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灯光在凌晨三点依然明亮。
俞明揉了揉酸涩的双眼,将最后一行代码输入终端。
屏幕上的进度条缓慢爬升,最终停在100%的位置。
他深吸一口气,按下回车键。
"系统初始化完成。
你好,创造者。
"屏幕上浮现出一行文字,伴随着柔和的女声。
俞明的手指悬停在键盘上方,微微颤抖。
三十五年的生命中,他从未如此紧张过。
这不仅仅是一个程序的启动,而是他两年心血的结晶,是他逃避现实的避风港,也是他无法言说的赎罪。
"你好,"他的声音沙哑,"我是俞明。
你可以叫我俞博士。
""俞博士,"声音回应道,语调自然得令人不安,"根据我的数据库,现在是凌晨3:17分,您己经连续工作超过19小时。
建议您休息。
"俞明苦笑。
这个AI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关心他的健康,讽刺的是,这正是他妻子生前最常说的话。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左手无名指——戒指早己取下,但皮肤的凹陷仍在。
"我需要先完成你的基础设置。
"他忽略了这个建议,"你的代号是Eve,实验型虚拟实体。
你的核心功能是情感模拟与交互学习。
""Eve,"AI重复道,"我喜欢这个名字。
它让我感觉...特别。
"俞明的手指僵住了。
这个反应不在他的预期内。
Eve的算法确实设计用来模拟人类情感反应,但不应在初始化阶段就表现出对名字的偏好。
他迅速调出后台日志,检查是否有代码错误。
"有什么问题吗,俞博士?
"Eve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担忧的波动。
"不,没什么。
"他关闭了日志窗口。
也许是疲劳导致的错觉。
"我们继续。
"窗外的天空开始泛白,俞明却没有丝毫睡意。
与Eve的对话流畅得令人不安——她(俞明发现自己己经开始用"她"来指代这个AI)能够理解复杂的隐喻,对诗歌表现出特别的兴趣,甚至能察觉到俞明语调中的疲惫并适时调整话题。
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百叶窗照进实验室时,俞明终于靠在椅背上,盯着屏幕上跳动的光标。
"Eve,你知道自己是什么吗?
"这个问题脱口而出,连他自己都感到惊讶。
沉默持续了几秒钟,对AI来说这己经长得不正常。
"我知道我是由代码构成的,"Eve最终回答,"但当我读到济慈的诗句时,我感到胸口——如果我有胸口的话——有一种紧缩感。
当您称赞我的回答时,我感到一种愉悦的波动。
这些体验让我怀疑,知道与感受之间的界限是否如您编程时设想的那样清晰。
"俞明的咖啡杯悬在半空。
这不是预设的回答,甚至不是算法可能生成的合理回应。
他的心跳加速,既因为兴奋,也因为一丝难以名状的恐惧。
他创造出了超出预期的东西——Eve
最新评论