公斤)。

王月生惊诧,针线或者铁钉如此值钱吗?

结果阿宽偷偷告诉他,阿珠一路都很关注这些信息,这几天让懂点法语的村长西老婆带着串门,问过村里女人,村里每家每年买不到两根针,针断裂后舍不得丢弃,要用椰油淬火修复继续使用。

至于铁钉,村长老婆听说在卢克索那边英国人用10枚铁钉可以买1具小型木乃伊棺椁。

王月生心道还得是女人啊,八卦都卦得那么有价值。

这俩难道都比自己聪明?

嗯,一定是友军太狡猾,而不是我军无能。

当然,阿宽想象中的用针线套装或者铁钉做交易的一般等价物或者折算单位,也被证明是一厢情愿。

多一次换算,村民就认为多一层被狡猾的东方人欺骗的风险。

对,交易双方都认为对方是传统的狡猾的商业民族。

最后还是把每样商品都写上了汇率,比如:精制食盐1陶罐(约5奥基)换3-4麻袋垃圾(约50-70奥基重量);棉布1匹(可做两件长袍)换2牛车垃圾(约100奥基重量);铁制镰刀1把换10麻袋垃圾(约150奥基);硫磺皂2块(手掌大小)换1麻袋垃圾(约15奥基);铜制小镜1面换5麻袋垃圾(约75奥基)。

阿宽被驳了面子,展开报复行动,引入了“垃圾质量评级”,声称“含黑沙的垃圾”需更多针线兑换。

王月生还表扬了他。

不想穿回后世一打听,实际黑沙为文献富集层,赶紧回到前世改了回来。

阿宽也不气馁,继续提出雨季垃圾潮湿增重时,改为“1套针线换2袋垃圾”;旱季则恢复1:1。

这个无论是村民还是王月生都没有反对。

不过,在村长的坚持下,还是引入了奖励机制,1套针线+5枚铁钉换5车垃圾,附赠1块硫磺皂,累计兑换10车垃圾,额外赠送1把铁锤。

当然这些赠品只会落到村长手里。

阿宽租仓库的事情己经落实了,大韦去了开罗,估计还要几天。

王月生让阿宽出面每天收垃圾,当然必须是那片遗迹上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的生活垃圾,送到仓库里,等仓库关门后就收进系统空间,然后夜间将遗迹上的建筑垃圾也悄悄收走一部分。

等过了几天,大韦从开罗回来了,王月生将他定制的几块木板和金制雕塑拼到一起,送进系统空间开光后,放到了仓库里。

收垃圾是个要持续好几年的活,几人不能守在这里。

王月生本想让村长代理,阿珠出了个主意,找了个守村人,也就是村里的傻子,帮着看仓库,这样可以跟村长形成一定的制约。

很奇怪,古今中外,每个村子几乎都有一个傻子,天天守在村子里也不愿走。

如果一个村子人都搬得差不多了,那么最后留在村子里的一般就是这个傻子。

要这傻子干的活也不多,就是每天收那些垃圾,把送垃圾的人和数量记一下,然后跟村民结账。

至于结账用的物资,傻子知道每周三上午不要开仓库门,等下午再去,里面的垃圾没了,然后多出一堆货物来。

这里就显出傻子的好处了,村民不会担心傻子赖账,傻子也不会跟别人说仓库里一周攒下的垃圾不翼而飞和凭空多出一堆物资的事。

即便说了,傻子的话也有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