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朝统一前,天下分西派,元朝居首,安朝紧咬,俞朝,覃朝紧跟之后,天下之分久必合,元朝得凌飞萧之猛将,战无不胜,文武双全,立下屡屡战功,天下以元朝诞立为统,百姓得以安居乐业,重建家园。
然而,好景不长,元朝皇帝业元驾崩,徒留两个弱冠兄弟尚在历练。
举国再次动荡不安。
业元大皇子业奢率军再次征战敌国余党,取得朝中元老信任,唯有凌将军觉此事猫腻,为二皇子业冀寻机会。
很快,不敌皇族子弟算计。
凌将军中奸计得叛国之大罪,举家流放西北,五年内不得进永安城 ....“太后,臣以为,虽大皇子骁勇善战,为举国安定做出贡献,但------”“但什么?”
主位垂帘听政的正是刚过世不久的业元遗孀,颜清皇后,她冷笑着问道“奢儿刚刚没有了父亲,来不及悼念,便咬牙接下如此重任,立了大功,当赏,正值正宫无主,朝臣心不稳,他是皇子,有何不可?”
朝下男子正是开国元老凌飞萧,但此时凌将军满头是汗,他在犹豫。
一面是有争议的功赏,一面是家里的老幼妇孺。
他咬紧牙关,家国大事,有国才有家。
“太后,忠言逆耳,两子皆是先帝所出,应一并平等看待,立帝一事不可贸然,大皇子骁勇善战,但太过武断,太过冲动,尚不是帝王最佳人选,但让他出征征战必是战无不胜。
二皇子有勇有谋,为此次战役也做了不小的贡献,还请太后再议储君之事,三思后行!”
“够了,凌将军,皇室的决定要由皇室来做,大皇子二皇子皆为先帝所出,我自会公平决断,我心意己决,自古继位长幼依次,凌将军若是还有不满,莫非凌将军是在挑衅皇权?”
男人叹了口气,转头看向旁边的两个皇子。
其中一个不满与愤怒写在了脸上,一个担忧的望着他。
早年间两子同时拜他为师,他心里自有决断。
大皇子能武,二皇子能文。
两兄弟相辅相成,则以稳得朝廷。
但这储君之位仅有一个,也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臣不敢,是臣多言了,不论大皇子二皇子,臣当会尽臣全力辅佐。”
太后点了点头,他便退下了。
家中-------“阿萧,怎么样,太后怎样说?”
女人为丈夫倒上热茶,拿过丈夫的披风,坐在丈夫的一侧。
“太后没说什么,我的想法,在皇室眼里,轻如鹅毛。”
他抿了抿茶,继续说道,“也罢,无论大皇子二皇子,辅佐就是了,我一介臣子,保你,保佑儿,朝儿万事安宁就成。”
说罢,女子靠上了他的肩,“以前你打仗,我便担忧着那沙场的风太过锋利,你出去多久,我的心就揪起来多久。
但好在,我的丈夫文韬武略,智勇过人,沙场的风吹不倒你。”
“可那朝廷,知人知面不知心,人人都是凶兽,见不得光的地方便试着撕咬对方。
大子他从小便是爱争的性子。”
“以后在这朝廷,怕是不好走。”
凌将军挽着妻子,安慰着说,“为了你们,就算是钉子路,我也得铤而走险走这一遭。”
永元三年,元帝大皇子登基,改国号为新元。
永元西年,新元国繁荣昌盛,此时却传出安朝余党在边境企图谋反。
“凌将军,朕给予你很大的期望,朕知道,你对朕有诸多不满,但朕依旧给予你机会,这次边关安朝余党,一个都不留,回来朕必有重赏。”
“臣遵旨。”
永元五年,凌将军剿灭边境安朝余党千名,收获兵器财宝数箱,并返回永安城。
当天夜里,便有人报,在收缴财宝里,竟有一份叛军回信,落款正是凌将军,并有凌将军的将军印。
信中阐述,凌将军先至边关造出清剿成功的假象,后返京将士藏有安朝余党,伺机首攻永安城。
皇帝听后大怒,下令围剿将军府,抬副将董子城为新将军。
凌家军全军被叛国通敌之大罪。
那一晚,本是一生戎马,战功赫赫的凌将军的庆功宴;却血溅千里。
将军府上下五十余人,除了放学不知去向的凌将军次子凌昭,全部死亡。
那一晚,凌朝回到家里,看到的,便是双双殒命的父母和兄长。
那年,他九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