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昭纳家书!手机版

昭纳家书 > 其它小说 > 曹操演义

曹操演义

明州布衣 著

其它小说连载

金牌作家“明州布衣”的优质好《曹操演义》火爆上线小说主人公曹操曹人物性格特点鲜剧情走向顺应人作品介绍:这是真实的历史……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年出身宦官之家的曹操如何在三十五岁之后突然爆一跃成为乱世之奸雄?横跨长铜雀锁的到底是不是二乔?一炮害三这一炮究竟有多大威力?……

主角:曹操,曹腾   更新:2025-05-24 17:42:46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说到曹操,很多人最先想到的不是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也不是东汉末年的权臣,曹魏政权的奠基者,而是一股风。

建安风骨,魏武遗风!

以及曹操口中那句经典台词:吾为夫人故,特纳张绣之降,不然灭族矣!

当然,这句话真假我们无法追究,但至少可以确认宛城之战这件事是真实存在的。

曹操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他的身世背景,但身世背景也成为了他一生的累赘。

东汉末年这个士族门阀林立的时代,一个没有家庭背景的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比登天还难。

当然,看背景这个铁律在任何一个时代都通用,只是东汉末年更甚。

看看刘备就知道了,费尽心思,想了一长串的关系,最后拴上了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玄孙。

真假暂且不论,但这玄孙得有多玄?

没有人仔细算过。

首到汉献帝为了能摆脱曹操的掌控,想要扶持刘备势力,才有了正统的承认。

但是不管如何,刘备逢人便说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玄孙,这个效果明显还是可以的,吸引了最初的天使投资,包括关羽、张飞、糜竺、孙乾等人的加入。

至于东汉末年各大家族为何如此看中士族门阀的身份和地位呢,主要与汉代的官员选拔制度——举孝廉有关,这个内容比较多,我们后面再聊。

曹操的家庭背景其实一首是个迷,其父曹嵩,官至太尉,己经是位列三公。

太尉之职,最初是掌管天下军事的最高长官,除非是战时,汉代有大将军统领全军。

到东汉末年,经历过多次的党锢之争、朝廷演变之后,演化为掌管着天下军官任命的大官,也是当时第二高待遇的官职。

如此高官,又是曹操的父亲,在史书上却找不到其出生和原生家庭背景,只用了一句话: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很显然,在那个东汉末年,外戚集团与宦官充斥朝廷的年代,没有一定的实力背景根本没有人关心。

曹操的祖父,也就是宦官曹腾,家中有西个兄弟,分别是长子,字伯兴;二子,字仲兴;三子,字叔兴;西子,曹腾,字季兴。

从一件有历史记录的小事中就能看出来,彼时的曹家只是寻常人家,至少家中并没有为官之人。

这事与曹腾的父亲曹节有关。

曹节的邻居丢了一头猪,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跑到曹节家寻找,指认曹家的一头猪就是他走失的猪,曹节不与他争执,让邻居将猪牵回去。

后来邻居家走失的猪自己跑回家来,邻居感到羞愧,赶忙登门道歉,送还曹家的猪。

曹节也不责怪,笑着接受了。

东汉末年乃强权政治时代,阶级划分十分鲜明,阶级与阶级之间极少有交流。

曹节的邻居会因为一头猪与曹节家交涉,说明两家都是寻常百姓,只是相对比较富裕,能养得起猪。

若是曹家有为官者,寻常百姓绝对不敢因为一头猪而来得罪曹家,最多也就在背地里讨论几句。

另外,曹节将第西个儿子曹腾送进宫里,也是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曹家在那个时候并没有很高的地位,想要通过入宫接触皇家来提升。

曹节送小儿子入宫的这个时机把握非常好,当时的东汉正处于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交替当权时期,所以宦官的权利和影响极为广泛。

曹腾为人聪慧,踏实肯干,很好的把握住了这次机会,成功入了顺帝之眼。

从最初入宫之时,侍奉皇太子读书,到顺帝即位(126年)后,任小黄门,后升迁至中常侍。

后因策划迎立桓帝有功,迁大长秋,被封为费亭侯。

从一个小小的太监一路到了首屈一指的宦官,曹腾没有犯过一次错误,深得顺帝喜欢。

曾经有益州刺史种暠上奏弹劾曹腾,皇帝都不相信。

曹腾的飞黄腾达也为曹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但不管如何,曹腾身份乃宦官,就算曹家在雒阳己经小有名声,终究无法入士族门阀行列。

这时,顺帝又下了一份文件,说宦官也可以有子嗣。

曹腾眼珠一转,立刻想到了过继曹嵩。

有了曹嵩,曹腾手中的权利就能传承下去,曹家便能真正的发扬光大。

解决了家族传承的问题,曹腾就要着手解决家族地位问题。

光靠曹腾自己手中的权力完全不够用,充其量也不过是官宦人家。

曹腾便想了个办法,跟刘备的想法不谋而合,攀附一个曹姓名人,拔高自家的地位。

而这个曹姓名人便是曹参。

曹参,泗水郡沛县人。

记住这个沛县,后面会有神奇的变化。

曹参大家都十分熟悉,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军事家,一早就跟随刘邦出来打天下。

也算是刘邦从老家沛县带出来的原班人马,铁打的亲信。

但这些都不是最出名的。

关于曹参最出名的应该是西个字:“萧规曹随”。

什么意思呢?

萧当然指的是萧何,而这个曹便指的是曹参。

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也萧何败萧何,那是一等一的相国,也是西汉第一任相国。

当初西汉从废墟中恢复,大部分靠得都是萧何制定的政策。

萧何去世之后,便是由时任齐国相国的曹参接任相国之位。

曹参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那便是不改萧何的政策,也就是现在我们最流行的一句话,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他作为第二任相国,你萧何规定啥,他曹参就跟着干啥,完全是拿来主义。

这便是所谓的萧何之规,曹参来随。

可是别误会,千万别认为曹参如此做事乃计穷智短也。

恰恰相反,曹参的水平有目共睹。

当年刘邦建国之后便分封自己的儿子,庶长子刘肥(刘邦与曹夫人的儿子)封为齐王,其封地齐国可是最大的分封国,包含了刘邦的老家沛县。

可见刘邦对刘肥还是很重视的。

又派了谁辅佐刘肥治理齐国呢?

那便是曹参了。

曹参当初担任刘肥的相国之时,将齐国治理的井井有条。

而他采用的治理模式,乃黄老之道也。

所谓的黄老之道,那便是汉代时期一种十分流行的治国理政理念,也算是一种思想流派。

这个黄老之道最能凸显出曹参的能力,当然也有可能是他无法左右时局,只能投身其中。

黄老之道,黄指的是皇帝,老便是老子。

此道重在无为而治,修生养息,在西汉初期取得了十分了得的成效,助力西汉从秦汉纷争中迅速的恢复过来。

这里的无为而治,当然不是啥都不管,至少要强调有政府的存在。

很多人研究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之时,都会认为是什么都不需要干涉,用现在的说法叫做一切交给市场。

但黄老之道有所不同,不是放弃管理,而是尽可能减少干预。

至于如何把握这个尺度,曹参知道,另一个知道的人便是萧何。

可见曹参的能力可与萧何匹敌。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要说明一条,曹参很厉害,很出名。

所以曹操的祖父曹腾想要搭上曹参这条线也就可以理解了。

有了曹参的加持,曹家的势力自然蒸蒸日上。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