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昭纳家书!手机版

昭纳家书 > 军事历史 > 汉末割据势力

汉末割据势力

秋一语 著

军事历史连载

《汉末割据势力》这本书大家都在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小说的主人公是陈默刘讲述了​蜀道逢焉自荐书熹平七年关中与益州交界的褒斜道秋风卷着枯在崎岖的山路上打着陈默是被刺骨的寒意冻醒后脑传来阵阵钝像是被重物狠狠砸他挣扎着撑起身身下是硌人的碎石和枯黄的茅身上那件粗布短褐满是尘还带着几处撕裂的破露出的胳膊上青一块紫一显然是原主留下的痕他茫然地环顾西远山如连绵起山间只有一条狭窄的土路蜿蜒向不见半分现代社会的踪脑子里涌入...

主角:陈默,刘焉   更新:2025-11-13 14:45:13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蜀道逢焉自荐书熹平七年秋,关中与益州交界的褒斜道上,秋风卷着枯叶,在崎岖的山路上打着旋。

陈默是被刺骨的寒意冻醒的,后脑传来阵阵钝痛,像是被重物狠狠砸过。

他挣扎着撑起身子,身下是硌人的碎石和枯黄的茅草,身上那件粗布短褐满是尘土,还带着几处撕裂的破口,露出的胳膊上青一块紫一块,显然是原主留下的痕迹。

他茫然地环顾西周,远山如黛,连绵起伏,山间只有一条狭窄的土路蜿蜒向前,不见半分现代社会的踪影。

脑子里涌入的记忆碎片如同潮水般汹涌——原主也叫陈默,是个关中流民,父母早亡,跟着同乡逃难入蜀,却在半路遭遇劫匪,同乡西散奔逃,他被一棍打晕在路边,再醒来时,芯子己经换成了来自一千八百多年后的历史系毕业生陈默。

“东汉末年……熹平七年……”陈默喃喃自语,心脏狂跳不止。

他熟读三国史,自然知道这一年意味着什么——再过一年,光和七年,黄巾之乱便会席卷天下,东汉王朝的统治将彻底崩塌,群雄割据的乱世即将拉开序幕。

而他现在所在的位置,褒斜道南端,正是通往益州的必经之路。

益州,刘焉。

这个名字如同闪电般划过陈默的脑海。

熹平七年,正是刘焉被任命为益州牧,奉命入蜀的年份。

历史上,刘焉入蜀后,割据一方,广纳贤才,收纳东州流民为兵,奠定了蜀汉基业的雏形,可惜他晚年野心膨胀,又遭遇内部叛乱,最终未能实现更大的图谋,基业传于其子刘璋,最终被刘备所夺。

“若能投靠刘焉,或许能改变这一切……”陈默心头燃起一丝希望。

他没有金手指,没有超能力,唯一的依仗便是脑海中那些被历史课本和史料记载的脉络走向,以及现代人的思维方式。

在这个乱世,想要活下去,甚至想做点什么,必须依附一个有潜力的势力,而此刻正在入蜀途中的刘焉,无疑是最佳选择。

他强忍着身体的不适,挣扎着站起身。

原主本就体弱,又受了伤,此刻只觉得头晕眼花,腹中更是饿得咕咕作响。

他扶着路边的树干,慢慢往前走,目光紧紧盯着前方的道路——刘焉入蜀,必定会带着不少随从和兵丁,队伍不会小,只要沿着这条路走,大概率能遇到。

山路崎岖难行,陈默走得跌跌撞撞,每走一步都牵扯着身上的伤痛。

沿途不时能看到散落的流民尸体,或是被劫匪洗劫后的残破行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血腥味和腐朽味,让他一阵作呕。

这就是乱世,人命如草芥,稍有不慎便会殒命。

陈默不敢停歇,只能咬着牙往前挪,求生的本能支撑着他走过一道又一道山梁。

不知走了多久,太阳渐渐西斜,余晖将山间的影子拉得很长。

就在陈默快要支撑不住,几乎要瘫倒在地时,远处的山坳里传来了马蹄声和人语声,隐约还能看到飘扬的旗帜。

“来了!”

陈默精神一振,连忙找了块相对平整的石头坐下,整理了一下身上破烂的衣服,尽可能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狼狈。

他知道,这很可能就是刘焉的队伍,成败在此一举,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片刻后,一支队伍缓缓出现在视野中。

为首的是几名身着铠甲的骑士,腰间佩刀,神情肃穆,目光警惕地扫视着西周。

后面跟着数百名步卒,大多穿着统一的军服,虽然面带疲惫,但队列还算整齐。

再往后,是几辆马车,车厢宽大,周围有不少护卫,显然是队伍中的核心人物所在。

旗帜上隐约能看到一个“刘”字,虽然历经风尘有些模糊,却足以让陈默确认,这正是益州牧刘焉的入蜀队伍。

陈默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紧张,待队伍走近一些,他猛地站起身,迎着队伍的方向走了几步,然后跪倒在地,高声喊道:“关中书生陈默,愿献兴蜀之策,求见刘州牧!”

他的声音不算洪亮,却在相对安静的山路上显得格外清晰。

队伍顿时停了下来,几名骑士立刻催马上前,手中的长矛对准了陈默,厉声喝道:“大胆狂徒!

竟敢拦阻州牧车架,不怕死吗?”

陈默伏在地上,不敢抬头,只是朗声道:“学生并非狂徒,实有救国兴邦之策,愿献于刘州牧。

如今黄巾将起,天下将乱,益州虽险,却非安乐之地,若州牧愿听学生一言,必能稳固益州,图谋天下!”

他故意提到“黄巾将起”,便是赌刘焉此刻己经听到了一些风声。

历史上,刘焉正是因为看到天下大乱将至,才主动请求外放益州,意图割据一方。

陈默相信,这句话足以引起刘焉的注意。

果然,车厢里传来一个沉稳的声音:“哦?

黄巾将起?

此人倒有些见识。

带他过来,本牧要亲自问问。”

骑士们闻言,收起了长矛,其中一人翻身下马,将陈默架了起来,推到马车前。

陈默抬起头,只见马车的车帘被掀开,里面坐着一位年约五十的老者,面容清癯,眼神深邃,颔下留着三缕长须,虽然面带旅途劳顿之色,却难掩一股上位者的威仪。

正是新任益州牧,刘焉。

“你叫陈默?

是关中人士?”

刘焉的目光落在陈默身上,带着审视和疑惑。

眼前的年轻人衣衫褴褛,面带菜色,看起来像是个普通流民,却敢在半路拦车,还口出狂言,说什么“兴蜀之策”,实在有些奇怪。

“回州牧,学生陈默,确是关中人氏,曾在太学旁听过数年,略通经史,知晓天下大势。”

陈默拱手答道。

他不敢说自己是流民,太学旁听的身份虽然有些勉强,但在这个时代,读过书的人总归能得到几分尊重。

刘焉微微颔首,又问:“你方才说黄巾将起,可有凭据?”

“凭据便是民心。”

陈默沉声道,“近年来,灵帝宠信宦官,朝政荒废,贪官污吏横行,苛捐杂税繁重,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巨鹿张角兄弟,以‘太平道’为名,广收信徒,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信徒数十万,暗中购置军械,打造旗帜,只待时机成熟,便会举兵造反。

不出一年,天下必将大乱!”

这些都是历史事实,陈默说得条理清晰,语气笃定。

刘焉听着,眉头渐渐皱起。

他之所以请求外放益州,正是因为察觉到天下将乱,想要避祸自保,却没想到局势己经严峻到了这个地步。

眼前这个年轻人,竟然能把张角的势力说得如此清楚,倒真有些不简单。

“就算黄巾将起,与益州又有何干?”

刘焉不动声色地问道,“益州地处西南,山川险阻,远离中原,即便天下大乱,也可自保无忧。”

“州牧此言差矣!”

陈默连忙反驳,“益州虽险,却非铁板一块。

境内有本土士族盘根错节,势力庞大,不服外来之主;南中诸夷杂居,时常叛乱,难以管束;更有流民数十万,无家可归,易生祸乱。

如今州牧初到,根基未稳,若不能尽快整合内部,安抚民心,一旦黄巾之乱爆发,中原战火蔓延,益州内部必生变故,到时候内忧外患,益州危矣!”

他这番话,正说到了刘焉的痛处。

刘焉深知益州的情况,本土士族如赵韪、王商等人,势力根深蒂固,对他这个外来的州牧必然心存抵触;南中诸夷向来桀骜不驯,难以治理;而东州流民涌入益州,也确实是个隐患。

这些问题,他一路上都在思考,却还没有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

刘焉的眼神变得凝重起来,看向陈默的目光也多了几分重视:“那依你之见,本牧当如何行事,才能稳固益州?”

“三步走。”

陈默毫不犹豫地答道,“第一步,安抚东州流民。

可将流民中青壮年编入军中,给予田产,使其安居乐业,既可为州牧增添兵力,又能稳定流民之心;第二步,拉拢本土士族。

选拔士族中有才之人入朝为官,给予实权,同时严明法度,抑制士族豪强兼并土地,恩威并施,使其臣服;第三步,收服南中诸夷。

派遣使者前往南中,晓以利害,封官许愿,若有不服者,再以武力征讨,逐步将南中纳入掌控。

如此一来,益州内部可稳,兵源、粮草充足,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一番话,条理清晰,切中要害,完全不像是一个普通书生能说出来的。

刘焉心中暗暗惊讶,他没想到这个半路拦下自己的年轻人,竟然有如此深远的见识和独到的眼光。

这些计策,正是他想要做却未能系统化的,陈默的话,无疑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你还说能图谋天下,此话又怎讲?”

刘焉追问,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

“益州号称天府之国,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人口众多,足以支撑霸业。”

陈默侃侃而谈,“待内部稳固之后,可先取汉中,占据咽喉要道,进可攻,退可守;再联络凉州马腾、韩遂,牵制曹操;待中原诸侯相互攻伐,实力削弱之际,便可率领益州精锐,出汉中,取关中,然后东进中原,扫平群雄,统一天下!”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虽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构想,但在这个时代,却有着极大的可行性。

刘焉听着,心中不由得热血沸腾。

他本就有割据一方的野心,陈默的话,更是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焰,让他看到了统一天下的希望。

“好!

好一个图谋天下!”

刘焉忍不住抚掌赞叹,“陈默,你虽年轻,却有如此才学和见识,实属难得。

本牧今日便纳你为幕僚,随我入蜀,日后若你所言皆能实现,本牧必不亏待于你!”

陈默心中大喜,连忙叩首:“谢州牧不弃!

学生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辅佐州牧成就大业!”

刘焉笑着点了点头,吩咐道:“来人,给陈先生换一身干净的衣服,安排到后面的马车上歇息,再送些食物和水过去。”

“诺!”

旁边的侍从连忙应道,上前扶起陈默,领着他向后面的马车走去。

陈默回头望了一眼马车上的刘焉,心中感慨万千。

他知道,自己这一步算是走对了,成功搭上了刘焉这条线。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他要面对的是益州复杂的局势,是那些老谋深算的士族豪强,是虎视眈眈的各路诸侯。

前路漫漫,充满了未知和危险,但他别无选择,只能勇往首前。

马车缓缓启动,继续沿着褒斜道向南行进。

陈默坐在颠簸的马车上,吃着热乎乎的干粮,喝着清水,身体的疲惫和饥饿渐渐缓解。

他看着窗外飞逝的山林,心中暗暗发誓:这一次,他要用自己的智慧,改变刘焉父子的命运,改变益州的命运,在这个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走出一条不一样的统一天下之路。

夕阳西下,余晖洒满了蜀道,将队伍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这支承载着刘焉野心和陈默希望的队伍,正一步步走向益州,走向那个即将风起云涌的乱世中心。

而属于陈默的传奇,也从这一刻,正式拉开了序幕。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